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張仲民 《中国文化》2013,(1):166-173
有关陈寅恪先生在复旦公学读书时的情况,现在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蒋天枢先生选录的陈寅恪先生在文革中的“交代稿”,及蒋先生的一些推测:“光绪三十一年乙己(1905),先生十六岁,在日本……先生患脚气病,须异地疗养,遂回国,在家休养年余”(1967年第七次交代稿)。  相似文献   

2.
试探颂体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古文献和中外前辈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远古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诗经》三颂的措辞及其祈祷性质,探讨了颂体的起源。颂体的产生是基于远古泛灵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心理的产物,而此种社会文化心理下的原始宗教祭神祭祖乐舞辞和夏商巫卜文化氛围下的祝颂词及金文祷词等.便是孕育颂体的最早萌芽和最初源头,并对后世颂体文学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余冰 《寻根》2013,(4):106-110
1940年5月5日,一种名为《译林》的小杂志在上海创刊。译林社编辑兼发行,金星书店经售。32开本,155页,一期而终。 《译林》没有"发刊词",编者在《后记》中诉说了创刊的初衷:"纯翻译的文艺杂志,以前有过鲁迅先生、茅盾先生等所主持,  相似文献   

4.
今年已届87高龄的杜乙简先生,虽年迈古稀,但精神健旺,思维依然敏捷,每当谈及诗文、书法、金石文字及为人为艺之道,他便兴致勃发,侃侃而谈,满腹诗书似流泉涌出而不知疲累,而一旦谈及生活琐事、人情世故等话,先生却显得木讷口拙,不擅言辞了,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之人.这就是白族著名学者、书法家杜乙简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一文征明《雨余春树》的问题石守谦先生在讨论文征明(1470-1559)的书作《雨余春树》时说:"虽在书题上未见与送別有关,实际上却是出自那个转变时的一幅送別图。"石守谦承认此画从主题上与送别未必有关,表面上"只是一幅充满古意、清雅的山水图。"并且,《雨余春树》"不仅仅是对某一状况下、某一苏州地区风景外形的描绘而已",这种山水"与画家对吴地山水的感觉有关","还有深厚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编後     
《中国文化》2014,(2):247-247
余英时先生的《论天入之际》称得上近年人文学的绝大着述,台北联经和北京中华出版後,友朋间动容相告,宜非偶然。本期置于卷首的陈方正先生的《试论两种“超越世界”观念暨近代演变》,即是对余着的评騭之作;然又有所发挥,其将王阳明对传统儒学的分解,与路德的宗教改革所带来的超越尘世以外的价值根源的破裂加以比论,不失为与余着思想相呼应的一种胜解。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化》2014,(12):I0009-I0009
<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月24日下午,在2014级新生、孔子后裔孔晓雨同学的带领下,30余名本科生和30余名来自韩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留学生代表在孔子像前流利顺畅地颂读着儒家经典名篇《论语·为政》……孔子文化的"修身之方""学习之道"和"处世之礼"在不同肤色和民族的学子间得以体验。校长修刚、校党委副书记刘振琍、山东校友会会长高翔与韩国顺天乡大学校长徐  相似文献   

8.
由玉溪市交警支队、红塔区工团联合编排演出的大型艺晚会《平安颂》,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两个来月了,但它仍是圈内人士及看过演出的观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据笔所知,《平安颂》到全市各县区巡回演出时,场场爆满,观众赞不绝口,这不仅是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演出中的一  相似文献   

9.
1820年,青年普希金由于《自由颂》等反专制暴政的诗歌,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流放南方.1823年,他从基什尼奥夫转到敖德萨,受南俄总督沃龙佐夫伯爵监管。在敖德萨,普希金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诗人气质与严谨古板的沃龙佐夫的官僚习气经常冲突,于是,他的唐璜习性便更加突出,爱上了一批年轻妇女和姑娘,  相似文献   

