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被禁锢的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直至使他自由。——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这段话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之口(1475-1564),在他的眼里,冰冷普通的大理石通透而又富有灵性。通过不断的敲击与雕琢,他把大理石变成骨骼、血脉和肉身,赋予大理石新的灵魂,把囚禁在其中的生命力释放出来。四座"圣殇"雕塑取材于《圣经》中圣母马利亚默悼受难而死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而在4年后,川端康成却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人世。  相似文献   

3.
格尔乐 《世界文化》2010,(11):47-48
“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点心的统称,它包括糕饼和甜点。最为常见的是麻薯、年糕、羊羹、大福等。“和菓子”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日本奈良时代大批人唐求法的僧侣,在学习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佛教文化同时,也将茶文化和糕饼技艺带回了日本。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68-69
2014年9月25日上午9点,“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影像展开幕式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举行。陕西省文化厅长刘宽忍等领导、佳能(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佳能(中国)高级副总裁柴丸茂及影像爱好者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5.
正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前446—前385)是古希腊雅典的旧喜剧诗人。说他是"喜剧之父"或"喜剧之源"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说他的戏剧是"元戏剧"恐怕就得有些说明了,因为我们知道,有关元戏剧的说法其实是20世纪中期的事,准确地说,是有关后现代的事。在当代戏剧理论家阿贝尔看来,元戏剧的基本因素是:伪装、欺骗、角色扮演、操控、自我戏剧化等(见《元戏剧:戏剧形式新论》)。"热内和贝克特的  相似文献   

6.
一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精致标志,因为它令一本书得以与众不同;这是一扇通往心灵的窗口,通过它人们得以领会到书籍主人的品味情趣;这又是一款沉淀了时光的艺术品,它和无数名流文人有着密切交集,经久地被誉为"版画珍珠"、  相似文献   

7.
在王国维的"意境"、"境界"说中,他特别强调"观"的重要意义。因此,理解王国维所说的词何以"观",也许正是我们弄清他"意境"、"境界"说审美内涵的解穴之处。它不仅显现了王国维对"人生之问题"的热切关注,反映出特定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绝望和寻求出路的悲壮,而且顺应时代的发展,确立了"情"与"景"在"意境"理论中的核心地位,促成了传统意境理论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8.
提到丝绸之路,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敦煌,少数人则会想到西安,洛阳……如果说唐三彩也是丝路上必不可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会震惊吗?  相似文献   

9.
禮的來源乃是多元而非一元,在這種多元來源當中,包括三個主要方面:第一,"化巫入禮",這是從巫到祭祀之路,禮最初來自巫,但是要經由祭祀的中介,祭祀是有特定規儀的,所以化成爲禮;第二,"禮源於俗",這是從俗到儀式之路,禮恰是集體性的民俗使然,民俗是有特定規矩的,所以化成爲禮;第三,"禮樂相濟",這是從樂到情感之路,由於承繼了禮樂合一的遠古傳統,由此,禮與情也是合一的,禮本身就葆有情。本文試圖把"禮源於巫"與"禮源於祭"的兩種觀點合而爲一,化作禮之"巫祭之源";與此同時,又試圖把"禮源於俗"與"禮源於情"的兩種觀點合而爲一,化作禮之"情俗之根"。中國禮樂文明之所以具有"情理合一"的大智慧,恰恰是源於這樣的歷史實情:禮來自於巫術的理性化,經由了祭祀的中介,但其中亦留了情;禮來自於民俗的規儀化,經遇了樂的環節,但其中亦有了情,這才塑造了中國人至今具有的那種"情理結構"。  相似文献   

