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7年5月,大众日报时事对外部按照大众日报编委会关于“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办报理念和努力培育名牌栏目的要求,在大众日报国际新闻版上推出“环球论坛”栏目。栏目初衷是就国际上重大新闻和热点问题,约请高层次专家写稿,靠独家权威的观点和鞭辟入理的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栏目平均每周发稿1至2篇,目前已刊发稿件80余篇。2008年1月,“环球论坛”栏目被评为大众报业集团十大名牌专栏。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刚刚推出了长篇新作<古炉>,再加上涉及"文革"这一敏感题材,一时成为文坛乃至社会关注热点.大众日报文体新闻采编中心的领导考虑能否联系采访贾平凹,为大众日报<周末人物>栏目提供一篇稿件. 这件事原本看上去希望不大,因为贾平凹早已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发文:不接受记者采访,不参加形形色色的饭局.  相似文献   

3.
高卫华 《今传媒》2007,(3):26-27
2006年9月6日,<长江日报>推出新增栏目"长江视点".至2007年1月6日,4个月共发稿46篇.综观46篇报道,可以从中把握这一栏目的品牌意识和运作思路,及其"力求将事关国计民生的新闻做深做透,以集聚读者的注意力,增强舆论引导力"新闻理念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办好新闻栏目,是各家报纸都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对经营版面新闻专栏,可谓甘苦备尝. <辽河石油报>经济版的"记者观察"、"科技群英荟"、"市场开拓者"等栏目,为采编人员提供了"抓鲜鱼、抓大鱼"的机会.栏目开办八年来,发稿300多篇,其中有1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奖项.不仅使报纸版面增色生辉,也成为提高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演兵场".  相似文献   

5.
大众日报“周末人物”专栏,自1991年创办已20年,发表人物采访近千个,除本次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外,还曾四次获得过中国新闻名专栏(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十次获得山东新闻名专栏奖,是目前全国党报中唯一一个长年坚持的人物栏目.该栏目已成为大众日报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6.
一、"监督与思考"栏目概况 视点新闻版是<人民日报>2003年扩版改版后在第五版重点推出的一个新闻版,"监督与思考"是视点新闻版的头条栏目.视点新闻版在<致读者>中明确提出"监督与思考"的定位:"选取典型事件,予以曝光,启发思考",该栏目由人民日报社群众工作部主要提供稿件,每周1期.创办两年来,共发表群工部记者采写的稿件53篇,其中2003年21篇,2004年32篇.在这53篇稿件中,按报道内容统计,其中"三农"17篇,"环保"13篇,"教育"3篇,"电力盗窃"3篇,"非法采矿"3篇,"医药"3篇,"司法"2篇等.至去年底,在这53篇稿件中,34篇获人民日报社好新闻奖,其中13篇获好新闻一等奖,1篇获2003年精品奖.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大众日报2008年12月30日上的<寿光8万农民"寒冬"不失岗>一文,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信息性经济新闻,也是一篇提振信心的独家经济报道.它发表在全球经济危机袭来的关键时刻,对社会舆论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写作上来说,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相似文献   

8.
视点新闻版是《人民日报》2003年扩版改版后在第5版重点推出的一个新闻版,"监督与思考" 是视点新闻版的头条栏目。视点新闻版在《致读者》中明确提出"监督与思考"的定位:"选取典型事件,予以曝光,启发思考"。该栏目由人民日报社群众工作部主要提供稿件,每周一期。创办两年来, 共发表群工部记者采写的稿件53 篇,其中2003年21篇,2004年32 篇。在这53篇稿件中,按报道内容统计,其中"三农"17篇,"环保"13篇,"教育"3篇,"电力盗窃"3篇,"非法采矿"3篇, "医药"3篇,"司法"2篇等。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9.
大众日报"周末人物"专栏,获得2011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大众报业集团今年获得的7个中国新闻奖之一. "周末人物"专栏,创办至今,已近20年,曾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名专栏或优秀专栏称号,十次获得山东省新闻奖名专栏称号.是目前全国党报中唯一个坚持长久的人物栏目.  相似文献   

