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独的生涯     
《今传媒》1995,(5)
孤独的生涯文/[美]海明威虽然我没有演讲的天分,也没有修辞、用句的能力,我仍想在这里感谢主持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给我的诸位。众所周知,还有许多伟大的作家未能获奖,所以,凡是获奖的作家都只能怀着谦卑的心、情去接受此奖。在这里,我不必举出他们的名字,因为每一...  相似文献   

2.
用"成名"这个词,实在不敢当,这里也只能按习惯借用一下。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想不到一篇不经意为之的短通讯给我赢来一个记者所向往的荣誉。1980年暮春,我到山西忻县采访。听说有一个农村青年叫岳安林的养猪很在行,我到村里去访问他,他却进城了。我看了他的猪场,又看了他的院子。这个人遭遇实在坎坷,就  相似文献   

3.
正出生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饥饿记忆为她的人生启幕,"我一直在想怎么去寻找吃的东西","我记得我奶奶都是趁着半夜爬过河去,摘南瓜来给我们煮着吃",40年舞蹈生涯,她自称守望之人,"小时候就知道跳舞是生命需要","我在这里守候,我是守望的人"。她说,我看到事情的真相,太多利益  相似文献   

4.
我看到一篇报道,说美国有个叫约翰的人,左手和右手做事时常发生矛盾。左手拿东西,右手就阻止不让拿,左手要脱衣服,右手却非要穿。有一次,约翰生气,左手握拳要打他的妻子,可右手却去救他的妻子,不让左手去打。看到这里,我心中顿时产生“?”:此人为何  相似文献   

5.
聚会上,认识了一对男女,相貌出众,谈吐不俗,使我们顿生相见恨晚之感。朋友们一致认为,这两人可以吸纳进朋友圈,我叹气:“凭他们的姿色才气,这里哪能留得住他们?最后还不是去北京了?”  相似文献   

6.
我爱这一行     
这里不是琦烟弥漫的战场这里不是机器轰鸣的工矿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这里没有沁人心脾的花香作为档案战线止的普通一兵我深深地爱着这一行这里能使蒙冤者眉开颜笑这里能让钻营者跌落法网这里是历史的古镜台这里为创业扩基指明方向作为档案战线止的普通一兵我深深地爱着这一行莫说这里枯燥无味这里是知识的海洋莫说这里无所作为这里有无数兰花在默联吐香作为档案战线上的普通一兵我深深地爱着这一行在这里我还刚瑙姗学步在这里飞起是我的志向莫说我太呆俊司马迁是我的榜样作为档案战线上的普通一兵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一行我爱这一行@刘玉…  相似文献   

7.
我从小酷爱写作,并发誓长大要当一名记者。然而,客观的实际使我未能如愿。大学毕业,现实的机遇使我有机会穿上戎装,同时,为我结识《新闻与成才》创造了绝好的条件,圆了我久违了的新闻梦。“小张,我们这里需要一名报道干事,不知你……”?宣传股长找到我,用这种试问的口气想了解一下我的情况。说心里话,能从事新闻报道是我由来已久的心愿,但化工专业毕业的我对新闻真是一窍不通,我能行吗?我十分矛盾。“人,要自信,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我有《新闻与成才》,你看一看,喜欢干这行,明天就去军报道组学习。”捧着这摞厚…  相似文献   

8.
虽然我不是唐伯虎的后代,也不是齐白石的高徒,但在画画这方面,我还是颇有“造诣”的。在孩提时,床单、墙壁上常有我的“涂鸦”之作。细心的妈妈发现后,便去给我买了一大堆有关画画的书。虽然不太懂,但朦胧中我分明感到艺术的魅力以及对我无尽的诱惑。稍大些,我便开始操起画笔,开始了我的“创作”。首先是临摹,虽然我常把苹果画成方形,而后又在猪头上加上两只兔子耳朵,但我却一直不放弃,执著地选择了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初二的我凭着“高超”的绘画水平在学校美术界也是“泰山北斗”。我可以二三笔勾出一只鸭子,可以把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组…  相似文献   

