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片新闻     
<正>2015年9月22日,由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文化局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万里茶道·东方茶港图片展暨武汉茶艺交流推介会"开幕式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薇(左二)、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王涛(左四)和蒙古国教育文化科技部学前教育司司长博·刚图拉嘎夫(左三)等出席。  相似文献   

2.
《寻根》2017,(1)
<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云:"(亮)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八陈图,一名八阵图。或问:八阵图是什么?答案莫衷一是。一曰诗歌。民间流传不少歌咏武侯《八阵图》的诗,其中以杜诗最为有名。杜甫晚年离成都草堂南下,由云安移居夔州,有《八阵图》诗一首,其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文本本义(或称原义)和意义(或  相似文献   

3.
叶嘉莹 《中国文化》2010,(2):150-164
<正>一序论"词衰于明",这几乎是研究词与词史之人的一个普遍共识。即如刘毓盤之《词史》,就曾写有专章,题曰"论明人词之不振"①。吴梅之《词学通论》亦以为"词至明代可谓中衰之期"②,至于王易之《词曲史》,则直指明词为"入病"③。但是就在这种认明词为衰落的普遍观念中,我们却应注意到在词之发展史中与此恰好相反的另一现象,那就是如果换一个性别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明代却正是女性  相似文献   

4.
《寻根》2016,(5)
正民间刺绣是一种观念艺术,豫西民间刺绣中所表现出的吉祥观念,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间民俗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丰富的想象力,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节日习俗中。吉祥观念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社会实践和求生存的共同心理需求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易·系辞下》中的"吉事有祥"一词,恐怕就是"吉祥"一词的来源和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正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中,有一段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令群臣议帝号,"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这一段史料十分有名,常为学者引据。这引发出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群臣口中的"泰皇"究竟意指何人?为何"泰皇"处在"最贵"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不朽的女性一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理想的恋人形象应该是象圣母马利亚那样,以其神圣的不朽的爱救助男人。在文学作品里表达这一点的名著有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还有贝多芬在去世前给无名的“不朽女性”留下书信的事也很有名。但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正"文献"一词是图书情报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一般文献学论著在谈及"文献"一词本义时,多只涉及其"文贤"本义,对其更深的渊源却鲜有探及,笔者试撰本文,以究其滥觞。一、"文献"一词的来源"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成书的《论语·八佾》中,其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文献"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说"文"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科幻,如果我们只想到男性、宇宙飞船、太空战争······那就太过狭隘了。两百年前,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为我们打开了现代科幻小说的大门,两百年后,又一位女性作家将科幻带到主流文学的殿堂——她就是被称为"左手科幻、右手奇幻"的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Le Guin,1929—  相似文献   

9.
高黎 《华夏文化》2010,(3):55-56
<正> 和谐一词较早出现于汉代郑玄给《诗经》作的笺注。《后汉书》和《晋书》中也出现过。在《论语·学而》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国语·郑语》、《论语·子路》、《中庸》等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的重视。《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反映出和谐思想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最终做到求同存异,实现和谐。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它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  相似文献   

10.
凡尔纳的《巴黎在20世纪》──一部被埋没131年的科普杰作正文编译儒勒·凡尔纳(1828-1905)1863年岁暮,儒勒·凡尔纳(JulesVenne)收到出版商皮埃尔·朱尔·赫泽尔退回的一部手稿及一封退稿信。信中写道:"我不期望十全十美的作品……但...  相似文献   

11.
晴川阁漫谈     
唐代诗人崔颢的千古名篇《黄鹤楼》,使得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更加有名,汉阳亦因之增添了几处以崔诗之意定名的景点。如宋太平兴国年间建于郡治前门的"白云楼",以"白云千载空悠悠"之意定名;其后官绅集资在汉阳郡治东北江边修建了一座"烟波亭",以"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意命名的这座古亭毁坏后,人们又在禹功矶禹稷行宫左侧建起一座"楚波亭",后毁于大风。明嘉靖中期,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倡议在楚波亭旧址再建一座规模较大的楼阁,竣工后,取"晴川历历汉阳树"诗意,命名为"晴川阁"。本文对晴川阁兴废始末及其建筑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剑川"得勒母子汤" "得勒母子汤",是剑川特有的一道美汤,鲜嫩香爽,在肴席上颇受青睐.然其汤名却不能望文生义,照字面去理解."得勒母子汤"是剑川白族语,意为蚕豆母枝叶与蚕豆瓣儿(干、鲜均可)一起合煮的汤,的确不失为一味奇汤.虽说滇西普种蚕豆,然而"得勒母子汤"这一吃法,或许惟故乡剑川独有.  相似文献   

