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有五千多年没有中断的文明史,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这种现象说明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承力和创新性。中华文化强大的传承力表现在哪些地方?它公正,不偏激,它不排斥对人类有益的优秀文化。春秋末期孔子已经提出"和而不同"、"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思想和论断,主张包容,提倡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学习,这是很伟大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寻根》2016,(2)
正"腊"的先字"腊"字,繁体为"腊"。远古时期,腊是一种祭礼。先人习在冬季将尽时,用猎获的禽兽举行大祭,是为"猎祭",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后来,每年农历十二月被定为"腊月",即如《礼记·月令》所记:"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故而,"猎祭"遂更称"腊祭"。这也是"猎"字与"腊"字相通的原因。《风俗通》里就说:"腊,猎也。"可见,"腊"源于"猎",即"猎"字在先,"腊"字后出。还有个"昔"字,也是"腊"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锂电池三杰":斯坦利·惠廷汉姆、约翰·古迪纳夫、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研究开发方面的卓越贡献。评奖委员会称,他们为人类带来"前所未见的强大电池",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如果没有他们发明的锂电池,"就不会有今天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相似文献   

4.
民间美术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当人类从树上下到陆地来生活,迈开独立行走的第一步;当原始初民用手敲碎石块以投击野兽;当人们发现了火,吃着熟食围坐在火塘旁,对着火光显示色彩和冉冉升起的烟雾时,想象的翅膀在他们心中勾画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和颜色。于是他们制造出了三棱尖状、橄榄状……的石制工具;他们把天然的矿物质颜色涂在自己的身上或器物上,这就是人类对美术意识的最早的朦胧觉醒、爱好和运用。据考古专家发现,我国旧时器时代的丁村人遗址中,已有了形状规范的石制工具;山顶洞人遗址中,  相似文献   

5.
《金刚经》以一种大生命观的视域来看待个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认为个人与世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沟通个人与世界的纽带便是"心",实现个体生命境界提升的关键在于"降伏其心",一旦能够实现对心的"降伏",就会从根本上来把握自己的生命,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金刚经》认为世界万物皆没有实相,即"诸相非相",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  相似文献   

6.
罗铁鹰,这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诗坛上叱咤一时风云的人物,这个为闻一多先生赞赏为"野兽般嚎叫"的诗人,这个被茅盾先生称为"闪耀在西南天角的诗星"的<战歌>诗刊主编之一,一个我们云南人应该为之感到骄傲的诗人,由于种种原因,生前沉寂了三十来年,死后又缺少应有的宣传,所以对于今天的年青人来说,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名字了.  相似文献   

7.
<正>摄影的诞生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式,作为人类眼睛的延伸,镜头能令人接近或达到意欲亲历的世界。这里刊载的是高平先生拍摄的新老天津,目的是通过镜头所呈现的"细节",让世界了解天津、感知天津。事实上,这里的每一张图片均有"承启"的作用:一端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社会摆脱了野蛮状态,便进入了所谓"文明"的状态。于此,人类似乎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自身的魅力,世界的日新月异恰恰是拜先进的"文明"所赐。不过,文明也造就了人类走向自残、自虐的工具:等级、监狱、武器、毒品……。自从文明产生的那一刻起,战争不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相反,却愈演愈烈了!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道家当为诸家之中对文明批判之最力、反省之最深的一家。尤其是处  相似文献   

9.
王树振 《世界文化》2012,(12):43-45
巫术来源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史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模式,巫术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史前文明,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影,然而,这一幻影却在中世纪的猎巫运动中变成一场梦魇。那么,作为这场梦魇的主角,女巫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是如何诞生与嬗变的昵?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探寻那些女巫的前世今生吧!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饮食生活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然饮食状态,另一种是调制饮食阶段。涮食法属于熟食法的一种,后者是人类进入调制饮食阶段才产生的。涮食法作为中国传统烹饪法之一,具有悠久历史。本文从文字学入手,根据"涮"字的发展历史,并结合染器的兴衰,认为涮食法是在东汉染器不复使用后承接其后产生的。其中,瀹食法是从染食法到涮食法的过渡,是涮食法的形成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名称:黄花梨圈背交椅时代:元代材料:黄花梨类别:家具规格:69.5×53×94.8厘米收藏处:私家出行时使用的坐具。因其腿部交叉,椅具可以折叠,便于携带。这种椅具在过去是达官贵人出行特别是打猎时随行携带的,又叫作"行椅"或"猎椅"。椅子的圆形靠背由五截木料拼接而成,靠背板浮雕朵云双螭纹开光。构件交接处,包裹缠枝莲纹铁錽银活,部分已锈  相似文献   

