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座     
我们的小单位里,只有一人开车上班。一位退休反聘的老先生,满头华发,也是乘公交车的。老先生是个爱美的人,对青春时的酒量和黑发恋恋不合,但现实是:在餐桌上,他只能喝白水就降压药;到理发店,他更多的是染发而不是剪发。老先生把头发染黑,就等于主动放弃了公共汽车上等人让座的权力。老先生说,年轻人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一开始就写下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题目,编辑、作者和名字有什么必然联系呢?这还得从几件真实的故事说起。一天,某报社编辑部收到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先生的诗稿,自然是很快就发排见报了,并且还加了花边以示重视。谁知第二天那位老先生来了电话,声明那首诗不是他作的,他绝写不出那么浅陋的诗来。经过编辑部的努力查询,最后查明原来是老先生家里的孩子写的,冒用了老先生的大名。这件事老先生是毫无责任  相似文献   

3.
志向     
敝人读书从不熬夜。该睡觉了,再好的书看不完暂先扔在一边。记忆中只有一次是例外,就是该顾执中老先生的《报海杂记》。欲罢不能,用了一个通宵将此回忆录看完。这至少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可书中有个细节却记忆如新。写此书时,当时的顾老先生已八十开外,身兼新华社特约通讯员。晚年的顾老先生定居北京,他是南汇人,又有不少故旧在上海,每年老先生都要在京沪线上来回旅行,见闻一些新鲜事情且有了感触之后,老先生必提笔撰文,一吐为快,投稿新华社。我印象中他有一个名篇就叫《万里环行感想多》。我没有做考证,八十开外仍笔耕不辍的顾执中老先生算不算中国新闻史上的老记者之最?  相似文献   

4.
陈敏 《湖北档案》2010,(7):37-37
小时候,父亲让我向一位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儿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这天一大早,张老先生就来到了东城区档案馆。张老先生老来丧子,为领取国家给予的补助,需要其1974年在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登记结婚的原始凭证。根据他提供的配偶姓名、结婚登记时间、结婚登记街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3,(4):8
<正>近日,抚顺市档案馆副馆长高群和"抚顺7000年"网站创始人卢然,来到抚顺著名文史专家、已87岁高龄的姚云鹏老先生家,就抚顺"千金寨、欢乐园"历史,向老先生一一请教,从而开启了抚顺档案馆与"抚顺7000年"网站联手开展"口述城市历史"的序幕。口述人姚云鹏老先生1926年生于抚顺千金寨,解放前曾做过抚顺《建设日报》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姚老配合抚顺市  相似文献   

7.
全民阅读     
《全国新书目》2018,(7):34-35
一个老先生和他的太太想养一只猫,老先生就出门去找猫。他带回的几百只猫、几千只猫、几百万只猫、几千万只猫、几亿万只猫,最后只剩下一只,这是一只最漂亮的小猫。  相似文献   

8.
档案真管用!     
一对耄耋老人,相互搀扶,颤颤巍巍地来到虹口区档案馆。接待人员连忙站起来,搀扶这对老夫妇。原来他们家住虹口区天宝西路,老先生姓陈。为了给子女解决住房问题,老伴要将户口迁到陈老先生处。可是办理相关户口迁移手续需要出具当事人的结婚证明。  相似文献   

9.
跟叔河先生打交道不算多。老先生闭门著书足不出户固然好找,可老先生时间分分秒秒都宝贵,我辈俗人,又岂敢无事随便去闯他的“三宝殿”?鲁迅先生早就告诫过: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相似文献   

10.
郑关富  楼培 《浙江档案》2006,(11):40-41
我们绍兴平湖调资料,完整地保存在市群艺馆那里,平湖调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先经过调查,在中央档案馆和上海档案馆都有一整套的东西。上海有一位老先生唱的唱片,这位老先生不得了,唱得非常好。我们学的时候,这些老先生没有看到,已经不在了,没有救过我们。我唱的也灌过唱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像材料就是用我唱的。  相似文献   

