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 《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  相似文献   

2.
感激     
著名散文评论家王尧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说,打破当下“散文写作的不死不活状态”的切入点应该是“呼唤有疼痛感的散文”,实为高见。成人写作如此,那么,学生作文呢?恐怕如果离开“掏心掏肺掏肝肠”,也很难摆脱文字游戏的羁绊。即便是大文化散文,如果推向极端,也可能走向末路,如近年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的“拿古人开涮,找名著乱侃”现象,就是证明。王尧说“:我觉得大文化散文的式微,恰恰因为这种文体的逐渐膨胀转为散文写作中的“文化决定论”,当学问、知识成为散文的叙述主体时,它可能丢失写作者的情怀、胸襟和人格以及知识叙述中的文化关怀,冷淡写作者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可谓一语中的,切中时弊。为此,我刊主编进行一次尝试。写作时,几次下泪,几番停笔,重读时,仍如此。请他人试读,亦如此。但是,是否够得上“痛疼写作”,自当别论,就算是学步吧!欢迎提供“痛疼写作”妙文。  相似文献   

3.
重庆作家刘忠华倾情投入创作的新《点击重庆》、《走近重庆》,不以纯学形式而以纪实手法写作,尽情发挥了作品对读的认识教育价值,同时全书巧妙嵌入不少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因而颇具可读性。行力求贯彻读本位观念,这是作平民意识的反映。“看历史”、“看火锅”、“看棒棒”等三章,为全书最出色的部分,反映了作具有深厚的历史化修养一深入社会底层调查研究的严谨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4.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5.
匡吉 《语文知识》2004,(10):29-31
韩愈的《祭十二郎》(见新编高中《语》第三册),内容上摒弃了颂扬之词,形式上也破骈为散。尽脱前人窠臼;加之“语语从至情中发出”(清人章懋勋语),被后人誉为千古“祭绝调”。苏东坡曾说:“读《祭十二郎》而不下泪,其人必不友。”这篇祭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6.
《桔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今就《桔颂》确为屈原之作、《桔颂》的写作时间、《桔颂》在屈赋中的地位三个方面作些管见,谓之“散论”,求正于方家。一《桔颂》是屈原的作品,关于这一点,已为自汉代至今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所肯定。但也有少数学者提出怀疑或异议,然而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例如,闻一多先生在《论〈九章〉》一文中,怀疑《桔颂》与《息美人》、《惜往日》、《悲回风》四篇,是后人为求合“九章”九之实数而混入到《九章》名下的。主要理由是:一、《思美人》等三篇,其篇名均三字,“与《招隐士》、《哀时命》诸汉人作品之题名同风,盖亦汉人所沾”。二、“乱辞之  相似文献   

7.
老舍先生的散《猫》是一篇经典章。综观许多优秀教师的教案,总脱离不了猫的特点,在“古怪”“可爱”上做足了章。近日一老师参加评比,在帮忙备课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讨论、思维碰撞,大家都有一个想法:跳出“古怪”看“幸福”。  相似文献   

8.
《我儿子一家》是名诗人舒婷的一篇散佳作。章描写了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中和谐、民主、生意盎然的生活,笔法摇曳,美不胜收。下面就其写作特点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9.
《九歌》。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现象,为历来《楚辞》注家重视而不断进行探讨的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九歌》,原本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等九章,《礼魂》是前九章的“乱辞”。屈原《国殇》写于楚怀王十七年,是作者后来或后人编入《九歌》的,因而形成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格局,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九歌》是屈原创作的楚国郊祀祭歌。  相似文献   