12.
人性的"善"、"恶"问题是从古到今一直在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先秦诸子百家各执一词,众说纷云,最引人注目的是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形成尖锐对立,后人对此时有发挥和补充,但对立的本质至今未变.那么人性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呢?我更愿意相信:人在本质上,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天使占上风的时候,人性就是善的,魔鬼占上风的时候,人性就是恶的.人类从野兽进化而来,人不可能与兽性无缘,虽然人一再做着摆脱兽性的企图和努力,但至今,人性与兽性始终相伴而行.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90年代,著名社会学、民族学学者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作了论述。他提出关于文化自觉认识可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表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有对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认同,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到"美人之美",即认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每个国家民族都对人类优秀文化做出过贡献。更高的目标则是:"美美与共。"人类的优秀文化成为世界上各民族、国家的共同精神财富,达到  相似文献   

14.
1688年发生在英国的“光荣革命”,一向被英国人津津乐道地称之为用“不流血的方式”促进了国家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并为资本主义的狂飙突进奠定了基础,带动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创新型发展。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这场革命确实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由封建社会转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临界点、人类文明革新的启动器。  相似文献   

15.
李炳银 《寻根》2021,(2):120-123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古有"先民抟土制器,焚柴而陶".在八千多年的茫茫尘烟古道上,各地窑火明灭,穿越历史,载承文化,滋养苍生,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沟通交流.中国陶瓷烧造形成了独特的形象科学和艺术表达天地,为人类添喜造福.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先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而由于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各种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性所产生的差异,决定和吸引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文明昌盛、经济繁荣、科技进步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各国家都不断地彼此学习,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吸收新的血液,增加新的内涵,从而使各种文化不断呈现新的面貌,达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文明有什么特色?中华文明是人文文明与政治文明的结合。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说:"(中国人)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中华文化共同体以儒学为主导,但并没有阻碍其他学派思想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思想文化的融合会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唐宋时期,儒道释相互融会,将中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应该包含了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根本选择,这不仅是一种没有战争的状态,还包括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寻求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吸取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和平智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把中国文化所孕育的和平价值和理想界定为东方和平主义,中国文化的复兴首先在于它对和平与发展道路的不懈追求,也可以说,从世界和平的意义上来理解,中国文化的复兴与人类走出战争的藩篱是同步的。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世界意义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段守虹 《世界文化》2013,(12):56-56,F0003,F0004
从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石制砍砸器我们可以想见,人类第一次搬动石块即是为了果腹,这种与石材相伴的谋生存的方式,也许—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从用石块敲开坚果的果壳,用锋利的石刃刮下骨头上的碎肉,到用石块相互敲击,用石制的工具在仙鹤腿骨上钴出孔洞,吹出如诉的声调,再到用泥土抟出埙,烧制成陶,吹出荒莽之音…一这绝对不是人们单纯的自娱。人类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要找到他的心理尺度——偶像,它是人类战胜内心脆弱,使精神强悍的最为有效的“兴奋剂”。在强大精神力的作用下,其作为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国家之一,有200万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演进史中,有长达约199.5万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在适应自然和劳动改造自身中经历了艰苦卓绝、顽强不息的斗争历程。尤其是在新石器时代(1万至4070年前)氏族社会蓬勃发展至解体的阶段,在原始宗教祖先崇拜观念下,先民口耳相传下来了许多有贡献的氏族公社或部落首领,"三皇"、"五帝"就是具有中国古代氏族公社特色的典型代表人物,为世代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