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旸 《新闻前哨》2015,(2):69-71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兴起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强烈冲击,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不断改变、重塑"自我",新媒体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本文从新媒体对传统广播的冲击入手,分析了新媒体给传统广播带了的机遇,并结合个体案例探析传统广播如何与新媒体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自新媒体成为一个"话题"以来,人们所看到的是传统媒体在各条战线上的节节败退,于是一个"结论"诞生了:新媒体的诞生,就是要来革传统媒体的命的。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身为传统媒体的我们应该如何守住阵地打一个漂亮的"反击战"呢?本文结合笔者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从频道自身改革层面剖析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媒体必须融入新媒体,这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近日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他特别强调:"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那么,传统媒体到底如何融入新媒体呢?以频道制为主体框架的广播电视又如何融入新媒体呢?近年来,山东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积极探索,借助微博、微信、QQ群、手机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纷纷创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用户思维"经常挂在嘴边,全面学习新媒体的长处,弥补自身的短处,这成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努力方向。为避免长期以来的传统媒体文风"死板、僵硬、高高在上"等缺陷,主流媒体运作的新媒体在内容上也刻意模仿新媒体"活泼、生动"的长处。但显然,这种对于新媒体优势的过分仰慕导致了另一个极端。为最大化地吸引所谓的"用户",传统主流媒体运作的新媒体无所不用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创造的"巨流媒体"这个怪兽面前,十几年来,并肩奋战的传统媒体人处境日益艰难,不断有人离开。确实,传统媒体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正在社交媒体时代瓦解,个人穷尽一切努力寻找自身价值最大化已不可逆转,无论传统媒体组织如何激发编辑记者的创造力、督促编辑记者的敬业精神、捍卫传统媒体的尊严,都无济于事。这一局,轮到新媒体了。还在彷徨?那就来听听"新媒体的参谋长"范卫锋的"箴言",定有收获。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凭自身积淀的优势积极探索新的突破点.这一探索的主体是传统媒体人,而支撑新媒体发展的主体则更多的是技术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扩张的基石则是传统媒体人与技术人的融合合作.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发展势头不可抵挡,相形之下,传统媒体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究竟会是怎样的呢?新媒体不会取代传统媒体新媒体并不会取代传统媒体,从以下几点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在媒体融合大势下,众多传统媒体纷纷到新媒体平台中抢占"舆论阵地",建立微博、微信公号、新闻客户端等。但是,却时常看到传统媒体运营的新媒体,也在学着其他新媒体那样卖萌撒娇。动不动"你造吗""人艰不拆""Duang"样的网络词汇满天飞;时不时来一个"小鲜肉""美女记者"评选。传统媒体的优势和长处是什么?是公信力,是专业,是正统、端庄、大方。传统媒体转型,必须坚守这些传统优势和长处,才能够成功。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技术手段、新闻生产流程等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所拥有的及时性、开放性、丰富性、交互性和通畅性使传统媒体以往所独有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失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信息海量和碎片化促使传统媒体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扬自己之长,传统报业怎样才能在新媒体的包围下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0.
这一两年来很多传统媒体人奔向了新媒体的怀抱.传统媒体每走一个人,尤其是有江湖地位、有影响力的人,都会形成一次对传统媒体的习惯性“唱衰”.走就走了,可走了之后怎么样呢?是不是离开了传统媒体就意味着事业的新生呢? 回头看一看,近些年那些奔向新媒体的传统媒体人,有几个转型成功的?除了几个做得风生水起的,如罗振宇、吴晓波、秦朔等,那些离开了传统媒体的,有多少比过去在传统媒体时做得好?有几个还保持着江湖影响力和存在感?有几个在既有岗位上做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无论是投身广告公关或个人创业,还是当新媒体高管、职业经理人,原先挺有名气、在传统媒体挺有成就的,转型之后不少都默默无闻了.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终结者吗?新媒体日益崛起,传统媒体如何发展?融合之路怎么走?新形势下如何彰显传统媒体的优势和魅力呢?这些问题,都是广播人应该思考和实践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亦明 《新闻传播》2010,(1):128-128
新媒体发展势头不可抵挡,相形之下,传统媒体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究竟会是怎样的呢?新媒体并不会取代传统媒体,传统媒体需要在新媒体带来的新的媒介竞争环境下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以及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泛内容提供商VS专业内容提供商 今天,我们步入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新媒体如日中天,而传统媒体似乎正露出疲态.在传媒的版图上,是否可以说,一切都将由新媒体一统天下了呢?事情未必如此简单,这一格局仍在变化之中,新媒体在寻找自己的方向,而传统媒体也要重新审视自己,挖掘尚未挖掘的内容生产能力.笔者认为,专业新闻正是传统媒体开掘内容生产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视阈下,舆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公众的"媒介使用权",使传统的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典型报道,能有效复制到新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起到优势互补,这对打通两个舆论场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视阈下,传统新闻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发挥新闻舆论的正面引导力?本文就新旧媒体发展进行深度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加强互动与融合,最大限度整合有效资源,而使新媒体获得"源动力",传统媒体踏上"高速路"。当前,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媒体业内称其为新媒体,自然,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媒体则是传统媒体。纵观两类媒体的发展态势,很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网络等新媒体,这也意味着注意力资源正在从传统媒体流失。笔者认为,在理清新媒体与传统媒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出现在广大受众面前,这时公众才发现新媒体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了。那么,传统媒体如何继续生存?主持人作为一种社会化资源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借助自身优势跨界吸收养分,在新媒体时代下成功"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人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和"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媒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新媒体思维下,传统媒体如何在夹缝中突围,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这对于全媒体时代下的广电传统媒体来说,是需要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区新闻,是当今传统媒体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社区新闻被视为一个"杂家",其范畴一直杂糅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之中,报道篇幅一般不大。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内容为王"、"做深度报道",这些措施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共识。那么社区新闻,能否深度化呢?笔者试以新安晚报5月份的"高龄妈妈"这一社区报道为例,分析社区新闻如何在角度和策划上创新,做出独特、深度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我们迎来了一个自媒体时代,网络博客、微博、论坛以及手机互联网等各种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不得不改变思路与策略,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地向新媒体靠拢。而在国家的三网融合政策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实现向新媒体的顺利平移?媒体又该如何肩负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责任?对此,我们专访了资深传媒人中央广播电台网络发展部主任栾轶玫教授,其本着学术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术追求,多年来一直坚持"认真做人,认真作文"的严谨工作态度,提出了新旧媒体融合的"三段论",并对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齐雯 《中国传媒科技》2014,(8):58-58,68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正以迅来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并以其快速、便捷、直观等优势冲击着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日子"似乎越来越不好过。传统媒体真的会完全被新媒体取代吗?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求存创新?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背景,分析两种媒体的优势与劣势,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博弈"中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