10.
读喻大翔的《用生命拥抱化——中华20世纪学散的化精神》(人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一看是研究散的,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会不会还是这一套呢?打开书,我们就完全被严密的体系建构和逻辑论证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之后,觉得长期以来散尤其是学散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先生的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初读先生的散就被其深深地触动,对化“历史”的感悟,对生命人格的思索,这都是触动我心灵之弦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散创作是创作人生经历与人生智慧的艺术体现,富有灵性和责任心的散作家总是将一生的生命感悟、审美灵性、人格智慧和化艺术全部展现给读”。余秋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极富创作灵性和和责任心的作家。从《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到《千年一叹》、《行无疆》都透出生命的气息和化的“历史”反思。“他的散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化内涵,深沉凝聚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潇洒,汪洋恣肆的笔,开阔放达的大家风范。”他以一个化人的姿态,抒写着作家自己的性情与灵性,抒写着化的“历史”。他把现实与历史化溶于一体,在历史中追寻着明,反思着人生,以一个化人独有的心态。独有的方式抒写若作家自己心中的“化史”,解读着化的内蕴。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余秋雨是如何抒写他心中的化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2.
章图式是阅读主体在大量阅读言语作品的基础上,通过主体内在的情意化,将章表象“简化”后“定型”在主体心理世界中的关于“这一类”章的范式,也是作心目中对于“这一类”章的外在的稳定的心理态势。探讨章图式的心理实质及其获得规律,对于指导写作特别是体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9年5月号的《人民学》杂志是一期散专号,杂志的副主编周明先生约我写一篇关于老舍先生的散,我便写了这一篇,取名《父子情》。章的开头,我先给父亲定了一个位,说他不是“慈父”型的人,也不是“严父”型的,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透过这个简单的交待,我想说明,要想给老舍先生简单地定个位,  相似文献   

14.
读谭岩的散《一码稻草》,扑面而来的是股清新的气息。章朴素而自然,它赋予了一码稻草以鲜活的生命,表现了“她”在被遗忘时的不屈追求。  相似文献   

15.
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商洛作寐群大名传神州,饮誉海内外。“李育善在商洛写作军团里是佼佼者之一”(方英文语)。他的《李育善散文集》2006年4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文坛的较大反响。贾平凹说“他的作品,我大多读过,非常喜欢。”“这是一个可以做长久朋友,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陈忠实认为,“育善底气很足,作品有真情、有个性。”当代资深评论寐肖云儒先生感慨:“育善给当前的散文界吹采一股清新之风。”孙见喜先生读罢育善散文深有感触地说,他“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再次印证了‘形散神不散’的写作理论。”现刊发京夫、孙见喜等部分著名作隶、评论寐关于《李育善散文集》的一组研究文章,以飨广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赤壁赋》是一篇美,也是苏轼“以议论为诗”在散创作方面的体现。章有强烈的理性色彩,不同于一般的散。教学此,不仅要让学生流畅地背默,还要让他们深刻体味章的内涵。如果只把教学重点放在欣赏章的形式美,忽略对章内容的赏析,我觉得有些偏颇。所以,在品读优美句的基础上,理解苏轼的思想,是本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本是作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  相似文献   

18.
唱中教学《再别康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娟 《师道》2004,(4):30-30
《再别康桥》是高中语第三册的一首诗,我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根据自己的充分准备进行了极为详细的讲解,大至作思想基础、写作背景、章思想内容,小至句子词语、标点符号,经明纬晰,绝无遗漏。我以为这样学生定会大有收获,谁知下课时听到一个学生打哈欠说:“好累呀!”我好象受了一次重击似的,整个心猛往下沉。  相似文献   

19.
“左联”五烈士被难,鲁迅以笔为枪,悲愤地进行战斗,揭露了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他先后写了一系列章;《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艺界的理状——为美国《新群众》作》、《为了忘却的记念》、《白莽作《孩儿塔》序》等。这一系列章的感情基调大抵都是:悲愤。比较一下这些章的写作背景,前三篇写于作惊闻噩耗、悲愤难抑之时.最舌一篇写于作内心情感再掀悲愤波澜之际。  相似文献   

20.
自1983年8月在《语报》上发表第一篇章以来,教学之余,我便一头钻到教研章的写作中去了,这一钻,不觉已20余年。20余年来,和全国不少报刊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和教研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研章480余篇,专或参编教学用书(非练习册之类)14本;同时发表散、诗歌20多篇首。回顾以往,写作路漫漫,有酸、有苦、有辣,当然最多的还是甜。甜在何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