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语义和使用两方面概括分析了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从而揭示了亲属称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血亲与姻亲、父系与母系以及长幼辈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国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英汉两民族宗法发展水平不同、生育观和生育数量不同以及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等不同。  相似文献   

2.
赵铮 《考试周刊》2011,(71):31-33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与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本文将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来探讨英汉称谓的差异,进而从家庭结构和血统观念、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和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来分析产生中西方称谓语差别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王琪 《文教资料》2010,(36):32-33
英汉称谓语在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方面存在差异,这与中西方在宗族观念、群体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侯丽香  艾桂琴 《考试周刊》2011,(28):117-118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主要介绍了英汉称谓语的异同,进而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以更好地进行英汉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5.
邓永勤 《考试周刊》2008,8(8):151-152
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父系与母系、长幼辈分、姻亲与血亲、派生词的使用、泛化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并用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的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英国和中国历史、文化、习俗、传统以及地理位置等等的不同,导致了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对英汉习语的结构、来源、意义等方面的比较,对英汉习语的跨文化交流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其中语言的交流与沟通是一切联系的基础。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汉语和英语之间词语含义差别较大。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更好地促进中西方在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本文从英汉词汇的语义、内涵、情感、联想以及搭配等方面分析并解读英汉词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期能为广大的翻译工作者以及文化交流使者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各自不同的词汇系统决定了它们具有彼此不同的词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语义特征,其不同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语义特征造成了英汉相应的词在词的音义关系、词义范围、词的搭配以及词的句法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说明英汉相应的词之间只有一种部分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在宗族观念,生育观念和礼貌观念上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导致汉英亲属称谓系统的不同。这种称谓语的"不对等"现象在翻译中造成很大的问题。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使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多元化,能够很好地解决汉英亲属称谓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英汉词义的非完全对应性看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承载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信息,英汉词义的非完全对应性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及宗教信仰、地理文化、文化意象、大众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就英汉词汇中的非完全对应性现象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和论述两种不同的语言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个民族属于不同的民族 ,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 ,各有其特点。对其相异之处进行对比 ,是学英译汉的关键一环。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意义、句法、思维着重点以及定语位置等相异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就其英汉翻译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于飞 《海外英语》2014,(11):259-261
该文对比分析了英汉颜色词的语义,尤其是二者的联想意义。在对比过程中,特别注重辨析区别英汉颜色词不同的文化表达及引申用法,并归纳总结其中相同、相异之处。进而本章通过大量英汉颜色词的佐证,揭示了造成英汉颜色词语义差异的文化根源,即英汉民族在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但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观念、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联想以及社交礼节五个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弥补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法、代换法、增词法、意译法和音译法等翻译策略,以求得英汉两种文化的大致平衡.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试图探讨英汉句法在形合与意合、关系与顺序以及静态趋势与动态趋势等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期对大家翻译水平的提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的当前,宗族传统因素对农村社区民主政治的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社区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是村民最容易、最直接行使的权利,也是宗族施加影响最激烈的方面。宗族是农村社区选举中重要的政治资源。宗族参与农村社区干部选举的全过程,社区主要干部的选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宗族力量的强弱。社会转型及其所导致的农村社区空巢、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候选人所在宗族的政治经济背景和县乡政府行为差别决定了宗族对农村社区选举的影响程度不同。宗族参与农村社区选举的泉源在于民主意识增强、利益诉求、宗族意识、面子观念等。政府应尊重农村社区"聚族而居"的现实,正视宗族血缘纽带关系对农村社区选举的作用,合理利用、积极引导、有效改造宗族,促进农村社区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两个民族属于不同的民族,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各有其特点。对其相异之处进行对比,是学英译汉的关键一环。本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意义、句法、思维着重点以及定语位置等相异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其英汉翻译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血缘性是浙南宗族文化最为重要的特点,它造就了浙南宗族注重男性继承人,追求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延宗理念,影响着族人的生育观、尊卑观、亲疏观。瓯语语汇承载着浙南宗族文化,体现着浙南宗族的延宗理念。  相似文献   

18.
英汉有关主语的差别在语法上主要是主语与谓语动词的一致关系以及依存关系;在语义上主要表现为对主语在当事,施事以及受事方面的不同划分;同时英汉主语的差别还存在于主题等方面。因此,翻译工作者必需认识到这种差异,才能更好地从事翻译实践,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娜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3):112-115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要从深层次理解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就必须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英汉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禁忌,礼貌,慰藉等以及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等的对比分析后发现,英汉委婉语的形成既有相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也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可见,英汉委婉语是基于社会文化心理而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是英汉委婉语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双版纳两个傣族村寨中的傣族女性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的差异与成因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影响婚姻观与生育观变迁与差异的成因———是否因个人年龄、教育程度、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