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质量高不高,社会欢迎不欢迎,是学校发展的最终评价标准。邝邦洪校长在《办学理念与治校实战》中,对“突出特色,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索尚创新”的办学理念作了阐释,邝邦洪提出的“以生为本”从“大师、大楼”的增长看到“生”的本质变化,是认识的重大突破,使教育发展观扬弃直观走向科学。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其内涵体现在:工作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价值追求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工作原则是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工作方法是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在学校工作中,要以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这个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围绕成才这个关系学生根本利益的问题来展开。  相似文献   

2.
"以生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理解“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内涵 什么是高校工作中的“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以学生的成才、全面发展为根本。这就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方针,其直接指向“为什么办学,如何办学和为谁办学”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介孚 《考试周刊》2012,(30):146-146
生本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生物课堂中做到以生为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树立开放的教学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观: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调控“以生为本”的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生本理念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关照下,职业教育“以生为本”的探索应包含三个层面,即“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行政理念、“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教育理念和“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新时期高校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实践中,贯彻“以生为本”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大改革。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人为本”的特征和在教学中转化为“以生为本”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价值基础。说到底,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实践就是以生为本,具体工作中更要体现生本为先。以生为本,是职教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生”首先指的是广大学生,“本”指的是发展之本, 即实现广大学生的教育利益、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发展之根本。学生是学校的衣食父母,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的存在与发展。以生为本,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7.
创建“以生为本”榜样学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根本要求的具体落实,深刻揭示出对“为什么办学”这一问题的价值判断。基于学生成长诉求以及高职教育规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提出创建“以生为本”榜样学校,以学生“千日成长工程”为主线,构建发展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经过十年的持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教育评价价值观决定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新时期.我国存在两种鲜明的学生评价价值观:“以分为本”的学生评价价值观和“以生为本”的学生评价价值观。本文在深入分析“以分为本”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评价价值观.并提出了学生评价如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社会课程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以民族精神的铸造为核心;强调社会主体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提供良好的课程环境;强调健全人格的培养,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这些特点,非常有利于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本文从以生为本教学的内涵分析和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探索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完善“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要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黄海燕 《考试周刊》2010,(1):174-175
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六条中.每一条都提到了“学生”两个字。这样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的教学就是把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以生为本”。其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彰显“以生为本”的理念时,实际上也是在实现课程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以生为本”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出发,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研究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体现与深化。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对高职教育创新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工学结合推进、学生考核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凸显“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就要求高职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谈成人高教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和社会构成的,人是人类世界的中心。当今时代,人的价值和人的潜力已经被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与此相适应,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正在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所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一、“以生为本”的理论与现实必然性(一)“以生为本”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以及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21世纪是终身教育的时代,是“学习型社会”,人的不断完善和全面…  相似文献   

15.
古代书院作为我国教育史上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其“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传道而济斯民”的办学目的上,机会均等的教育理想上,“完人”教育的人才培养上,“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严格规范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文章在分析我国古代书院“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要推行“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实现高等教育办学目标;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实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改革高校管理模式,实行人性化管理,保证高等教育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道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和有效保障。要构建道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应以正义作为制度安排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方式;实施多元的管理评价机制;健全教学管理的组织队伍;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一、以生为本 ,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我们认为 ,所谓以生为本 ,简而言之 ,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生为本”与“以物为本”相对立 ,它反对把学校物质条件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追求 ,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以生为本”也反对“以分为本” ,后者片面强调让学生获取知识 ,得到高分。人是一个整体 ,学生的身体与精神 ,精神中的道德、智慧和审美等方面 ,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独立性与分离性。然而 ,它们之间又不是绝对独立和完全分离的 ,而是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中 ,构成一个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邝邦洪教授指出:“以生为本是高校办学理念的核心。”这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的重要意义,把以生为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核心,坚持科学的原则,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孟洁 《文教资料》2014,(34):160-161
目前新课改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以生为本”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而“以生为本”本质上是“以人为本”,本文就从以人为本的四个维度具体阐述“以生为本”,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重要性,为“以生为本”寻找到其“根源”与“归宿”。  相似文献   

20.
陈荣华 《中学文科》2009,(5):100-100
新课程标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笔者从创设开放性问题、设置层次性问题、营造和谐关系等角度阐述化学课堂上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进而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