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血气方刚的小伙到白发丛生的老兵,在图书馆的岗位上,已干了34个年头。其间,我轮过不少岗,有短期的,有长期的,不论长短,我都有体会和感悟,这就是图书馆工作应该讲究"认真"二字,力求干一行精一行,在做好服务,"为人做嫁衣"的同时,完善自我,"量体制衣",实现图书馆员价值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胡佛研究所定位调整着手,论述了胡佛研究所从图书馆到智库的转型.后从地方社科院向智库转型的明确要求和地方社科院图书馆适应发展的主动选择两方面分析地方社科院图书馆重新定位的原因.最后从文献资料收集、智库成果的保存、智库项目的研究及智库成果的评价四方面阐述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每天,报社编辑部都要收到来自记者和通讯员的大量稿件,稿源充足、从中挑选较好的稿件进行加工、润色,是编辑乐此不疲的高兴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编辑们,这就是新闻稿件总是写得太长,明明几百字可以写得很好,却要冗长到上千字。一篇人物通讯,偏偏写成这个人物的传记;一篇工作报道,偏偏写成方方面面的工作总结:一篇会议消息,偏偏写成会议材料的全面摘抄,总觉得稿子写短就显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4.
叶辉 《新闻实践》2009,(2):72-74
半壁江山,这是报社历来对驻各省记者的称誉.支撑着这半壁江山的记者,或孤身一人,或三两人为伍,承担着报社交给的任务,一个个身手不凡,堪称优秀.他们个性各具,色彩缤纷,甚是可爱. 2006年10月25日,作为地方记者的一员,我去北京报社总部公干,出版社社长Z设宴款待.没想到消息走漏,总编辑闻讯欣然加盟,作陪的还有记者部主任S.  相似文献   

5.
林夕 《青年记者》2008,(9):21-22
“你为什么想做记者?” “不知道。” “你学什么的?” “激光。” “哦,那你一定很有新闻理想。” “对不起,绝对没有。” ……  相似文献   

6.
樊云芳 《新闻实践》2009,(11):21-24
卢云第一眼看到我的眼光,我形容不来,或者说我从不敢承认:那眼光里带着一丝惊讶,一丝不悦——特别是那眼光接触到我腆起的腹部的时候。这眼光使我全身一颤,在整个会议期间,我一直躲着这位顶头上司。  相似文献   

7.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笔者经常为报纸写稿。虽然所写的只是某一方面的新闻,但笔者注重从会议和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将工作信息变为新闻信息,有效提高了上稿率。告别程式化,突出新闻性不可否认,当前有些专业部门的文章是不太受读者欢迎的。究其原因,往往是作者没有抓住中心内容,写法上程式化。这样的文章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认为要写好专业部门的文章,首先要善于从会议材料中抓"活鱼",从新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凡事必竞争的年代,对一个组织而言,最缺的是人才。对一个人而言,最缺的是什么?是安静。职场劳苦,生活不易,安静从容本就是奢侈的想法,倘遇意外,麻烦缠身,就更静不下来了。  相似文献   

9.
热爱是力量的源泉。对一份职业的热爱,可以让人倾尽全力,无怨无悔。新疆经济报社文化部副主任王春华用她19年的新闻实践,见证了这句话。1993年,工作不久的王春华跟随自治区科委组织的"科技兴新万里行"活动,跑遍了新  相似文献   

10.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笔者经常为报纸写稿。虽然所写的只是某一方面的新闻,但笔者注重从会议和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将工作信息变为新闻信息,有效提高了上稿率。告别程式化,突出新闻性不可否认,当前有些专业部门的文章是不太受读者欢迎的。究其原因,往往是作者没有抓住中心内容,写法上程式化。这样的文章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认为要写好专业部门的文章,首先要善于从会议材料中抓"活鱼",  相似文献   

11.
从进入开封日报社的第一天起,新闻前辈就告诉我"谁有眼光准到基层去",基层群众最富创造性、最具活力、最有新闻.无论是做记者、编辑,还是担任部门主任、副总编辑,我始终如一地把基层当作我的工作地点,把下基层作为一种工作常态、一种自觉行为,我也从中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成长.作为地方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虽然长期在基层,但是身在基层,如果没有对基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准确把握,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基层的情况,因此必须深入基础、研究基层,做到身入心入.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07,(24):123
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年会上,人民日报记者蒋建科被授予“杰出记者奖”。这是中国记者首次获得这一国际新闻大奖。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成立于1971年,是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65个国家和国际机构资助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专门从事公益性农业科技研究与示范推广的国际机构。  相似文献   

13.
张敏 《中国编辑》2005,(3):58-59
在当今国际新闻报道业务中,借助编译外语新闻素材发布新闻信息已成为国际新闻源的重要补充渠道,也是提高新闻时效、丰富报道内容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外国媒体,无论是后方编辑部还是驻外记者都无一例外。因此编译新闻素材已成为国际报道业务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新闻编译人员的日常主要lT作。  相似文献   

14.
前些天,我们报社要求每个记者都报5个“走转改”联系点,说是要上报给主管部门.大家都在QQ群上议论,到底如何报?是不是报几个平时经常联系的村啊?报社为此明确指出,基层不一定指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厂矿车间,也不一定是指条件艰苦的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并不完全是个地理概念.准确地说,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近群众,就是走近基层.这样一说,大家才明白,就是报最近你认为最应该接触的、普通群众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所在地.只要我们能够真正走近老百姓的生活,真切感知他们的内心,我们也就走到了基层.  相似文献   

15.
何生华 《新闻窗》2008,(5):118-119
当记者久了,都有一种寂寞而空乏的感觉,不学会正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仅搞不好工作,还可能惹出一系列麻烦。要想一次就把文章做到极至或做成精品,是自欺欺人或根本不可能的。新闻工作不同于搞文艺创作,可以虚构或想象,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必须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想象。  相似文献   

16.
周怀忠,1963年生,陕西榆林人,1992年12月从兰州军区转业,1993年至1997年任陕西日报社摄影部记者.1997年至1998年挂职咸阳市秦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1998年至1999年12月任三秦都市报编委,现任华商传媒集团副总裁,华商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主任记者。他曾先后发表5000多篇(幅)新闻作品,其中有50多篇(幅)作品获省级及全国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17.
正甲午年仲春,我接到远方同仁寄来的一包书。拆开邮包,《他这样做记者》、《情系黄土地》吸引住我的眼球。厚厚两本书,洋洋50万字,是活着的人为已故的人出的书,让我感到惊奇。这位已故的人尊名王增志,生前是晋中日报社一位普通记者,还是一位从事采编工作20年没能进了编的记者。但是,读者认可他、喜欢他、尊敬他、崇尚他,出殡那天,有好多人从农村、从工厂、从学校、从军营、从社区、从机关单位闻讯赶来,来为他们心中的这位"最美记者"鞠躬行礼、洒泪送行。那场面感天动地!  相似文献   

18.
与春天同行     
春节一过,报社便酝酿培训年轻记者业务之大事.对一家报纸来说,发展之计在于春啊!  相似文献   

19.
编委点击     
江冠洲生于1963年10月,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1984年进入甘肃平凉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历任记者、编辑、部室主任、副社长、总编辑。现任平凉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从报社的一名普通记者逐步走上领导岗位,27年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策划并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与记者的现场采访相结合,才能达到预定的报道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胜过单方面的强调策划或强调采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