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大学模式在近代中国的导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大学模式的模仿、借鉴和融合,是近代中国大学发展的重要方面。梳理美国大学模式导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分析导入主体和导入内容的演变,揭示其特点,可为正在走向世界的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中,美国高等学校把培养创新人才确立为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美国大学十分重视服务性学习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并采取多种模式,开展服务性学习活动,这不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学校和社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十八世纪的法国、十九世纪的德国和二十世纪的美国,依次成为教育和科学的中心,在繁荣时期上先后相继,在逻辑上也有某种程度的前后相承。本文把德国“大学模式”的形成历史与美国大学发展的过程进行比较,初步探究美国大学是如何向德国大学学习,并将德国的大学模式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美国大学;美国大学体制对美国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及其对美国的科技、经济繁荣产生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美国如何借鉴德国大学的经验并后来居上的这一历史过程,对我国当前的教  相似文献   

4.
赵伟 《教育与职业》2007,(25):104-106
集结八方之力 奠定东大基业 郭秉文早年留学美国,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给了他深刻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了它服务社会的职能,这在郭秉文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中也充分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联合会在为美国大学争取科研经费,帮助国家制定科技政策,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积极推动美国大学之间以及美国大学与政府的对话与合作,以解决美国大学面临的全国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特别是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普遍实行了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为什么呢? 综合素质评价是和美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美国大学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大学招生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的.脱离了这些历史文化背景,我们就不可能完整、准确地理解综合素质评价在美国大学招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学科研资助体系经历了私人捐赠、企业投资和联邦拨款先后加入的发展过程,最后形成了资助来源多样化的科研经费模式。通过对美国大学科研资助发展历程进行描述和分析,总结出美国大学的科研资助发展具有资助对象由个人向研究所、大学转移,资助目的从个人兴趣向商业利润、国家目的变迁,资助内容从兴办大学、研究所向资助科研项目转变的特点。资助模式的转变对美国大学、科研人员和科研活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秉文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先驱人物之一,他在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的办学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美国大学数学学科的发轫阶段。美国大学数学学科的发轫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其中关键的推动因素有三:一是早期留欧美国数学学人的影响,二是美国数学会的创办及其学术活动的影响,三是“第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及其后续学术活动的影响。美国大学数学学科的先驱们为数学学科的发轫做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在大学中创办了以研究为导向的数学系部;组建起专业性数学团队并开展数学研究;初步建立起现代数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办并发行数学专业期刊。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美国大学里涌现出最早的一批数学学术高地,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高,数学研究活动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并产生了众多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尽管还没有改变美国数学整体落后于欧洲的局面,但却为20世纪美国全面超越欧洲、迈向国际一流数学强国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有其特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中,美国大学把培养创新人才确立为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美国大学十分重视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本科生科研蔚然成风。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今天,美国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理念与实践对于我国大学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秉文执掌南高师-东大期间,以社会服务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之一,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下,郭秉文积极求学、勇于探索,逐渐形成与完善了其大学社会服务的思想,主要包括:调整学科设置,满足社会需求;推广大学科研,推动社会发展;兴办社会教育,扩大教育受众域。郭秉文拓展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将大学的社会服务理念贯穿渗透到办学的各个环节,其社会服务思想对当前大学更好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创建中国现代大学的先驱,蔡元培与郭秉文于20世纪初分别变革和创建了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这两所学术重镇,形成了"学分南北"的独特格局。作为留学回国参与中国现代大学建设的典型代表,蔡、郭二人办学理念的差异,可以视为德国与美国两种不同的大学治理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情境中碰撞会通的实践产物。探讨两位教育家型的大学校长在治理理念上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学术走向"现代性"的艰难历程,也可望为"双一流"背景下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生活史角度,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郭秉文的原始档案及相关研究为史料,对其在师范学院学习期间(191l1914)进行历史探究。结果发现:(一)郭秉文选择师范学院的动机出自“教育改革的力量”,其学业成绩为中等略偏下,修业期限低于其后中国学生(博士)平均值;(二)郭秉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主题均为中国教育,博士论文选题教育史与其时师范学院整体博士论文选题相关,旨趣希望为英语语系人们介绍繁复的、不同时代中国教育制度的演进;(三)郭秉文在师范学院期间参与了大量社团活动,其娴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广泛认可,留美中国学生总会第一任主席及Phi Beta Kappa成员等均为明确表征,为其存留美中国学生群体中积累了深广人脉。该研究通过大量史料分析,为学界之前“师范学院对郭秉文一生事业影响巨大”结论找到了实证,修正并补充了郭秉文研究及师范学院中国学生群体研究的学源谱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证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参与创建华美协进社的多种史料发现,郭秉文这样的具有世界胸怀的中国知识分子促成了在美国有组织地传播中国文化。19世纪中期之前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大多由外国亲华分子促成,其后中国在海外日趋负面的形象也多为外国人宣扬。郭秉文作为一位精于实务的制度建设者,为中国人在美国系统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最初的组织平台。  相似文献   

15.
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现代中国第一本教育制度通史。该书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西方教育学术范式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中西结合,经世致用,建构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作为20世纪初期世界教育研究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撰写通过的教育学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写作模式成为此后同门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人撰写博士论文参考借鉴的样板。该书及作者的其他早期相关论著建立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实际开启了中国教育学转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的进程,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16.
郭秉文的大学理念及其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秉在东南大学借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学经验,创立独具特色的大学模式。这一办学模式浓缩了郭秉的大学理念,其成功实践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秉文活跃于民国早期教育界的年代(1914—1925),正值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界亦在民国初期形成具有现代性和国际性的“场域”。郭秉文凭借学缘、地缘、业缘等关系网络,借助现代报刊传媒,广泛传播新教育理念,组织新式教育社团,大力推行新教育实践,郭秉文一跃成为民国新教育运动活跃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力远非以一校一地所能涵盖得了。同时,他亦是中外教育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实践者,成为中国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代言人。他领导塑造的南高东大,成长为二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与北大一道构成了民国早期中国高等教育“双峰对峙”新景象。1925年郭秉文因东南大学的风潮离开国内教育界,标志着民国自由主义新教育时代的终结,然而他培育的南高学风却及于整个现代中国,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8.
1920年梁启超从欧洲考察回国后投身于高等教育,承办中国公学,在高校进行巡回讲演。此后,又拟办文化学院,希望借传承中国文化来改造中国国民。在清华、南开、东南等大学任教期间,他一面潜心教学,一面融入近代高校建设中,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欧美知名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理念、方式以及社会效应,对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高校社会实践进行项目化管理是实现大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在典型个案分析、对比探讨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缺陷的基础上引入项目管理方法,可以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走上一条科学化、规范化的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际论文统计分析的视角,从学科领域、ESI学科两个层次和结构、规模、质量三个维度对中关一流大学理科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中国一流大学和美国一流大学的主导学科领域分别是理科与生命科学学科;中国一流大学理科规模增长速度较快,与美国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质量上。我国一流大学理科各学科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数学学科数量和质量平衡发展;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规模大幅增长,引领了理科规模的快速扩张;环境生态学和地球科学稳健发展,而空间科学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