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尔、波兹曼曾说过,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 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补白     
仲呈祥 《学习之友》2012,(11):17-17
@赵晓:尼尔·波兹曼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滑稽戏。”  相似文献   

3.
教学讲知识而忽略摄入文化信息,造成教学中文化性的缺失,其实质是教师文化属性的自我缺失。只有以真、善、美为根本价值取向,紧密依托进步的文化观念,让教学同时具备一种文化形态、文化体系,成为一种高尚的文化传播行为,它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势不可挡地冲击着我国社会。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货币经济社会形成了文化的商品属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大众文化还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它解构了传统文化中许多原始的价值。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和一种生存方式,大众文化体现了自身的现实性,体现了大众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5.
扫荡西方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更多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氛围和文化语境,并与大众文化对应契合,尤其在电视文化上,体现为一种带有后现代倾向的电视大众文化。其中,“青春演唱组合”现象和“戏说”现象就是这种文化表征中的代表,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6.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旅游作为一种消费活动,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旅游又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或者感受。本文在分析文化与旅游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体验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主流,并对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种文明进程的积淀,学校文化是学校文明进程的积淀。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共识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树立学校形象少不了学校文化,教育形象的延续更离不开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品牌必须灌注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索质是一种文化影响、文化浸润、文化熏陶的结果,学生的素质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研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教研方式与学校文化之间有着血脉关系。而作为我国新的学校文化构成要素,校本教研的核心在于改变已有的学校文化,建构一种适合于新时期师生共同生长的新的文化土壤。因此,关注校本教研文化特征,关注如何建构新的学校文化,就成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乡土,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素质之根本。抓住了乡土,也就抓住了一种文化存在的根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乡土情结”不但作为一种个体生命的心理意识而存在,而且它更渗透进~种社会文化的内容,成为一个民族群体的历史潜意识的积淀。也就是说,它已经归结成为某种观念、某种情感和情绪的原型,在人类文化史上、文学史上的反复地显现和衍变。这些观念、情感、情绪皆可归结到绵绵不绝的乡愁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冲动,成为人类的一种灭性、一种生命本能。而寻找的办法,也就是寻找精神的乐土,寻找失去的家园,寻找遭受惩罚的原…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和其它任何理论文化现象,都是当今人类生活的一种存在,也是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把研究后现代主义划为“禁区”,或者低估或者否定研究它的文化意义,本身就是一种偏狭和封闭的态度。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的涌入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文化的世界性、国际化的色彩也会越来越浓。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日后必定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传统,这一传统的最大特色是向世界开放,和世界其它的文化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文化世界。特定的语言往往与特定的文化密切相连,成为特定民族文化的鲜明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的使用一方面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另一方面,语言的使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从一种语言过渡到另一种语言实际上包含了从一种文化过渡到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人们自小学习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时是与熟悉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步进行的,他们在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也学习了文化。因此,人们在学习使用外语时,也要在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弄懂语法…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技术与视觉文化融合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教育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与传统的文化一起来传承科学知识和人类文明。正是这样,视觉文化与教育技术融合在一起成为历史的必然,并使得在教育文化传播中引起视觉文化新的价值变化与新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3.
高速和复制作为技术最突出的特性,通过与文化信息传播方式——媒介的结合在历史上两次深深改变了人类的文化心理体验,从而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文学观念的革新。在当代电子技术媒介的影响下,个人即时体验成为普遍的审美需求,文学也成为一种文化体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当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有意识的学校管理活动的时候,我们已越来越发觉一批优秀学校之所以能长期保持顽强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正是因为这些学校的管理者能充分把握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才把现实的努力和理想的愿景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文化的驱动力,达成无为而为的境界。本文试图撇开一般意义上的物本管理的概念去解析以人本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文化精神,留住一种永远的学校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5.
学习一门语言即是学习一种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比较各层面的文化差异性应成为外语教学的重点。从色彩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研究其所带有的感情色彩和修辞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湖笔文化的发展以湖笔的发展为基础,湖笔是与其它形式的书写工具、其它地方的毛笔相竞争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在现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湖笔在传统的领域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使湖笔文化不断地向前发展、繁荣下去,湖笔文化附了在湖笔制作上要不断推陈出新之外,还要开拓新的领域,成为人们强身健体、陶冶性情的一种体育活动,成为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课程作为文化的传承工具”这一思想正受到挑战:课程由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主体存在,课程文化正在成为一种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学生在课程文化中主体地位的确定,更加凸显了课程文化的培育价值。课程文化强调对学生的陶冶、解放,强调对人的深切关怀。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注重营造一种合作、对话和探究的课程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当我们一说到汉语是伟大的、是一种具有高度文明价值的语言时,人们马上会举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诗为例,甚至不用举例,这些精美的的诗句就会自动浮现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们已成为我们的文化记忆,成为我们的审美尺度。所以德国二十世纪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说:“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那些优秀的诗人和诗篇,总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交往看犹太民族商业特征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民族在历史交往中广泛地吸收到了其它发达的文化,形成了犹太民族的文化特征,使犹太文化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特别是犹太民族精于理财的商业特征,更是在长期历史交往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