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是人的历史,如何看待历史直接与对人的本质的界定有关。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完整的人”,这表现在人的需要是全面的、无限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是各种活动方式存在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是全面的社会关系。“完整的人”的界定决定了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必然是全面的历史,因而历史发展也表现为全面的多级发展,但是,人的历史又不是杂乱无序的历史,而是一部统一的历史,其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这种全面的多级发展的性质,有利于我们认清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直接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对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深入思考和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把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三个代表”抓住了人的发展的根本点,表达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要求,顺应了人的发展规律性,因而它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教育和市场经济,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广阔的新视野、新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集体主义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主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区分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现实的个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可以看到.集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展开其感性活动的空间,是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空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基本上呈现出三种历史形式,即集体的自然形式或者说政治形式、集体的异化形式和集体的自由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5.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何以可能、为坚定共产主义思想信念提供科学理论范导,在多维哲学视野里对人的本质进行哲学反思,应当遵循“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相统一的路径,才能引出新的正确结论。在经济哲学和社会哲学视野,即从人的发展的外在关系考察,人本质是“经济动物”和“政治动物”的统一体;在科学哲学和文化哲学视野,即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上考察,人本质是“经验动物”和“信息动物”的统一体。人的本质表现为追求利益和权力的外在本质与追求成熟和知识的内在本质的统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相适应,是追求意义及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运用历史辩证法和马克思“自然的人化”理论,试图对人类“明”与“化”范畴的异同及其进步程度,“自然的人化”的审美化的规定及其所创造的价值和意义世界,乃至其历史进程和高度发展进行一般描述和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7.
“三三制”民主政权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对以后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政党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起了奠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思想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古老而美好的愿望。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有孔子的“和而不同”说,还有孟子的“天人合一”论,不管他们的出发点怎样,但是主张“和”和“合”的治国安邦思想,则是相通的。马克思指出,人始终是主体,历史活动不外是人的活动而已。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最具根本力量的人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含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经济是基础,文化是核心,政治是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两个文明”的高度发展,是一个永远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先进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灵魂,要学习、吸收一切先进思想精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加强教育,深化改革,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然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相互推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对“三个代表”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可以明确“三个代表”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推进和深化,以及“三个代表”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喜谈“方法论”几乎成为胡适学术研究的一个标签,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自觉上,胡适显然更看重后者.在胡适这里,所谓的“科学方法”不单是一套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体系,而且指向研究的态度和思路.特别是“历史的态度”可以看作胡适“科学方法”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他看来,以历史演进的观点来考察史实是“科学研究”的不二法门,包括文学批评.其中,最具胡适特色的便是重视“过程论”而非仅仅做“发生学”式的梳理.反观王国维的文学研究则表现出一种“艺术的态度”,这在他们两人互文性的研究中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历史最大的属性是什么?历史是前人为后人所记录的人的活动,历史是属人的。历史产生于人,服务于人,而人之所以为人,从哲学角度上看,必须是“活”的人,死了的人失去了人的特征也就不成其为人了。历史也是“活”的。  相似文献   

14.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当今的时代特征,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集中全党的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并在党的十六大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而且写入党章予以确认。所以,正确分析“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及历史地位,对于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纵观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大致也是如此,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时,就迫使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论“三个代表”》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本文从人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根据革命和建设的需要而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人们的疑惑而提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以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任务的不同而提法不同,但就其实质而言都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除了提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还阐明了以人身发展程度为特征的三大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阶段.本文在阐述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涵义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及特殊本质,进而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前辈学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进行过阐述,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而笔者认为这是在文学发展不同时期都应当存在的。本文梳理从魏晋到北宋山水诗发展的大致脉络,以苏轼山水诗创作为典型个案对“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做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依马克思恩格斯“人的科学”的有关论述 ,“人的科学”的深刻内涵在于 ,它是人以人性化的自然科学为基础 ,在实践中自我实现的产物 ,其核心是“人的本质” ,它的外在展现即“人的存在” ,其历史发展的理想状态即“人的整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