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课程标准》提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又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性,二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06,(2):43-43
语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我们在研究教材本时,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了解语学科的课程性质与地位,特别注意“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留意了这一点,就可以把语课的学习与一般阅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3.
语学科的性质问题,是语教学最基本的问题,似乎也是最说不清楚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是这样给语学科定性的:“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看上去讲得明明白白,似乎使“工具论”和“人论”的长期争论有了一个双方都满意(当然也可能是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在总结传统语教学以及新中国50多年来语教学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又一次对语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定位:“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对语学科的定位是:“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定位是对沉陷旧教材理性说教泥潭中的语教师的真正解脱。以往,很多教师把语的“思想性”误解成了政治思想教育,教师生硬说教,强行灌输,把语课上成了“政治课”,使人性的真、善、美蒙上了“灰尘”,难以打动学生心灵,形成良好人格。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的性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有着十分准确和科学的阐释:“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正是基于此点,决定了在语的学习过程中必须以一颗充满人关怀的心去感受,体验作品。  相似文献   

7.
略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对语学科性质和特点的科学界定。“语”学科的“”,既不是“学”,也不是“字”,它的含义是“书面语言”;“语”是“口头语言”和“局面语言”的合称,语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语言的功能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人类化。语言和思维,思想既是统一的,又是有区别的。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根据语言的性质和功能确定的;小学语是一门工具性,人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教学体现人性,既要突出以人为本,又要体现化性。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既要体现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又要贯彻寓教于。  相似文献   

8.
新语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相对减少了应用、科技说明的含量,并推荐了背诵的古诗篇目和课外阅读学名书目,显而易见,大纲提高了对中学生学修养的期望值,这是无可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教学的基本性质、根本目的都发生了重建和改变,语还是语。大纲明确认定:“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生成了语课程及其教学的新理念:①语  相似文献   

10.
陆莉 《江苏教育》2001,(18):27-28
打开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开篇即语:“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既说明了语的交际功能,也展示了语的化功能。认真读完大纲,篇末长长的8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更是让“化”的气息回荡不绝。  相似文献   

11.
谈谈“阿”和“宁”的语法性质宋金兰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十五从军征》这首古乐府诗中,“阿”这个词出现了两次,原文为:“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课文注释说:“阿,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此说似可商榷。这个“阿”并不是一个发语...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科学的分化,教育社会学在揭示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社会结构造功能方面的作用愈来愈大,成为教育界中一个用全新的社会理论审视教育问题的学科领域。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千人百四,众说纷云,直接影响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本文试图澄清这一基本问题。”一、“教育社会学”的定位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争论,主要在于,它是属于“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还是属于“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就是说,是“教育社会学”还是“社会教育学”?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的《中国教…  相似文献   

13.
也谈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江苏王兰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坛:“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基础工具学科”、“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小语学科的性质,先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语文”名称的来历解放前,“语文”这...  相似文献   

14.
王洪涛 《现代语文》2006,(12):54-55
多年来,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反映,语课不好教,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愿意学。学生回答地理直气壮:“言、散,又是古今异义,又是抒情技巧,和我们将来就业没关系,外语、计算机、市场营销还有点用处。”听起来不无道理。所以就出现了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的尴尬局面。但是,每一级每一类学校每一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化基础课在职业院校各专业中的设置意义就是遵循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素质要“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原则进行的,学科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意义及其科学形势是不容置疑的。语课不是没有用,而是缺之不可。可以说问题不是处在语这门课程该不该设置上,而是在教与学的衔接上。  相似文献   

15.
孙芳 《现代语文》2006,(11):6-7
《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准确地揭示了语与化的密切关系;语是化的工具,具有丰富的化内涵。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教育,不能只是对字、句读、段落的分析,同时也要担负起对民族化传承和认同的重任,让语教育绽放出民族化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性阐释中和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重新定位。语文教学要凸现人文精神,即:关注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精神。那么,如何加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化,它的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程传递着人类浩如烟海的数学成就中的精华,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数学经验的活动,营造了独具魅力的数学课程化。辩证地说,针对中华民族曾经严重缺失“发展科技、尊重事实、重视法制”等科学精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语教学重感觉、轻逻辑,重体悟、轻体系,重随机、轻确定,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随意性和无序性的弱点。伴随着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人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建立较为科学的语教学体系。然而,语的学科特性(如综合性、感悟性、人性等)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自然学科或少数社会学科那样,构筑起严密的逻辑框架。我们在强调“定”的同时,也应重视“变”,只有辩证地处理好“定”与“变”的关系,才能不走极端。批判传统而不抛弃传统,继承传统而不因循守旧,引进新术而不食洋不化,借鉴他人而不失却本步,这才是我们课改应取的态度。怎样处理语课改中的的“定”与“变”呢?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语的本质属性外,同时指出语“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殊属性,赋予语教学进行人素质教育的任务。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教学在落实这一任务时,在思想认识上和教学实践中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语教学就不能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在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今天,我们的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人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一 新大纲把语文定位在“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类文化涵盖语文,拓宽并深化了语文的价值与使命。关于这一点,新大纲是这样阐述的:“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到这一点,就等于找到了执行新大纲的钥匙。二 既然我们建立了由人类文化所涵盖的整体语文教育观,在执行新大纲时,必然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在文化的涵盖中突出语文的学科性,语文的学科性又如何体现文化共同特征。我们已经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