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高校学术失范、科研不端丑闻的屡屡爆出,高校学术成果的真实有效性引来学术界的不断质疑,其负面效应已经影响到社会对高校科研诚信水平的整体评价。高校学术研究者"自律"的松懈和沦失以及"他律"的外部监管不力是高校学术失信行为频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的"自律"与"他律"互动的学术诚信机制是确保高校学术成果真实性的有效途径。"自律"与"他律"对学术诚信的作用在不同时期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合理定位是保证学术诚信的关键所在。在学术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今社会,部分高校学术研究者的"自律"道德底线日渐消失,在"他律"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传统的"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学术诚信体系难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因此,高校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应定位在建立"自律"与"他律"互动、"他律"为主"自律"为辅的系统的学术诚信"教—监—管—惩"体系,通过系统严密的"他律"教—监—管—惩,实现高校研究者学术诚信的"自律"内控,由此形成高校学术诚信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学术道德是科研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形成良好学术生态环境的重要推动力。高职教师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会严重影响学校的科研风气,阻碍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在分析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成因的基础上,从开展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改革学术评价机制、建立学术监督机制、完善学术道德防腐机构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英丽 《教育科学》2012,28(1):52-56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对22所高校164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已基本显现,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了大学生的整个学业领域,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是较为普遍的失范行为。为此,在净化外部社会环境的同时,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道德规范并加强教育宣传,大学生自身也应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并提高自律水平。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着多样化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自律的原因,又有综合性的社会原因,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欠缺、学术道德教育问题以及学术道德评价审查惩治机制不完善等,基于以上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应从提升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完善学术道德教育、健全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完善学术道德失范惩治体制以及加快学术道德规范的法制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防范与治理。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积极营造崇尚诚实劳动、遵循学术道德、促进学术繁荣、鼓励科研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科研学术道德主题教育"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我对"恪守学术道德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一、学术失范行为的危害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及很多专业技术单位,学术失范行为不断发生,并频频见诸于各种报刊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学术失范成因与治理路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是个体道德水平、社会制度、文化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失范论和文化结构论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成因进行了解读。学术失范之根源在于学术伦理失范,治理学术失范需要重塑学术研究精神,营造崇真尚实、自由独立、创新包容的学术氛围与学术风气,通过制度他律和道德自律,重张学术道德,杜绝学术失范。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学术失范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立足于当今社会现实,对高校学术失范这一现象进行了伦理思考,并深挖了产生根源,进一步提出了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伦理要求和治理对策,呼吁高校师生加强学术道德素质,用严格的道德自律来维护学术的尊严和圣洁,坚决与学术失范做斗争。  相似文献   

8.
受内外因素影响,高校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学术失范问题愈演愈烈,治理学术失范行为既需要内在驱动力,又离不开外在监管。基于国内外学术监督研究概述,从学术活动特征与规律分析着手,分析学术主体行为的特征与策略;区分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不同性质的学术失范问题,构建学术主体自律、高校内部管理、社会中介监督、专门机构治理的多层次高校学术监督体系,架构区别有度的高校学术监督制度与政策;设计科学合理的引导、规范与惩治相结合的高校学术监督运行机制;形成高校学术监督运行机制理论体系,将有效指导高校学术监督实践,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9.
我国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生学术科研的动机、投入、产出以及对学术失范现象的主观认知和客观行为等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的衡量体系;通过对全国24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总结判断当前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基本状况:学术失范行为较为普遍,学术规范认识比较模糊,学术诚信教育和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术失范的实质是道德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传统的道德是一种他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伦理角度而言,首先要培养独立人格,形成自律的道德,其次要改革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要建立监督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有序发展,探寻其成因,并探究监督查处机制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学术监督机制弱化、学术查处机制虚化是当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制度原因,同时从名利诱惑、成本博弈及道德缺失等学术主体的三个角度论证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原因,以期加强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研究,促进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在加强学风建设过程中,高职高专学报因自身工作的特点,它的职责更多的是如何发挥教育功能来提高本校教师的学术道德修养。高职高专学报可以通过科研能力教育、学术规范教育、示范与警示教育等举措,培养本校教师的学术伦理、学术纪律、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学术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学术不端行为内涵的分析,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应从学术研究主体的行为表现、学术研究成果的客体呈现和学术评价的行为表征等三个维度来进行考察。针对当前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要重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期刊协会组织的"他律"制约,要强化自身的"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警示作用,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来,以便更好的防范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4.
学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窗口的性质以及学报编辑的素质决定了学报编辑对本校作者进行学术规范指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目前,学术失范现象形式多样,学报通过刊登稿约、开设讲座以及编辑对初次投稿者的耐心指点、对学术失范的善意提醒、对东拼西凑者的严格把关、对抄袭剽窃的严肃批评,强化学术规范,以实现学报对本校教学科研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学术失范主要表现出社会关注度高、学位论文为“重灾区”;涉及范围广,涵盖多类学校多种学科;隐蔽性强,检测排查难度较大等特征。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成因主要有:部分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不足而“另辟蹊径”,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导致“漏网之鱼”,不良学风感染下科研工作“畸形取向”,功利主义社会思潮影响研究生价值选择,发达的信息技术为之提供了“便利路径”。解决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可以从增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健全失范惩处制度,完善学术评价、监督机制,营造良好学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信息技术管控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变革带来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导致了制度建设的滞后。故而一方面道德诚信不断下滑,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道德调整机制的局限性尽显,另一方面,制度却始终缺位,从当前学术不端立法现状出发,建议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消除立法矛盾和立法空白,建立多元化的法律规制机制,强化执行力,确保法律实效。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学术行为失范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学术能力的欠缺,表现在学术积累厚度不足、学术训练强度不够、学术交流质量不高等方面。对此,研究生应重视学术积累、提高积累效率,树立学术信心、勤于学术训练,培养学术交流能力、注重学术交流效果。这样,既有利于强化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也有助于减少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18.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作为新时代加快推进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一种内省、内生性保障学术自由向善发展的规制方式。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问责,其具有惩罚性、报应性、互动性与救济性等特征;伦理学依据、事实依据以及法律依据是其在实践层面的依据指向。文章在论证问责逻辑构架分析标准的基础上,基于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依据、问责程序以及责任类型构建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内容构架,这符合学术治理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9.
In the context of college admissions,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differential prediction of first‐year grade point average (FYGPA) by gender could be explained by an omitted variable problem—namely, academic discipline, or the amount of effort a student puts into schoolwork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a student sees him/herself as hardworking and conscientious. Based on nearly 10,000 college students, the current study found that differences in intercepts by gender were reduced by 45% with the inclusion of academic discipline in a model that already included high school grade point average (HSGPA) and ACT Composite score. Moreover, academic discipline resulted in an additional 4% of variance accounted for in FYGPA. Gender differences in slop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regardless if academic discipline was included in the model.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utility of taking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when making college admission decisions. Namely, the inclusion of noncognitive measures has benefits that are twofold: increased predictive validity and reduced differential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20.
学术不端行为通常被看作是道德建设问题,这种看法意味着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识,是一种自主的道德行为;但是根据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学术不端行为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在整个建构因素中,主要涉及到制度制定者、科学社团、学校、研究者、媒体等6个因素。它们都可能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触发因素,但是不同因素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并不相同。所以面对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首先要抓住主导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