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在碰撞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相互汲取对方的长处,从而适应时代的变化,得到了充实、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是一种艺思潮,以多种表现形式,遍及多种艺术领域,风行欧美,其实质是对传统学的背弃。欧美的现代工业和技术迅猛发展,但其所带来的矛盾也同时冲击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美国现代主义学在经历了产生和发展过程之后,形成了某些独特的特征,在世界坛上独树一帜。全面、深刻地诠释了现代美国的社会矛盾和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是一种文艺思潮,以多种表现形式,遍及多种艺术领域,风行欧美,其实质是对传统文学的背弃。欧美的现代工业和技术迅猛发展,但其所带来的矛盾也同时冲击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在经历了产生和发展过程之后,形成了某些独特的特征,在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全面、深刻地诠释了现代美国的社会矛盾和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4.
突破边缘: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有三次崛起,但始终末能形成主潮。本文通过溯寻现代主义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试图探求到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发展特点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 2 0世纪文学史上有三次崛起 ,但始终未能形成主潮。本文通过溯寻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 ,试图探求到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发展特点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人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借助于西方的现代主义哲学理论来批判中国传统的人学观念,提出了现代主义的人学观念和文学观念,完成了人的第二次发现,确立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人的自然欲望的合法化、对野性的张扬和对超人意识的倡导来完善中国人已残缺的人性,为中国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学的转型提供了现代化的人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台湾现代主义学的历史位置一直不甚分明。台湾现代主义学是中国现代主义学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台湾学史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世界汉语学现代性经验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在配方非理性哲学思潮影响下诞生的。西方哲学叛逆者的逆向思维,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现代主义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创作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真善美主题的进而覆。因而,对“恶”的审视与展现就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现代主义诗潮有清晰的运动轨迹,它在每个时段里都信守着自己的走向,同时又都注重内视性、纯粹性、向现实主义归依;它不仅来自现实土壤的艰难的孕育 ,更是融会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派诗歌后产生的文学现象;它虽然命运不佳,但是其存在本身已经证明了人与文的双重自觉,其内在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折射了20世纪时代风云的变幻 ,其形式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新诗的艺术品位,其从纯到不纯的位移,丰富、深化了现实主义艺术内涵,充满了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观和审美观,它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后现代派文学在创作原则、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等方面,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派小说是推动中国小说完成由古典向现代转变的重要力量,它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运动形态,也留下了清晰的跳跃式的发展轨迹,并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我们正确借鉴外国学影响的经 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的编选以现代性为线索,符合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现代性的历史任务。同时,追求现代性意味着文学必须对时代作出回应。尽管这样会使文学及其研究难逃实用目的,但以现代性的核心——理性精神来回应时代不同于以往政治实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以回应时代为灵魂,以现代性为线索,在论文集的编选上达到了形神兼备,成为论文集编选的学术规范典范。  相似文献   

13.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中国作家接受俄苏文学影响的历程的勾勒 ,揭示了俄苏文学的道德感、抒情风格在塑造中国文学现代品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 ,论证了中国作家在兼收并蓄世界文学丰富成就的过程中显示出的超越性 ,并指出了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作家的创作实践体现出一种佛家文化精神.这种佛家文化精神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复兴并成功与"现代意识”融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这一现象既显示了佛家文化精神的永恒生命力,又使中国的新文学富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以编年体形式汇集了20世纪中国哈尼族文学尽可能全面的资料:作家、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家、民间艺人、有影响的单篇作品、作品集以及文学机构、文学事件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年的国民思潮是清末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显著的特征。思想文化界开始运用各种文艺形式来塑造国民意识 ,使中国社会朝着独立、富强与民主的方向进化。虽然国民意识的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变革要经历艰难与曲折的道路 ,但它是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7.
天津以独具的文化品格和历史内涵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面貌。"津派"作家通过对天津历史传统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出对乡土天津的认同与怀念;新文学作家以租界为表现对象,凸显天津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性",揭示出现代都市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当代"津味"小说家将叙述空间置于清末民初时期的天津,追求以奇为美,构筑起具有"传奇"色彩的天津形象。"传统性"、"现代性"和"传奇性"的天津书写,实质上是不同类型作家,从不同角度对天津这座城市的各自发现与真实表现,是以文学形式将自己情感体验表达出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引领中国都市文化潮流并具有特色的地区主要有: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它们被称为“海派文化”;津京地区,它们被称为“津京文化”;香港及其周边的广东地区,它们被称为“港派文化”。在这三种文化的孕育下,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此起彼伏地形成了三大波段,形成了海派、津派和港派小说。这三派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认为尽管这三派小说的特色是多方面的,其总体特色应该是:海派小说完成了通俗小说的市场转型;津派小说构筑了通俗小说的地域特色;港派小说有着更多的现代国际视野。在这三派通俗小说的共同打造下,中国通俗小说进行了现代性的改造,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