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继汉开唐的转折时代,位于这段时期开端的建安文学呈现出了由不自觉转向自觉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学独立意识、文人思想解放以及文学创作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奇迹般的建安文学就象夜空中一个难灿的电闪,暂短而十分光耀夺目,被历代作家所称道。”这一文学现象发生的原因,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给予具体的分析回答。1思想禁烟、政治高压和社会大破坏之后,空前的思想解放和宽松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是建安文学发生的重要的历史背景。两汉四百年,儒家思想独尊。东汉末年,桓、灵之际,宦官主权,政治极端腐败。“土于羞与为伍”(《后汉书·党相传序》),又无路可走。于是耿直派官僚、名士、太学生以及地方官学生、私门学生结成了广泛的土人集团,以宦官“虐偏天下,民不堪命”为理由展开…  相似文献   

3.
4.
现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五同志主编,下同)第三编第一章《建安和正始文学》开篇说道:“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到来。” “建安文学”在这里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建安时期:从东汉末代皇帝刘协被曹操挟持至许昌改元(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到曹丕代汉,建立曹魏王朝(建安25年,  相似文献   

5.
6.
经济繁荣并非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文学发展规律本身亦非唐诗繁荣的主因;唐诗繁荣的主因就是唐代统治阶级对唐诗的重视。其主要表现为:文禁松驰;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科举以诗取士;诗的广泛的社会效应;最高统治者关于诗的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态度;国家重视编书,从而为诗提供了养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建安文学发展的原因、特点;而建安文学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与“三曹”,特别是与曹操的倡导和身体力行地进行创作实践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我国文学史上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由于这个流派产生在汉献帝时期,而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叫建安,所以文学史上便将这个流派称之为“建安文学”。  相似文献   

9.
汉末因儒学衰微而引起的思想大解放,直接影响到文化领域内的一系列新变化,文学由此进入“自觉”的时代.建安谐隐文学的空前发展,鲜明地体现出文学走向独立的进程,为百花似锦的建安文坛增添了异样的芳香。建安谐隐文学的品种有俗赋、笑语、隐语、谜语,包括“杂以嘲戏”的散文.这些作品,或笔调诙谐,或语意隐约,有较浓郁的娱情色彩.本文拟对建安谐隐文学产生的时代原因、它的新特色及评价诸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建安文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历代对建安文学的评述中众说纷参云的三题加以辨析,对(1)曹操诗作是否真诚,“奸雄”能否有真诗;(2)建安七子究竟是哪七位,有无异说;(3)王粲、刘桢孰优孰劣,刘勰、钟嵘如何评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梳理。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开始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受当时社会思潮和文人名士的的影响,明清的女性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在文学领域内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女性文学表现出了一定强度的思想自由和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2.
汉末建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时期,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建安风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本文拟对建安时期的文学嬗变作一宏观考察,从建安文学创作主体,创作形式,创作风格,创作精神的角度分析建安文学的特点,试图再现建安文学发展的部分风貌。  相似文献   

13.
曹丕《黎阳作》诗三首系年魏文帝曹丕《黎阳作》诗三首,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誉为“纵横成文,伤悲之心,慰劳之旨,皆寄文句之外。一以音响写之,此公子者,岂不允为诗圣”(见《古诗评选》卷二)。诗之写作时间,黄节《魏文帝诗注》考释云:“《魏志》:建安四年秋八月,公进军黎阳。七年,绍死,小子尚代谭,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秋九月,公征之。八年春三月,大破之,谭、尚夜遁;夏四月,进军邺;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八月,谭、尚争翼州,谭败乞降,公许之,引军还,冬十月,到黎阳。九年二  相似文献   

14.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次文学繁荣,对此,我国历代作家、批评家都给予重视,并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这一漫长的“建安文学研究史”,对我们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汲取经验,促进今天建安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循着历史的线索,对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建安文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加以简要评述,以求勾划出古今建安文学研究的基本概貌。  相似文献   

15.
东汉末年,我国文学史上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由于这个流派产生在汉献帝时期,而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叫建安,所以文学史上便将这个流派称之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其他如孔融、王粲、刘桢、阮王禹、  相似文献   

16.
惜时主题在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可谓源远流长,以《诗经》和《楚辞》为发端,历经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阶段,这一主题一直是个屡书不绝的话题,至建安时期,文人对生命和人生的关注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以古代楚文化为根基,以丰富的民间传说、社会风俗为土壤,以两次思想大启蒙为推动力,20世纪湖南乡土文学获得了巨大丰收。此个案又一次证明:一种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及时地吸取异质文化作养料,发酵成新的推动力,否则就会被长期尘封在历史的深层,错失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繁荣     
讲文学,你脑子中一定要有海量的知识储存。遗憾的是,在中学我们没有赶上读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必读XX本文学著作”,读大学历史系也很少有选修世界文学史课的。因此,对外国文学史我们是“先天不足”。过去中学历史教材也曾有外国文学史的内容,但列为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师也就懒得“劳神”了,后天也是没有补充呀!这次高中历史新课程将外国文学史列为必修三学生必学的内容,历史教师必须真诚面对了。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主义文学与建安文学作为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两种文学思潮,它们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都是从当时社会统治思想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实现了文的自觉。从其思想意义上来说,它们都标志着人的觉醒,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文主义文学与建安文学都表现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赞美自我、肯定自我;其次,人文主义文学与建安文学都表现出追求个性解放、享乐人生的精神,尤其重视对"情"的描写。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流程中,建安文学以其辉煌的成就卓立千古,彪炳后世。它总承了先秦和两汉文学的精英,开启六朝文学的先路,成了唐代及后世文人学习借鉴的榜样,并为历代的文论家所极力推崇。但是,建安文学本身的许多问题,诸如界限,归属和重心等,意见相当歧异,至今尚未统一。本人将不揣浅陋,略作献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