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上好作文课,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拟定了几种作文指导课的课型,供语文教师教学时参考。一、单元写作指导课模式初中语文课本的每个写作单元,都有写作的指导与要求,并附有“作文参考题目”。写作单元的教学程序应是:教师先指导学生学习单元写作指导与要求内容,然后按单元写作的意图,并参照“作文参考题目”练习写作文。当然,也可以按教材要求另拟同类型题目,指导学生写作文。单元写作的一般教学模式应为:提出单元写作训练要求→点拨审题要点→提出选材建议→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写作文。二、单项作文训练课模式作文…  相似文献   

2.
作文学案是作文教学的必要凭借,也是当下教学的客观要求.作文学案具有把教师的分析指导与学生的训练生成有机融合的特点,是“教”与“学”的共同载体.作文学案大致可分为写作前指导学案和写作后评价学案两种.重点分析写作前指导学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写作前的指导学案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教师引导,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又将作文指导的核心由“文章”转向“学生”,使写作活动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立体的系统中进行,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英国“写作前准备”相当于“作文前指导”,是其母语教材的一个固定栏目。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怎样的作文指导才是有效的?”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师。严格地说,“作文指导”包括作文前指导和作文后指导(作文批改与讲评)。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前指导时,往往以学生学过的课文为例,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作文指导程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快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的写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作文教学指导程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指导程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拍板”,学生“就范”;教师“定音”,学生“弹琴”;教师“铸模”,学生作文。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创造精神受到压抑。他们没有感情冲动,心里松池,产生不了写作欲望,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必然表现在作文教学之中。写作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发愁的问题。往往教师在指导、批改、讲评时殚尽精力,而学生仍苦于“写作太难”,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对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不够。  相似文献   

7.
作文批语的要与忌黄安林(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作文批语,是语文教师用书面形式指导学生作文的特殊方式。作文批语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写批语时,应十分注意“三要”与“三忌”。一、要对症下药,忌笼统空...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由于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讲评”的程序,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大都内容单一空洞,缺乏鲜明个性,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相去甚远。为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作文教学的方式,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突破口,给学生一片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力倡导个性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德 《考试周刊》2011,(1):60-60
教师“下水”作文.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所重视。师生一道体味作文的甘苦,体会写作得失,其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如果有和学生一起写作的经历,在指导学生作义时就能一语中的,更得法,在批改时更能切中要害.从而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指导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的背景是指对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起重要关联作用的诸多因素的有机组合。它是教师指导某次学生作文和学生写作某次作文遥远而清晰的衬托,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舞台背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是“写作常识”这样一个平面背景,而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的作文教学背景和写作背景更有助于作文教学的成功和写作的成功。本文就作文教学背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文时,教师都很注意导语的设计,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一般只是简单地提示一下命题的要求,却很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一堂阅读课的开场白设计得好,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一节作文指导课的开讲语设计得巧,同样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和表达的欲望。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十分注重“开讲”。通过“开讲”,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下面我们选择几个作文指导课的“开讲”,供大家赏析。  …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往往是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然后学生写作 ,最后教师评改 ,这样就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循环节。从这个循环节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有一个明显的弊端 :那就是整个写作过程 ,主要是教师的活动过程 ,主动权始终操纵在教师手中。学生的活动虽然也有一次 ,但被教师约束在一个圈子里 ,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因而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 ,至于教师的批改就没有兴趣看了 ,又怎能“明确教师之用意”呢 ?由于学生不能认真看教师的批改 ,致使教师的“良苦用心”对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毛新普 《学周刊C版》2010,(5):103-103
谈起作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讲的是唾沫纷飞、口干舌燥;写作时学生却是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更是内容空泛,语句不通。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化难为易、收效明显的作文指导之路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既动口又动手,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下水文”,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时大多重视学生写作中的主体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以我手写我心”来充分展示丰富的“自我”。这一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独创精神。但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基本上是教师唱主角,少有学生的参与,忽略了作文评价中也应有的自我评价。这样的评价活动和得出的结论,无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再认识,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无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心,不利于养成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5.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16.
一“、达标式评价”及其缺陷作文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进行评价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是在一定的作文教学观的指导下建立的。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序列化的写作训练,这样的作文教学观可以称之为“科学训练观”。以“科学训练观”为指导,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习惯于以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作为评判的标准,主要从学生是否达到训练要求的角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一种“达标式评价”。评价往往是一根“指挥棒”,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引领作用。作文的“达标式评价”引领着学生的作文全…  相似文献   

17.
作文“导写”能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指导学生写作的“指导能力”和自身的“写作能力”。“指导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给学生的作文方法切实可行,“写作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师能够写出像样的“下水作文”。教师常写“下水作文”,既可提升自身作文“导写”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试就利用“下水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创作思维活动,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应指在要害处,导在兴趣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和喜悦是不断产生热能的源泉。要想“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离开兴趣和快乐是绝对办不到的。当然培养兴趣需要有一个过程,写作的快乐也只能产生在写作之中。因此,教师指导写作时,要让学生自己打开思路,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写,不…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学生来说却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大山”。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觉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而有些学生在写作上干脆就是应付。这需要教师在学生写作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该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呢?首先,作文要与生活观察相结合;其次,作文与阅读训练相结合;再者,作文与自主选题相结合;最后,作文与自主评改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口干舌燥地指导学生怎么写,而后当学生动笔写作时,依然有不少学生咬着笔头茫然四顾,不知从何下笔。教师就纳闷了:指导了那么久,怎么还不会写呢?通过了解发现,其实教师往往对作文“怎么写”强调得比较多,而学生更愁的是“写什么”。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殊不知学生也正为无“米”做“炊”而发愁呢。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找“米”做“炊”呢?本文根据自身实践摸索总结了几条作文的取材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