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我的虚荣爸妈嚷着要离婚 刚考进重点中学的时候,我穿的是双白球鞋。可没过多久,我发现这种鞋在小学里穿穿还无所谓,到了中学就显得有点老土了。班里的同学脚底下穿的大都是各种名牌运动鞋和旅游鞋,家里也好像一个比一个有钱。尤其是我骑的那辆妈妈骑过多年的三枪牌自行车也让我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那天,我放学走出校门的时候,听到我班的几个男生嘀咕着说:“你们看,咱们班的陈圆圆骑着这种难看的破车像不像农村大嫂。”当时的我又气又羞,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一进家门,我冲着爸爸嚷开了,说什么也要他赶快给我买辆车子,不然我就不…  相似文献   

2.
一晃六年的教学生涯过去了,回首往事,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自学给我带来的充实和完善。一九八八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县一所重点中学教语文课,当时我真为自己这样一名普通中专生,能在重点学校教书而欣慰和荣耀。孰知进了这所重点学校,才知自己学识的浅薄和不足,我意识到别的老师在讲台上挥洒自  相似文献   

3.
1932年夏 ,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那年 9月 1日 ,我背着棉被 ,提着包裹 ,只身一人迈进了同济大学的门槛。当时我国的大学还很少 ,招生规模也不大 ,2 0 0 0名考生中 ,能录取 2 0 0名就不错了。我能进大学 ,当然很兴奋、很激动 ,但我更多的是羡慕 ,因为一进校门 ,看见的就是高年级的同学 ,我立即想到 :“他们快毕业了 ,快做医生了 ,这多么好哇 !”那时的医学专业要读 8年 ,使用的教科书全是原版德文教材 ,老师讲课用的也是德文。我没有知难而退 ,而是不断地自我激励 :一定要非常勤奋地读书 ,做一名出色的医生 !4年后 ,我在专业…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之友》2012,(Z5):74-75
如果你有话想说:我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小学升初中的时候,爸妈为了给我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花钱让我进了我们这里的一所重点学校。进去后我发现,大部分考进来的同学成绩都很好,也有一部分同学像我一样,成绩不好,家境不错。我的这些哥们人手一部新款手机,全身上下都是名牌,零花钱随时都有一大把。我跟他们相比逊色多了。我爸妈对我可小气了,在我的吃  相似文献   

5.
以前,对于找工作,我总是这样定位:非经济发达地区不去,非重点中学不进,非本专业不干,月薪低于一千元不行。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当时的我是不是值那个价。毕业期间,人才市场我没少去过,也赶过不少场招聘会。其实,像我们这样专科院校刚毕业的师范生,单凭自己的力量,毕业前能找到一家接收单位把自己“嫁”出去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能谋份自己理想的工作,那真是少之又少,有时连想都不敢想。一些同专业的名牌院校毕业生是“良禽择木而栖,明臣择主而事”,而我却只有被挑剔,被选择的份儿,每次应聘最终得到的答复总是如出一辙———“一个月以内等通…  相似文献   

6.
向守万 《今日教育》2007,(4S):54-54
1989年初秋。天蓝水澄。师范毕业的我,带着一丝新奇.带着十足的信心.抛弃梧桐雨中缤纷的诗句.扔掉被溪水冲走后剩下的那只胶凉鞋.在村民们的指引下,来到了三县(开县、云阳、万州)交界的华山小学。当时的华山小学就像一座古庙.木楼青瓦.原始古朴,方圆十公里无其他单位.十分冷清.是学子学习的好地方。既来之,则安之。我在这里一呆就是16年,成了学校最年轻的“元老”。我兢兢业业奋斗了这么多年.除了几箱子书外.几乎一无所有。我的师范同学或进了城。或改了行,  相似文献   

7.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我对他们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相似文献   

8.
名牌高中的标准是什么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学习环境优雅、收费价格昂贵可谓是名牌高中的标志,那么.这些名牌高中究竟离大多数中学生有多远呢? 同学一:名牌高中的确名不虚传,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受到良好的锻炼,公关部是学生会形象的代表,信息的窗口……当我用熟练的口吻向新生们介绍我的“事业”时,心底油然而升起的成就感,是我这一年来在这所名牌高中所得到的最好报酬。  相似文献   

