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术﹄类图书畅销的反思肖凡近些年来,图书市场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就是“术”类图书相当畅销。此类图书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活类,如养生保健、美容美发、编织烹饪、养花养鱼等等。二、人际关系类,如权谋术、猜心术、如何与上司相处、如何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3.
隐私文学是1998年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从《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5月出版的《绝对稳私》到门月出版的《回家》,其间有《婚内婚外》、《单身男女》等隐私不断暴露,在出版商、文化生产者、创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引发关于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生产与消费的争论。对于隐私文学及有关讨论的研究,不能不关注其产生的后现代文化背景。后现代状况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品急剧增加,大众市场里时尚流行、消费加快、消费面不断扩大,而且商品消费逐渐转变为服务消费,诸如娱乐活动、展示会、即兴演出及消闲等。各种大众文化形式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大众健康类图书无论从号召力还是市场容量上都在稳步上升,销售表现十分抢眼。《求医不如求己》、《人体使用手册》、《40岁登上健康快车》、《国医健康绝学系列》等大众健康风靡之作与早已成为市场热点的文学类、财经类、励志类图书相比毫不逊色。这是图书出版发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又一个成功范例,理应得到人们的掌声和鼓励。  相似文献   

5.
’96全国教学、少儿类图书质量检查评析●吴琼为了加强图书质量管理,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新闻出版署于1996年6月至8月对全国教学、少儿类图书进行了一次质量检查。这次图书质量检查的范围是:全国有关出版社1995年新版的教学用书(包括各类教材、教学参...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2004,(2):29-29
《中国记者》2003第10期发表陈回四的文章《“隐私倾诉”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10,(18):25-27
大水淹城。当批评家质疑中国地下水道设计能力的时候,规划设计师却提醒,城市循环排泄的失效并非中国人的设计理念落后,而是城市发展超速失衡。“再精密的设计也经受不住城市化的冒进。” 实际上,在中国城市的地表下,从古至今都存在大量前人开发的地下工程。有些工程甚至还曾体现出世界领先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8.
去年底,某报刊发题为“某某名人披露绝对隐私”的文章。此标题让人大吃一惊。报纸披露人家的隐私而且是“绝对隐私”),不是构成侵权了吗? 细看内容,原来名人披露的,只是他的一般经历和  相似文献   

9.
一位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常令采访对象尴尬不悦,甚至愤然拂袖而去,采访败兴而归。原来这位记者采访时经常跑题,提问不着边际,特别好提一些诸如“你多大年龄?”、“你的收入多少?”、“介绍一下家里(或个人情感方面)的情况”等问题,而且常穷追不舍,采访气氛骤然紧张,最后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出版界有一种现象不可不察,那就是动辄上马规模与容量颇为宏大的"文库"、"文丛"类工程,而且往往大抵相同类型、相同性质、相同范围的还不止一种,一些"大典"、"元典"类空泛而未见得有多少现实意义的出版工程仍在不断上马。至于各种分类  相似文献   

11.
在纷繁的图书市场里,国际贸易类的商务图书算是一个较小的分支,每年的新品种在1000种以上。目前,有34家出版社涉足国际贸易类图书的选题,其中主要出版力量为大学出版社,有10个大学出版社每年连续批量生产国际贸易图书。另外,比较有规模的还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及一些专业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和中国海关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于12月1日至3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位外表冷峻、思想深邃而又颇有些神秘色彩的政治家,自上任以来一直是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人物。无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件还是震惊全球的“莫斯科人质劫持”事件,普京都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表现出沉着、冷静的性格与惊人的决断力,再加上他早年的传奇经历,使得一般的中国公众对他抱有很大的兴趣。而随着他的来访,使得时政类图书热销起来,近日京城更是腾起时政图书热浪。  相似文献   

13.
袁晓川 《编辑之友》2017,(9):103-108
公文程式的频繁颁布与修订,构成民国时期公文制度建设的外在表征,触发了公文程式类图书社会需求的激增.基于民国时期出版的207种公文程式类图书,文章从出版主题、出版时间、出版机构、出版者、出版地点等多视角,对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类图书出版实践的主要状况、基本规律与重要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认为出版界在普及新式公文、推动中国公文程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民的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不能利用知情权或言论自由来对抗它,它是新闻报道的禁区之一。对于公众人物来说,他们的许多私事由于与公共利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面临着公民的知情权时,这层“隐私面纱”自然就要被掀开,公众人物的这些私事应当成为允许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当今市面上“载道之文”行情看跌,处于“熊市”,带“彩”的文章则有污染之赚,但眼见左邻右舍暴富又难免眼红心跳,急中生智,干脆在妻子、恋人、情人身上挖潜,“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么,于是经营起各种隐私性文字,既真实可信,名利双收,又“肥水不流外人田”,岂不妙哉?!  相似文献   

16.
17.
最近书市上有本书卖得挺火,而且据说购买此书的多为男性,甚至还有一些读者在这本书面前难抗诱惑,当了“窃书不算偷”的“孔乙己”。 这本书就是2003年5月中国电影出版社的新书《天亮以后说分手:19位都市女性一夜情口述实录》。本书的作者之川,是一个喜欢听女人讲故事的男人,现为香港某报驻京记者。 “一个人的夜晚会不会冷”。在现代都市,媒体记者、公司行政经理、幼儿园教师、外企白领、销售主管、酒店经理、公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一部名为《破解魔术密码——魔术秘密大公开》的电视专题片在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电视机构推出,引起各国魔术界的恐慌。国际魔术家协会致函拍摄该片的福克斯公司表示抗议,中国魔术艺术委员会负责人也认为,“解密”节目名为促进麾术的更新改革,实则是对魔术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解密”风波尚未平息,但却引出一系列非常现实的话题,那就是,某些艺术表演究竟是不是骗术?艺术该不该有自己的“隐私”?在各种艺术门类纷纷走向市场的今天,是否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生存和竞争的权利?记得两年前,川剧《变脸》被搬上影…  相似文献   

19.
何志武 《新闻与写作》2004,(9):39-40,44
随着1997年北京青年报开设“情感·口述实录”专栏及其主持人安顿于1998年出版《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实录之一》,全国新闻媒体似乎吹响了“隐私倾诉”的号角,百余家报纸纷纷开设了相关栏目(专版)。一时间,隐私倾诉成了报纸竞争的法宝,成为都市报竞相采用的新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20.
只要隐私能够成为商品,能够带来巨大利润回报,隐私这遒“甜点”注定还会花样不断翻新,越来越符合窥视消费者的口味,而隐私作为“甜点”的产业就不会关门倒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