10.
最近,旅居奥地利的中国女画家刘秀鸣为出席“2001北京新世纪国际妇女艺术展”的开幕式专程来到北京。这是她继1998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世纪·女性”艺术大展之后,新世纪的第一年回到自己的祖国参加艺术展览。刘秀鸣非常看重这一类在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展览,因为参观展览的人中有自己的师长和亲朋好友。她特别愿意听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说三道四;希望他们为自己在艺术上的进步指点迷津。而她因此所获得的则是一个“以画会友”的宝贵机会。“会友”在她来看,也许比展览本身更重要。作为一名海外游子,最渴望的莫过于能够与国人、亲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入形、入情、入神三部曲”的思维和见解,阐明“三部曲”既是分别表现舞台美术艺术层次的“分部曲”,又是互相联系、融合一体的综合艺术的“协奏曲”.根据戏剧和舞台表演是多成分有机融合的特征,提出了舞美创作应当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邢晋 《世界文化》2011,(7):55-56,61
奇装异服,行为古怪,被许多人看作是当代艺术家的标签。不过,这样的艺术特质并非始于当代艺术,早在《庄子·田子方》就记载了"解衣盘礴"的故事。而徐渭和凡·高更是个中两位杰出的前辈。命运给予了他们凡夫俗子难以望其项背的才华,却也施加给他们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于是他们常常徘徊在地狱的门口窥探世界最本质的美,他们的艺术也充满了癫狂之美。艺术家个体的悲剧和世人对美的再认识就此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正阿拉伯的天园之美阿拉伯人早先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而居的生活,自然很注意爱惜水源。这种对水的珍视反映在阿拉伯人的古老传说和他们信奉的伊斯兰教中。在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有一座天房(克尔白),里面供奉着一块黑石头,这是全世界穆斯林都要朝觐的圣迹。紧靠天房有一口渗渗泉,据说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易卜拉欣与母亲来麦加时,因为口渴没有水喝,就用脚蹬地,在地上踢出一条裂缝渗水形成了这口清泉。渗渗泉被朝觐者视为"圣水",除自己饮用外还要用瓶子装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分享。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媒体电视节目,以表演、选秀、摆酷为主,能够与"美国之声"这样的节目媲美的,实在不多,这档节目融表演、点评、选秀、观众参与为一体,在声歌炫舞的看台上,撩拨起观众的情绪,使你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尖叫、哭泣、呐喊、欢语……  相似文献   

15.
常强 《华夏文化》2010,(1):31-32
<正>学界有一种普遍的"常识性"观念:皇帝退位,就摇身变为了太上皇。其实古代退位君主并非人人皆称"太上皇",绝大多数乃是变成"太上皇帝"。理论上讲,"太上皇"与"太上皇帝"两个政治名词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性的区别。儒家思想统治下的传统中国,讲求名分礼制,严格意义上说,在正式场合之下这两个政治尊称不可混淆。古人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界,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毕生精力倾注在中国轿车工业这块沃土上,用智慧和忠诚制造出了共和国的第一辆“红旗”轿车,结束了中国不能造轿车的历史。他们的后人依然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并不断辉煌着前辈的梦想。他们深知,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企业的灵魂。文化的巨大能量,犹如滴水穿石,能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企业亦如此,不管市场风云千变万化,文化总能体现其产品设计风格,映照员工精神面貌,反映民族工业的独特情结。众所周知,“红旗”是中国轿车工业中最珍贵的民族品牌,早…  相似文献   

17.
<正>犹大(Judas),圣经中的人物,生于加略,又称"加略人犹大",被耶稣最初拣选为十二门徒之一。圣经福音书里多次提及犹大,"犹大之吻"当属最令人难忘的情节。犹大有三年半时间与耶稣同行同住、同桌同吃,最后他竟然以三十块钱(《马太福音》26:15)将耶稣出卖!他与耶稣的敌人犹太祭司长约定了一个暗号:"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马太福音》26:48)犹大为何出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正《追日》(Solar,2010)的作者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 Ewan,1948—)。该小说不仅在学术界闻名,而且跻身于大众青睐的畅销书之列。作者选取别尔德的三个人生阶段(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展开叙事,将气候变暖、环境破坏、能源短缺、城市扩张等诸多生态问题与别尔德颇具讽刺意味的人生故事拧成了一股"麻花辫儿",充分让读者领略了麦克尤  相似文献   

19.
邢晋 《世界文化》2011,(8):55-5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优秀的画家往往可以用画笔满足人们憧憬美、欣赏美的愿望。不过也有一些脾气古怪的画家,他们眼中的"美"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他们的作品在许多人看来都可以称得上"丑陋"。陈洪绶和德加就是这样两位画家。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陈洪绶生长在明清两朝交替的战乱时代,他自青年时代起就有着很高的政治热情,  相似文献   

20.
<正>乔治·梅瑞狄斯(George Meredith),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小说家与诗人,生于1828年,卒于1909年。他的文学成就斐然,创作了逾二十部小说及大量诗歌,因此在文坛上享有盛誉。尤其在诗歌领域,梅瑞狄斯展现了他独树一帜的才华。他的十二部诗集中,收录了丰富多样的田园诗篇,这些以自然为背景的诗作充分表达了他对徒步漫游乡间以及自然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