9.
“我眼中的美国”是选自著名作家叶永烈的近期作品——《星条旗下的中国人》一书中。这本书是叶永烈去美车探亲时(他的两个儿子都在美国求学),以一个中国作家的目光观察美国的种种现象的纪实文章。文字流畅,内容丰富,寓深刻于平淡之中,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1949年3月2日。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五次行政会议的新闻报道写就,经群众日报副总编林朗修改后,时已近晚,为赶第二天见报,我骑车即去彭总处,请他审阅。“彭总”这个含有深厚敬意的亲昵称呼,起源和流传于战争年代。人们至今仍然用它称呼着彭德怀。虽然,他现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这是进城以来,我首次去见彭总。我轻车如飞,穿过路灯黯淡的西安夜街,来到建国路65号。未经传达通报。我径自走进秘书室,将稿件交给秘书张映吾同志去转交彭总,便坐在一条木凳上吸着烟,静静等候。一会,彭总的夫人蒲安修走进秘书室,对我说:“彭总要你去,稿件中有几处看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我多次到基层去,到偏远的地方去,到群众中去,收获很大,体会也很多.同老巡线工一起爬山涉水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山高林密.一条高压输电线路就在这大山里头.一位巡线32年的老工人吕清森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1991年3月北京申奥的消息传来时,我还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我想表达一下一个普通中国人盼奥运的心情,于是用不太熟练的英语给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写了—封信,寄往国际奥委会总部。信发出去之后如石沉大海,申奥也失败了。我心灰意冷,几乎忘掉了速封信。  相似文献   

13.
我的照片档案中,珍藏着一本我和我的异国“兄弟”在一起的照片,每每看到这些照片,都不禁让我心情激动,浮想联翩……。 1992年5月16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刚刚退休才一个多月的我,正拿着一把榔头在修整我的小木屋,弄得满身泥土,满脸灰尘。忽然间,听得门外有人用不纯正的中国话打听:“这里,住着一个叫黄德福的没有?”  相似文献   

14.
我的四季     
张洁  亲亲 《出版参考》2009,(1):16-16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     
王雁翔 《军事记者》2010,(10):63-65
父亲去了。父亲去的地方是那个人人都不愿去,但人人最终都得去的地方。我没有想到,父亲的离去竟是那么快。就在他患病前的那一段时间里,我在数干公里外的军营里很想念他,焦灼的思念使我坐卧不宁,  相似文献   

16.
大约在初中时,我受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床头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已被我翻烂了.像背外文单词,我逐篇背诵,反复咀嚼,静心玩味。我喜欢南唐二主的词.尤其喜爱“虽蓬头垢面不掩天姿国色”的李煜的词。那时对李后主之词能倒背如流,从词句感受到的美.浸透了我的全身心。那时.正是我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到这里来说一些关于我们香港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要说说从北美的角度去看中文书在西方图书馆的情况.在香港大学里通常只用英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蔡玲  王岚 《档案与史学》2014,(12):43-45
考进胡佛研究所 1949年,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格局下,我随父亲迁往台湾.读高中时,又跟随家人去日本的东京读书. 高中毕业时,我要求父亲让我去美国读大学.父亲说:好,我托朋友去找于彬主教,代你和妹妹两人申请奖学金.由于我的功课优秀,运气也很好,不久就顺利获得了奖学金,我和妹妹整装奔赴美国了.1950年代的中国旅美学生,在美国任何一个大学里都少得可以用手指头点出来的,多数还是从台湾或者香港去的留学生.自费的学生少,大多数是申请到了奖学金.  相似文献   

19.
檐溜,小小的河流,汪洋万顷的大海.莫不对于我有过极大的帮助.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相似文献   

20.
刘元 《青年记者》2002,(6):9-10
我从当记者那天起,就认为新闻应该是记者亲历的,如果想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既生动活泼又有血有肉的报道,就必须要亲临现场,要深入到事件中去,深入到采访细节中去。我在一些重大报道中,一直选择用这种“笨”方法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