10.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更是体现报纸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宁波日报》从1980年4月20日开始,在头版开设了一个群众性评论专栏"明州论坛".创办26年来,"明州论坛"在当地读者中享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获得多项新闻大奖,26年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1.
为激励年轻记者编辑锐意创新,大众日报编辑部最近设立了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奖励大众日报青年记者编辑的优秀创新作品和与新闻有关的活动.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为期五年,资金出自大众日报特派记者所获的奖金;诸城市去年设立"大舜文化奖",大众日报特派记者采写的消息<诸城农民迈进3公里社区服务圈>获得一等奖,获奖记者把奖金作为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资金,以激励青年记者编辑积极投身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报副刊如何实现贴近职工读者、满足企业需求、突出新闻意识,为创建和谐企业发挥自己独特的文化功效?济南铁道报一个坚持数年的副刊头条栏目"凡人星空"对此做了有益探索:用"新闻镜头"加"文学形式",切入"企业生活"中的小人物,受到读者和企业的欢迎.一线读者反馈说,企业报最有看头的就是那些身边小人物的故事.每周向报社提供小人物线索的电话、短信也是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不少报纸都创办了人物新闻故事栏目,它将笔触伸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或历史名流的故事.<海南日报>也相继开设"海之南""往事"等版面,挖掘地方文化及历史资源,以讲述旧闻为主.这些"旧闻"里的人物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有浓烈的怀旧色彩,特别能调节硬新闻的严肃性,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14.
《齐鲁晚报》的“倒头条新闻”栏目推出3年来,发稿千余篇,几乎篇篇是精品,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名牌栏目,一个真正的读者“必读”栏目,在业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栏目曾获2002年度山东新闻奖名专栏奖。“倒头条新闻”栏目的成功推出和运作,大大提升了((齐鲁晚报》的品牌效应,增强了《齐鲁晚报》的新闻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普通人的故事》是大众日报的一个名牌栏目,并获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为了增加这个栏目的可读性、形象直观性,我尝试着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采写了《杨金明:爱心创奇迹》、《房东奶奶张静怡》两篇新闻稿,两篇稿件发表后,当日就被评为优等稿,开创了这个名牌栏目用摄影形式报道的先例,受到大众日报编委们的好评。通过这两篇优等稿的采写,我受到以下启示:一、深入生活发现素材摄影记者只有多深入生活,才能了解和发现许多方面的新闻线索,有了好的线索,再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才能抓拍到一些有情感的、典型的精彩瞬间。2000年3月10日,在德州市德城区官屯乡堤岭村采访,我  相似文献   

16.
还原现场:以生动事实打动读者 造成党报头版形象"板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性报道多,而还原新闻现场,寓理于事、理从事出,无疑是克服工作性报道枯燥无味的一剂良方.从年初开始,<浙江日报>在头版专门打出"现场报道"栏目,倡导记者深入新闻现场,着力捕捉新闻事实的活鱼.  相似文献   

17.
大众日报在一版开设的固定栏目《在今日市地报纸上》,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专栏。这个栏目一开辟就受到读者的喜爱。该栏目以独特的粗黑线、粗网线和阴字栏题组成,就像镶嵌在版面中的一颗明亮的星星,吸引提示读者阅读;这个栏目能迅速将各市地报纸上的一条条新鲜活鱼在当日大众日报一版固定栏目发出,以同样的速度与全省读者  相似文献   

18.
《温州都市报》“昨夜最后消息”专栏,是该报前身《温州侨乡报》1996年开办的栏目。开办十余年来,该栏目一直保持着密集的频率,奉献给温州读一篇篇鲜活有趣的新闻,受到了读和新闻同仁的好评,成为该报的“拳头”栏目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到2014年4月1日,《科技日报》推出《总编辑圈点——环球科技24小时》栏目就将4岁了!按照最初设计,该栏目每个工作日推出一则当天最重要的国际科技新闻。并附简短评论。4年如一日的执着和坚守.无疑是新闻理想使然,但同样不可或缺的是读者的首肯和鼓励。栏目推出后第一年.短评部分每天都由我操刀,尔后改由报社五六位年轻业务骨干“轮流坐桩”。每天一圈一点,自然让我们在新闻业务等各方面有许多收获,而其中最想与人分享的是关于科技新闻评论的心得。  相似文献   

20.
陈强 《新闻爱好者》2011,(18):158-159
从事新闻工作16年,有六七年的时间在做栏目,起初是一个名叫"玄机边缘"的体育评论栏目,后来是一个名叫"百姓讲述"的倾诉栏目,再后来是"百姓话题"、"大家说吧"两个热线栏目。那是几段毕生难忘的奇妙日子,像是坐了几个备受煎熬的超长"月子",几乎每一天都是在无休无止的思考中度过,为了那一篇篇文字,为了那一位位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