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     
不知羞耻的太阳光,透过月季花,在重新恢复起来的白昼的寂静中,照着这个在屠杀和掠夺中取胜的蜘蛛的身子。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七个小说人物的叙述入手,从对话和独白的角度来解释《竹林中》小说叙事的魅力,试图在小说文本与民间故事以及电影文本的比较之中寻找小说《竹林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父亲     
韦永恒 《师道》2004,(3):58-58
那年,乡里选拔代课老师。父亲因为上过中学,又有爷爷在大队当干部的背景,最幸运的是本来获得名额的那个人去当兵了,这样,父亲才有机会当上代课老师。父亲很珍惜这次机会,第二年就转正,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4.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日本文坛上有“鬼才”之称。他那精妙的短篇小说,技巧纯熟,构思奇特,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其代表作为《罗生门》和《鼻子》。《鼻子》一文深得大作家夏目漱石的赞赏;而《罗生门》被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改编成电影,在国际上连获大奖,推动了日本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父亲     
一个老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相似文献   

6.
父亲     
田莹莹 《学子》2004,(4):47-47
  相似文献   

7.
孙莉 《考试周刊》2016,(8):10-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代表作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历史小说,借古讽今。本文着重分析其作品《龙》,结合时代背景,通过与原典的比较,从时代、社会、女性学的角度探讨该作品的主题,加深对芥川的了解。《龙》和原典相比,故事中增添了女性形象,且故事的结局也不同。这些不同在使得小说情节更丰满的同时,也使得故事有了更深的含义。谣言的广泛传播,以及最后的龙的出现实际上表现了平安时代的男性中心主义社会中处于边缘的女性对男性的报复、胜利。  相似文献   

8.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学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在其逝世80年后的今天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作家"。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的国际化,可以从芥川文学国际化的具体表现入手,深刻剖析芥川的博学、芥川文学的特色和芥川文学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性,从而使学生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国际化的积淀、条件和必然。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大正文学的象征的芥川龙之介所作的《蜘蛛丝》,作为一篇短篇作品,是写给孩子阅读的童话故事,却又蕴含着广泛适用的哲理和深刻复杂的情感.本文从文本细节着手,针对莲与佛祖两个关键点探析《蜘蛛丝》对人超越和拯救希望的绝望这一情感内蕴.  相似文献   

10.
于玲玲 《考试周刊》2012,(19):13-14
《杜子春》取材于中国唐代传奇《太平广记》中的《杜子春传》,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通过童话式的再创造,使其焕发了新的生机。此作品改写前后.人物、主题等均有显著的变化。本文从自然景观——北斗的意象这个崭新的角度简要分析作品主题。分析认为,北斗星在此短篇中频繁出现是暗指仙师铁冠子作为杜子春人生导师的隐喻。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谎言     
父母亲有如参天的大树,为嬉戏的孩子遮挡着突来的风雨;父母的爱好比熊熊的篝火,为远行的孩子驱走了冬日的严寒;父母犹如高高的灯塔,为前进的孩子照耀着漫长的道路;母爱恰似宽阔的港湾,为归来的孩子敞开了温暖的怀抱。父爱是一座大山,是我们坚强的脊梁;父爱是内敛的,是深沉的,是热烈的。让我们热爱我们最伟大的母亲、父亲吧!犎棗值此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祝所有的母亲、父亲节日快乐。母亲节:五月份第二个星期天父亲节:六月份倒数第二个星期天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苦难     
阿夫 《师道》2004,(4):52-52
父亲的一生似乎注定要吃苦.记得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给我讲他年少时的故事。由于家境在爷爷那代已经开始败落,父亲靠给别人做小工维持生活,受尽了屈辱。十八岁那年,他从湖南来到江西,饥寒交迫,当时的情景只能用“逃难”两个字来形容。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礼物     
连谏 《教师博览》2004,(6):40-41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一个月后.我和妹妹去收拾他的房子。沙发旁依着父亲的拐杖.茶几上摆着他喝到半残的茶和没有写完的字帖,还有阳光普照的阳台上因为没人打理而奄奄一息的花草……触景伤情,我们站在客厅中央,哭了。面对父亲留下的痕迹,我们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相似文献   

14.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杜子春》取材于同名唐传奇《杜子春》,这是芥川龙之介饱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结晶之一。与唐传奇相比,芥川龙之介的《杜子春》在主题提炼、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编撰等方面做了较好的承继,但也进行了巧妙的改写,更深刻地揭示了作者的纠结、苦闷的心理。这是芥川龙之介在追寻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对自我心路历程的描绘,同时体现出日本新思潮派作家注重艺术的完美与对人物内心世界描写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芥川龙之介的晚年作品《玄鹤山房》描写了主人公堀越玄鹤患病将死前周围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着重刻画了患病前后的玄鹤从追逐权贵、热爱“人工”到淡泊名利、渴求“自然”的心理变化,从而折射出作者晚年的心象风景——对充满虚构的“人工”社会感到疑惑,却又无法融入“自然”的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一个进城打工的贫穷小姑娘从车窗口给前来送行的弟弟们扔下几个金色的桔子,这种人间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悲观厌世的"我"。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桔子》通过这样一件"偶然遇到的小事",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然而,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却使芥川茫然不安,倍感失望。论文从《桔子》的创作动机和背景入手,通过对"桔子"象征意义的分析,进而探究芥川内心深处矛盾而复杂的"明"与"暗"。  相似文献   

17.
芥川文学"野性美"根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从古典著作《今昔物语》中精选提炼,创作出一系列描写“丑恶怪诞”的历史小说。这些作品从独特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面对地狱般的现实,顽强挣扎所表现出的“野性美”。综观芥川文学,不难发现其“野性美”主要源于芥川的审美视角、家庭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和父亲约会     
洪玲 《师道》2004,(6):56-56
结婚十年后,我发现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可以让爱的火花永葆新鲜。不久以前,我和另一位男士约会,其实那还是我丈夫的主意,有一天他说:“我知道你很爱他。”我很惊讶,立刻争辩道:“但我爱的是你呀!”“我知道,但你也爱他呀!”我丈夫要我去看的男士是我的父亲。他已经“寡”居了  相似文献   

19.
天下父亲     
达娃在城里上大学。达娃大名叫李达,家在遥远的大别山深处。 开学有些日子了,李达的学费还没交。学校知道李达的情况,没有狠着催他交款。可李达心气高,总觉得像偷了东西似的,浑身毛刺刺地难受,上课也不入心,人蔫蔫的。家里穷,李达其实不想念书,可拗不过父亲。父亲狠着哩,从小就逼李达念书,一直逼到现在。李达已经高过父亲一个脑袋,可父亲照样揍他,当然是为了念书。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幅《牧羊图》,画中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会跟上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