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结构从差序格局向团体格局过渡的背景下,仁爱作为产生并适应于差序格局人际交往结构的道德教育核心价值逐渐失去了合理性与正当性。适应于团体格局人际交往结构的正义逐渐取代仁爱成为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这是由于正义具有以下三项功能所致:调整同质性的人际关系、平衡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关系以及表征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主导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社会基础逐渐失去,道德价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下,澄明何为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已成为道德教育理论亟需解决的问题。张洪高副教授的专著《从仁爱到正义:中国道德教育核心价值转变研究》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和对现实的反思,明确中国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德教育核心价值遭遇时代困境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人的生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语境下,仁爱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不仅仅是由于时代的因素造成的,还与仁爱价值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主要可以从仁爱面对人际关系范围变迁所遭遇的当代困境、仁爱追求崇高道德境界在当代的困境、仁爱所倡导的“义利观”在当代的困境、仁爱所倡导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关系在当代的困境等四个方面的表征来检讨以仁爱作为道德教育核心价值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使社会成员结构的“异质”性和高度的流动性成为重要的社会特征之一。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念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目标中 ,有必要强化“异质”交流中“关心”道德理念和能力的培养 ,即具备关怀、宽容、尊重、理解等价值认知和行为的能力。高等学校应在道德教育、教学上学习借鉴迪勒的“关心伦理观” ,确立大学生道德教育教学价值的时代取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困惑及其解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剧烈的重新分化和整合过程。基于不同阶层背景的道德价值取向存在的现实差距,导致不同阶层间形成隔阂和矛盾对立,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寻求社会道德共识的底线,引导道德价值取向趋同,才能走出道德生活面临的困惑。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底线的共同道德,是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 :(一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产生的道德哲学基础 ;(二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爱、孝悌、道义与利益的教育 ;(三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主要进行的原则和方法是重视道德知识的学习 ,做到因材施教 ,并在此基础上重视主体的主观努力和修养自觉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产生的道德哲学基础;(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爱、孝悌、道义与利益的教育;(三)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主要进行的原则和方法是重视道德知识的学习,做到因材施教,并在此基础上重视主体的主观努力和修养自觉。  相似文献   

8.
道德价值内化是指道德价值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转化,通过内化实现道德价值的个体形态与社会形态的统一。学校道德教育要实现道德价值内化,就需要全面考虑其社会文化条件、个体条件与过程性条件。准确把握和充分利用道德价值内化的条件,是合理选择和设计道德教育模式、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浅析实施学校德育的多种操作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一直是中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极为重视的为人要素。在一个全球化时代,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公民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和走向。随着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社会的道德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有的道德规范逐渐瓦解,新的道德价值规范尚未建立。这就对中学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反思传统道德教育,以及对中学学校道德教育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学学校道德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为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原理属于高校思想政治课之一,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包括道德实践与社会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即是道德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课的设置上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通过阅读经典等,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以契合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  相似文献   

11.
立足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思想,从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方面对搞好公民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是提高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源泉,而"以身作则、为仁由己、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则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要重视公民行为规范的训练,形成由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努力挖掘我国道德教育传统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对于构建我国新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提升道德教育实效具有重大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防微杜渐,两大核心价值是平等与和谐,但是这是以部分地减少个体自由为代价换来社会的和谐。美国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自由发展,两大核心价值是平等和自由,美国道德教育给予个体充分的自由,但自由的代价由整个社会承担。从中国价值观的角度看。美国式的道德教育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不负责任;而从美国价值观的角度看,中国式的道德教育本身违背道德。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价值澄清学派提倡道德相对主义和多元价值的道德教育,到9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提倡建立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反映了西方社会对道德教育规律的新认识。如何正确处理多元化与一元化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人类或社会核心价值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反思西方道德教育的这种转向有助于改进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仁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美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要找到仁爱精神与现代需求的契合点,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加强文化引导,不断弘扬仁爱...  相似文献   

16.
高昕 《华章》2007,(4):49-49
知、情、意、行式的道德教育过程结构以人们的道德认识为起点,但却忽视了道德认识产生的根源,于是很难对症下药,导致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佳.要想使道德教育成为社会期望的有力饯行者、受教育对象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者,必须完善其现有的过程结构,找到道德教育真正的起点,这就是道德需要.道德需要在道德教育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儒家价值观体系以“良知之心”为根源,以合智与德的“道”为最高价值规范,围绕“仁爱”价值原则和价值核心,展开于“义利之辩”主题,指向利济苍生目的,最终归宿到“天人合德”,达成人和自然、社会在智慧与道德范畴内和谐发展的文明社会。儒家贵德价值观体系以强大的支撑力和整合力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良性运行秩序。分析贵德价值观体系严谨的内在结构,对进一步完善转型期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有借鉴意义,对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某种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有效统合异民族文化观念以及历史价值,形成社会道德力量,或者说建构同一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乃当代社会责任。道德教育应该更广泛关注人的特质自然和人类社会自然,个体自觉向往、调适与社会公共生活中传统既有或未来倡导的一般价值的思想和实践。而儿童道德教育的社会选择则意蕴着国家意志在人类社会文化价值活动中的普遍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正处于自我超越的艰难转变过程中,其中不乏先前抽象的道德教育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粗糙评价体系导致的隐痛,也有多元文化襄抉的价值相对主义和全球化浪潮带来的阵痛。隐痛与阵痛的交相呼应不仅让理应是道德教育直接受益者的大学生频频陷于价值选择的被动境地,同时也大大滞缓了改革的实效性,严峻的现实迫使改革道德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诉求。突破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局的关键则在于两条线索的追溯,即回归道德核心价值的文化线索和大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主体线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努力挖掘国学的精华,做到传统国学与现代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对于构建我国新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提升道德教育实效具有重大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