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形象描绘的文学语言,精确地选用动词可以化静为动,开拓诗词的意境,可以突出事物的形象,亦可以使人物情态毕现,揭示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如果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了,就应该看作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种临时语法现象。笔者认为,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带宾语。如:①老栓,就是运气了你……(鲁迅《药》)②人们肩起了枪,挽起臂膀,结成了一条人的长链,向着山下移动。(王愿坚《足迹》)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歌的词语重复修辞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重复出现的词语,或形成鲜明的节奏,以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或包含丰富的意蕴,值得推敲,耐人寻味;或体现诗歌精巧的构思,让人从中领悟诗人运笔行文的新奇高妙。探究古典诗歌词语重复现象,要注重整体性和联系性,避免孤立分析,割裂认识。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善于使用副词表情达意,而副词是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的,因此,鉴赏诗歌不能忽视那些看似平常的副词。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里词类活用是有规律的,特别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包括使动、意动)的规律尤其明显。有趣的是这些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 曾经看到一些介绍词类活用的文章,都是先确定它为某种句子成分,然后据以确定它活用作什么词,不易掌握运用。本文根据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主要规律所归纳的几个公式,从词和短语入手,只要能搞清是哪类词、哪种短语就可掌握运用,相当容易。  相似文献   

6.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名词、形容询活用作动词可从下面六个方面进行识别。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名词活用作动词,构成支配关系、陈述关系或补充关系。例如:1.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3.沛公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例1的“刃相如”不是“刃和相如”,而是“杀相如”,二者是支配关系;例2的“陈胜王”是“陈胜为王”,构成了陈述关系;例3的“王关中”是“称王于关中(即在关中称王)”…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中,用作隐喻和转喻的大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用作隐喻和转喻的修辞现象在修辞著作中一般都不提及,就笔者在教学中碰到的语言实例来看,动词用作隐喻和转喻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里对此作一简单介绍。一、动词用作隐喻动词可以单独或同其他词语一起构成短语用作隐喻。一般说来,这种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但不出现比喻词;句子表层结构看不出本体和喻体的直接联系,而实际上的比喻关系隐含在句子深层结构中。真可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也。例如:  相似文献   

8.
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阿氏的这番话,我们依然能够心有感戚。这是因为,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具有主动性与活泼性,能最直接地将人物、事物、情境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焕发出文采斐然、意趣横生、感染力强的独到魅力。这表明,动词的修辞功能极为丰富,具有不可小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健 《语文天地》2013,(5):40-41
古诗词鉴赏是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又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而,学习古诗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学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一、用名家朗诵引路诗歌重在吟诵,而心不在焉应付差事地读只会糟蹋古典诗歌。为了调动学生的朗诵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可以选用名家的朗诵作品作为引路人。一首鲍国安朗诵的《蜀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今一部分学生作文中人物形象削瘦苍白,感情平淡乏味的现实,笔者就想能不能教给学生一招两式的,让他们的作文因为有了些“佐料”从而变得有些味道。突破就从细节描写的小的单位形容词、副词、动词的使用上入手。  相似文献   

11.
"词类活用"现象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术界认为活用的词改变了词性和基本功能。本文将结合句子成分和语义关系进行大量例句分析,以此来探究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特点,从而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否符合"词类活用"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歌由于年代久远,词义深奥,诗歌中所流露的情感及意境较难把握,教师单纯的靠一支粉笔讲解有时会枯燥乏味,意境更是艰涩深奥。笔者在教学中适当的借助多媒体后,效果大有不同。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诵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千百年来被语文老师所采纳。尤其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人们更是得到空前重视。但在今天小学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对诵读缺乏应有的重视。笔者将从诵读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地位及其在小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以引起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虚词在先秦诗歌里的修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虚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其意义和用法十分复杂。在《诗经》《楚辞》等先秦诗歌里,许多虚词并不象人们一般理解的那样都有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其中一部分虚词在诗歌中只有修辞作用。按传统方法去研究这一类虚词,往往造成对它们词性、意义、用法的看法不一致,导致词语理解的混乱和对诗义的曲解。  相似文献   

15.
省文、意合是诗词语言中的省略现象,是诗词创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可增益诗词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概说比喻,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一种修辞手段。从古到今,不论文学创作,理论文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常被广泛地运用着。对于文学创作,秦牧把这比喻譬作“语言艺  相似文献   

17.
动调原形在句中的修辞作用,是指动词原形在交际语言中的表现力和使用范围。在书面语言中使用动词的诸种私式时,动词原形最富于概括力,最能准确地表达事物的属性、特征和规律。动词原形在口语中运用得当,即使是即兴的、简短的、松散的语句,也可以成为生动刻画人物心理感情、音容笑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孙凝 《华章》2012,(23)
本文通过对“再创论”的概括以及《峨眉山月歌》的实例,来论证“再创论”在解决古典诗歌英译中问题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不仅延续了原文的艺术价值,而且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让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相似文献   

19.
比较法是学鉴赏中常用的方法,善加运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以古典诗歌的鉴赏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