13.
<正>“道家”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陈丞相世家》,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旨》首次将“道家”作为学派来论述,《汉书·艺文志》基于目录学家的立场沿用此含义,此后“道家”作为学派成为基本用法。但内容上以学派视角论述道家的文本在“道家”一词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例如《庄子·天下》就是最早对道家典型人物及其思想进行论述的文章。随着学术史的发展与完善,学术史文献论述道家的方法与内容不尽相同,道家的内涵与特色也有了区别。大一统的建立使得道家不得不在道势之间产生学术分歧,道家内涵因此在不同时期的学术文献中有所改变。本文就以《庄子·天下》、《论六家之要旨》和《汉书·艺文志·道家略》这三篇学术史上的重要文献所论道家之异同为例,以学术史的视角,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分析道家从先秦到两汉的发展与分化。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20,(3)
正一位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区的耶鲁大学老校区一条主干道的路边,竖立着一面醒目的中文招牌:雅礼协会。招牌对面,是雅礼协会的总部。这座房子小巧玲珑,掩映在林荫下,显得非常幽静。正面的墙上也有一面"雅礼协会"的招牌,只是比路旁的招牌略小而已。"雅礼"是耶鲁大学"耶鲁"两字的音译,中国人如此翻译,正暗合儒家经典《论语·述而》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的词义。雅礼协会与中南大学  相似文献   

15.
丁燮山 《寻根》2015,(3):34-38
眼镜之传入一般认为,现代眼镜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的玻璃作坊,时在13世纪,经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康熙字典·雨部》""字条中,引南宋末赵希《洞天清录》云:"(一词系阿拉伯语"A lunwainat"一词的音译),老人不辨细  相似文献   

16.
正"传染病"一词的希腊语意思是"民间疫病"。自古以来,那些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迅速发展、超过所在地区正常发病率的疾病,都叫传染病。但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流行病,即在一国、几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普遍流行的传染病。鼠疫一谈到传染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黑死病"即鼠疫。公元前1200年就有人提到过这种可怕的疾病,《圣经·旧约全书》中也有记载。第一次有据可查的全球鼠疫大暴发是在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间,一直从公元541年持续到750年。  相似文献   

17.
王善武 《世界文化》2006,(11):18-19
她的书让全世界的孩子和成年人着迷,她是迄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她荣获过很多奖项。她的新书无论何时问世,如饥似渴的读者都会在书店排队购买。她的书使她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女人之一。她就是J·K·罗琳,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1997年,J·K·罗琳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与点金术》。一年后,更名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这本书在美国出版。这本书向读者介绍的哈利·波特是一个额头上有一块奇特的电闪形伤疤的11岁孤儿。哈利不知道这个伤疤,他是一个强有力的男巫,他获悉了关于他过去的实情,琢…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温斯娣"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也许还不如她的另一个称谓"郭夫人"为人所知,因为其夫郭士立是当时有名的汉学家、来华的德国传教士;而她在中国所做的许多事迹的披露,主要借助于她的有名的学生容闳的回忆,这样我们才知道,玛丽·温斯娣(Mary Wanstall,1799—1849)这名普通的英国女子,在晚清时期不经意的作为,竟然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三个"第一"。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上,严格的社会等级将尊卑礼制渗透到民生各个层面。《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唐时王朝强盛,封建等级制度严整,一个人的生前言行和身后评价皆应遵从社会礼俗。除了从墓志文中数量庞大的丧礼词和品评词可以观察等级问题,墓志撰刻者自称词亦能体现出人际等级的礼俗问题。这部分词语虽数量有限,却值得留意。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一词先秦时期已见,如《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从古至今,“礼仪”二字经常一起使用,似乎“礼”就是“仪”,“仪”相当于“礼”。其实“礼”与“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