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实施,还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都迫切需要依靠创新驱动,迫切需要高等工程教育做出新的变革。近年来,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  相似文献   

2.
扬州市职业大学创建近十年了,回顾和总结所走过的历程,以期对职业大学(地方普通高校)当前和未来的办学提供一些启示.一、从扬州市职业大学办学特色说起扬州市职业大学是在较艰难的条件下创办起来的,目前条件尚不算好,但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1.面向乡镇,把学校办成通向为乡镇企业培养人才的广宽天地.按创办职业大学初期的原则,职业大学学生应当是“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录用”的.扬州市职业大学既遵循了这一原则,又对这一原则有所突破,主要是将走读发展为走读和住宿并举.其依据是,扬州市区人口只有40万左右,属中小城市,市区高校又多,而扬州大市下属12个县(市、区),人口930万,而乡镇企业又都  相似文献   

3.
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积极探索联合办学,实现教育创新,既发挥了全国特大型化工企业—巨化集团公司的办学积极性,又依托浙江工业大学的教育资源,走出了一条“依靠巨化、依托工大、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路,推动了浙西分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宗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叙述了国内研究型大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教育目标。并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充分论证了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大学文化也进入嬗变时期。文化整合是在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摄下,由不同思想文化的趋同和适应而实现的文化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6.
项建英 《高教探索》2008,9(2):17-21
卜舫济把"生命之丰富"和"性格之培养"作为大学教育宗旨,把训练学生成为"未来领袖和司令官"作为大学教育目标,对外为学校积极筹款,对内则以家庭理念经营学校,其大学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深省。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内外高校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永恒主题。如何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不同类型的大学会有不同的回答。做为西部地区最早的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百余年的探索。根据我们的初步体会,综合性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构建逻辑严密的学科专业体系、传授特色化的知识和技能、着力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与品格。  相似文献   

8.
办学机制决定和制约着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施需要适宜的办学机制作为保障,方能有效实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创新战略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保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高度重视知识创新,创新人才,已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大学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怎样造就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是时代赋予并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一、创新型大学生的素质创造性思考,它需要具有一定的思考基础和条件,其中,基础知识的准备,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和重要基础。能发现问题并用正确而清晰的工具将其表达出来,是创造性活动的关键。因此,大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在其创新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下面,我们提出创新型大学生必须具有的几种能力素…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人类步入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社会,研究型大学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如何加强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建设,提升国家教育实力,美国一流大学的办学实践和办学机制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厦门大学在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过程中努力探索培养新生代创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总结完善提高,积极推动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大学办学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理念是大学之时代精神,它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制度的变迁而发生变革。综观大学发展史,大学理念的创新是大学制度变革的重要环节。新时期,我们要恪守大学本来之精神,发扬大学创新之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变革大学理念,从而促进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的独特性表现在具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即物性与心性的双重属性,人的精神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大学世界的主体构成是师生两类人,由此决定了大学世界的“属人”性,既然大学世界是一个有别于自然世界的属人世界,那么便可推断出大学世界的根本属性,即大学世界的精神属性,因此,大学的精神世界在大学世界中就具有了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精神世界的构成;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大学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求善求美)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柱,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应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精心构筑净化大学精神世界的人为环境,二是突显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教育,三是强化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大学精神,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不仅是大学发展的原动力,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失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窘境,提出必须重塑大学精神高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讲的"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办学的历史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而校风、学风正是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独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大学精神也是指导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大学的领导应该有体现创新精神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从培养创新性人才来讲,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张锦庭 《教育导刊》2011,(10):51-53
1964年9月.广州市先烈东小学成立,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同志指示:学校要以高起点、高水平办学,使之成为广东教育的窗口小学。多年来,教师们精心治教,使我校以“校风好、质量高、特色强”而驰名南粤。1985年,我校成为广州天河区重点小学:1993年被定为广州市十所素质教育试点学校之一: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新世纪以来 ,关于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构建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 ,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将不断为大学注入坚强的生命底蕴 ,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等一系列功能。一、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合理内核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 ,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 ,大学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所谓“大学精神” ,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科学的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具…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大学文化也进入嬗变时期.文化整合是在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摄下,由不同思想文化的趋同和适应而实现的文化自我完善.通过文化的整理、整顿和协调,形成合道、合志、和声的文化合力,是改变目前大学对主流文化的淡化、消解和解构的现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通识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三者殊途同归,创新是大学精神的价值体现,通识教育是大学创新精神的成果,大学精神及通识教育均源于创新,又依靠创新获得丰富及完善。通识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发扬大学精神,依靠好课程、好老师、好学生和好环境来共同构建。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精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它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香港中文大学指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以扩展学生之视野,培养其抽象与综合思考之能力,使其在瞬息变化之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通识教育为大学整体教育之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以香港推行的通识教育为基础,讨论通识教育对模塑大学教育精神的作用。一、通识教育的源起与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