11.
吴德祥贺信     
值此孙云畴先生九十大寿,学生吴德祥遥拜于加拿大,敬献祝福,祝孙老先生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我有幸成为孙老先生在华东师大图书情报系所带的第一个全职硕士研究生,对恩师三年的指导和教诲,感激不尽,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2.
北京方庄是一个顺风顺水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新闻出版界、文艺界以及外交部、经贸部系统的干部和名人驻锡于此,使这个小区增加了文化含金量。在这个藏龙卧虎之地,常有一位老先生柱杖而行。方庄邮局已经熟悉这位上海青浦口音的老爷爷,从他手中接过来的多是发往京、沪两地的邮件,不用多日,报刊上准有老先生的文章。这位老先生就是著名出版家王仿老先生。他从1939年参加生活书店,一直服务于出版界。更难得的,他是目前尚健在的曾见过韬奋先生的少数几位出版界前辈之一。王仿老在出版、印刷、发行行业都工作过,早年间一篇《门市工作七十二…  相似文献   

13.
初识袁家方教授,是在去年夏天.一天上午,我们的老朋友、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老先生驾到,同时带来了一位他的朋友,个子不高,满头银发,称朱老先生为"大哥".袁教授一出口便妙语联珠,幽默风趣.这两位学者在编辑部办公室你一言我一语,把我们逗得前仰后合.听朱老先生介绍,袁教授是研究北京商文化和京城老字号的专家.我们便马上萌发采访他的欲望.话一出口,袁教授立即痛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14.
客厅里悬着吴小如先生书赠的条幅,来客是编辑,由此知道我和吴老先生的师生之谊,便托我向老先生组稿,请他写一写魏建功。这位编辑编的是魏建功家乡的文史杂志。吴老先生回函说,近时正忙,待明年魏老文集出版再写吧。正欲复命编辑,忽而想,我也见过魏老的,不如先凑一篇,暂作缓兵之计。我在大学读书六七年,见魏老则不超过六七次,而交谈一次也说不上。应该说,我从来没有走近过魏老,只好远眺了。  相似文献   

15.
早些日子,陪一位饱学笃诚的老先生逛书店,见老先生随手取下一部《××宝典》,浏览一番目录,摇了摇头,将书递给我,叹息道:“一只大麻袋!”从书店出来,一直琢磨着老先生的“麻袋”说,心中不禁感慨。现实生活中,麻袋不是公文包,更不是密码箱,当然不是什么精致的物品,多用来装一些杂芜而不值钱的家什,或横架在阁楼上,或斜靠在旮旯里。用它来指喻装帧精美的“宝典”,实在是大  相似文献   

16.
姜老先生患有高血压,平日里服用复方罗布麻片。近日,他不慎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伴咳嗽和哮喘,遂按说明书服用了息喘丸和复方枇杷糖浆,症状有所好转。但不久姜老先生出现头晕、心慌等症,便去医院诊治,经过仔细检查和询问,医生让他停服息喘丸和复方枇  相似文献   

17.
票证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一种购物凭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曾发生过巨大的作用,是历史的见证。近日,我市著名收藏爱好者陶春林老先生,将个人收藏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近百张票证无偿地捐献给市档案馆。陶春林老先生捐赠的票证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有粮票、豆腐票、肉票、棉花票、线票、布票等,这些票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8.
说长道短     
说长道短有感于“不留情面”近日,新华社记者赵兰英专门让撰文感谢巴金老先生对她的批评与指正。她在《走近巴金》一文中用错了“喀嚓”一词。巴金看到后,就不留情面地向她指出来,“喀嚓”一词用得不好,当时骨折他并没有听到这个声响。巴金老先生的“不留情面”给记者...  相似文献   

19.
郭老的对联     
三联一位老先生去美探亲,来信说郭沫若曾为韬奋图书馆题写过对联,可能收藏在上海韬奋纪念馆内。鉴于此,领导上让我利用春节去上海探亲的机会,带上寻访对联原件的任务。在三联老先生欧阳文彬的帮助下,我参现了韬奋纪念馆,并将郭沫若为韬奋图书馆的题词翻拍带回来。  相似文献   

20.
蔡维明 《浙江档案》2006,(11):37-38
2005年,是我国一代化艺术大师丰子恺逝世三十周年。丰老先生一生涉猎学、美学、教育、佛学等多个领域,时当代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学术界对他个人生平厦其学术思想发表过许多研究章及专,一些高校和学术机构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会和研究中心,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但在丰老先生的家乡——桐乡市的档案馆中有关他的档案实物资料还相当单薄。因此.对丰老先生及其子女档案资料的征集自然也就成了我们征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