10.
正我之所以要对溥儒这位清朝的旧王孙,昔年的画坛巨擘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他曾被评价为近现代山水画中"南张(大千)北溥(儒)"式的分庭抗礼意义的存在,更因为他还是我先外公王颂余的习画恩师,而我又自幼跟随在外公身边研习书画,所以自然就多了一些常人所没有的情愫。但是,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溥心畬未接受共产党高层的挽留,而是辗转前往了国民党所在的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辑学术随笔文丛,张岂之先生的《春鸟集》是其中的一种。作者开篇写道:“唐代诗人顾况《听仙鹧鸪》诗云:‘谁家无春酒,何处夫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我喜爱这首歌的轻疾旋律,并受到诗人颂春情怀的感染。”作者说,他正是因此而将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的第二本书法集即将问世,我有幸先睹为快,仔细品味了其中的60余幅新作,赏心悦目之际生发些许对书法艺术的感慨,写将下来,就教于章申先生和同好。大约两年前,章申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书法作品集《吕章申书法集》,收入他多年来的得意之作40余帧。著名学者文怀沙  相似文献   

13.
由著名民族学家马曜先生作序,白族青年学者李晓岑先生撰写的白族科学技术史专著<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是迄今系统研究白族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第一部专著.著者李晓岑先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自然科学史硕士学位,发表过自然科学史论文十余篇,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因受父亲的影响和对本民族的热爱,近几年来潜心研究白族科技史,终于写成了<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  相似文献   

14.
正记得曾有一评论中这样写道:"说吴玉如是书法家,吴玉如自己是不承认的。说吴玉如不是书法家,那普天之下的书家是都不会承认的。"确实,老先生虽然从不以书法家自居,却在书法史上留下了不可或缺的浓重一笔。吴玉如(1898—1982)名家琭,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安徽泾县人,十余岁来天津,乱世之中虽辗转于关外江南,但久居天津,遂被津门书法界奉为现代之造极人物,也是我十分景仰的一位贤者。我虽未曾见过其人,但先外公王颂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多次充  相似文献   

15.
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袁冬苇先生的新著《云岭放歌》。大理白族诗人袁冬苇,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著有诗集十余部,不少诗作翻译到国外,并在国内多次获奖,选入多种选本,诗集《回归》获国家第六届文学骏马奖。袁冬苇先生退休后一直笔耕不辍,在艺术  相似文献   

16.
正[題记]可居室者,嶺南王貴忱先生之齋號也。王貴老處藏有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周叔弢先生致周一良先生函三十八通、周珏良先生致周一良先生函十八通,皆係太初先生健在日所親贈者。壬辰以還,余協助周景良先生整理弢翁日記、遺札(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現劃項目),徧蒐各方,計得弢翁札約七百通。微弢翁致一良先生,父子通函,總景良先生并啟銳先生處,僅得六通。以七十餘年父子,寥寥此數,每引爲憾事。乙未歲杪,沈津先  相似文献   

17.
叫声同志     
王丰 《滇中文化》2002,(3):45-46
无论工作学习,还是与人交往,总得对他人有个称呼。可是,现在的称呼太多,诸如先生、小姐、老板、老板娘、老大之类,说出口来心里却总不是个滋味。每当遇到称呼,我的心里在总会被一个熟悉而陌生的称呼所占据,这个称呼就是一同志。以往听报告,听领导讲话,听各种演讲,我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志们;陌生人在各种场合见面,都称呼同志。常听到有人说,同志,您好!同志,到哪里去,同志,机床厂往哪里走,同志,你的钱包掉了,谢谢您同志……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同志这称呼被先生,小姐所代替了。似乎不称呼先生小姐而称同志就过时,就不是当代人。于是,各种场合,我们生活  相似文献   

18.
大足佛教石刻《牧牛图颂》跋龙晦大足佛教石刻《牧牛图颂》以它的富于生活情趣、雕刻栩栩生动,受到游览者的称赞,研究它的文章有一些提到它在图里表现了禅宗思想,但是哪一派禅宗思想,就没有深入下去。本文根据笔者近年的研究所得,想从杨歧派对四川佛教的影响。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困学希得未糊涂,日伴诗书意不孤。笔墨堪托资老健,老来兢兢何为乎。"这是先外公王颂余古稀年后的感言诗,道出了他晚年的心境。也就是在此后不久,他彻底撂下画笔,专事书法创作,以至于后来的年轻人都以为他是一位在书法上颇具创新意识的著名书家,而忽视了他在山水画方面所做出的突出建树。老一辈人都知道,此前的王颂余在画坛的影响力是远超书坛的。对此,  相似文献   

20.
麻雀     
我窗前那棵不大的梅树,暮冬时节,枝头就已经绽放出了星星点点的花蕾.每当我看书写作眼睛疲劳时,我总会抬头有意无意地注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