9.
安家在美国     
问:当初你为什么选择出国呢? 答:因为在我们学校,尤其是我学的这个专业,毕业后出国的同学很多很多,有时候几乎是整班整班的同学出国留学,不出国倒成了新鲜事。尽管我父母收入不多,家庭不富裕,但是我想出去看看。另外,当时我的哥哥已经在美国了。再者,毕业  相似文献   

10.
人活一世,追求充实,可以活得有滋有味;一世从教,追求实效,可以教得有声有色。 迫于家境,初中毕业后我进了师范学校,决定了我将一生从教。当时我认定:“贵贱不分行,行行出状元”,因此我便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断地充实自己。在三年自然灾害勒紧裤带的日子里,我一刻也没放松学习。至毕业时,不管是语数理化成绩,还是琴棋书画能力,均有  相似文献   

11.
1987年秋天,我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南川县木凉乡中心学校任教。由于受到一些朋友的影响,我对当“孩子王”是极不情愿的,考进师范以前的豪言壮语早已烟消云散。特别是当看到原先成绩不如我的许多同学后来都考进了大学,心里更不是滋味。尤为不服  相似文献   

12.
胡立根 《师道》2008,(12):11-13
我曾经遇到这样几件事:我原来所在的学校,一位名牌政治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能让学生听得很陶醉,而另一所学校的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教毕业班政治,没有经验,学生和家长反映很大。但高考考试的结果却很出人意外,那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所教班比那位名牌政治老师所带班原始分的平均分高了9.5分。  相似文献   

13.
大约在20年以前,当时我马上就要从学校毕业。我和一个同学玩了一个游戏,约  相似文献   

14.
事情原由事情还得从2005年元月份说起,当时我陪大学同学到广州找工作,在火车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叫周益明的退伍军人。一路上我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临下火车时,我们互留了联系电话。之后,我陪同学在广州找了几天工作,但结果却让我们失望而归。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一部分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同学日渐焦急,就在我们即将忘记火车上的这段经历之时,周益明忽然从广州给我同学打来电话,问明我同学还没就业的情况后,主动答应为我同学尽快在广州找份工作,同时让我同学把个人简历和照片用特快专递寄往广州。当时我同学并没有多想,但在我的要求下,同学留…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夏天,也就是我高考过后的那个暑假,一位同学来我家玩,问起毕业照的事:相片上怎么找不到你?当时,我撒谎说是因事迟到,没赶上合影。其实,老师和同学们在楼下集体照相的时候,我正一个人藏在教室里,透过窗户玻璃偷偷地看着他们……  相似文献   

16.
老师的位置     
2006年暑假的一天,和几个早年教过的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边打篮球边聊天。说到他们毕业时照毕业照的情形,有个同学明显有些激动。他说,从小学到大学,也经历了几次毕业,每次毕业都要和自己的老师、班主任合影留念,但从没有我送他们毕业那一次给他的印象深刻。开始我还以为他是在恭维我,谁知他觉察出我的态度,球也不打了,执意回家拿当时的照片。那认真劲儿像在证明科学界的一项新发现。  相似文献   

17.
1976年,那时我不满17岁,高中毕业后便到乡高中当了数学教师.说来有趣,当时我所教的那个班中,有许多同学的年龄跟我相近,甚至比我的年龄还大.  相似文献   

18.
1933年,我小学毕业,进了北平崇德中学.当时,有一件事情对我是很重要的.我父亲是教数学的,他发现我在数学方面有一些天赋.  相似文献   

19.
我和Simon同一个月进公司。我毕业于全国重点大学,当时有三四家公司有意录用我,因为我现在公司的老板最赏识我,所以我投身到这家合资公司。Simon是大专毕业,好像还是找了熟人帮忙才进公司的,他的英文名字还是我帮他起的呢。而现在,毕业6年后,他已经是上海分公司代总经理(原总经理调到新加坡),我却只是一个部门经理。  相似文献   

20.
31年前,我在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学习生活了6年。我们那届学生本应66年毕业,因赶上了“文革”,到68年才分配离校。由于“文革”的影响,我们的分配从面对北京改成了面向全国,分往林业部(主要是东北各地)、铁道部及北京市教育局,同学们抱着“只要祖国需要,打起背包就出发”的认识,分配非常顺利。分到林业部与铁道部的同学有改行行医的可能,一些同学积极同医院联系,到医院学习和见习,我也在医院进行了实习,但却不是为从医作准备,而是为讲好中学的生理卫生课打基础。我从进师院那天起,就牢牢树立了做一名中学生物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