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理论上认识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必然要求执政党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基础上,坚持依法执政,保证党对国家权力和社会事务的核心领导。还应明确在总揽全局的意义上,既不能党政分开、也不能党政合一,而应该规范各自的职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把新时期的党政关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上认识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必然要求执政党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基础上,坚持依法执政,保证党对国家权力和社会事务的核心领导。还应明确在总揽全局的意义上,既不能党政分开,也不能党政合一,而应该规范各自的职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把新时期的党政关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3.
战国农业政策是在当时各国面临严峻的“耕”“战”压力下,为达到“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而推行的以国家授田制及其配套措施为内容的制度革新措施,它不仅造就了广泛的个体小农生产阶层,还确定了国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政策制定、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生产组织及个体小农保护的身份,由此确立了国家政权和个体小农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对战国社会变革和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结构的演进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累世同居大家庭在宋代受到特别的眷顾。封建统治者借助于大家庭的存在维系其基层政权的稳定,得到政府旌表和支持的大家庭则在各个方面不遗余力地为政府效力,并借助于国家的力量维持家族的发展和壮大。但当大家庭妨碍到封建统治时,统治者则毫不留情地将其分家。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众化的霸权性扩张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甚大,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发展国情生产并使用民族性化产品。  相似文献   

6.
7.
全球化经济浪潮中迎采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学术明星现象是大众文化发展背景下的一个新的现象,它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学术明星现象既体现出大众文化媚俗的特点,也代表着大众文化发展的转向,预示着大众文化向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是目前中国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而大众文化中喜剧性、游戏性娱乐文化尤其势头强劲。它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有明晰的发展线索,这就是从“大话”到“恶搞”。它取得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其中的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尤其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它的文化精神是尤其需要反思的。  相似文献   

9.
东方卫视的“非常有戏”节目采用真人秀的形式邀请各界名人来登台唱戏,为戏曲文化的大众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节目通过参与明星们的亲身演绎将离大众生活比较远的戏曲通俗化,既发挥了节目应有的娱乐性,也为娱乐注入了相对深厚的文化营养,达到了戏曲文化传播的目的。同时还成功地在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找到了一个雅俗共赏的结合点,为大众文化的良性发展开辟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的语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市场经济伴相伴而生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要,但到这种文化形态并非“大众的文化”也不是“文化的大众化”,更与延安时期以来所谓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文艺”林相径庭,而是一种与西方“文化工业”同质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从大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审美文化分层流变的发展轨迹中 ,大众文化的兴起促使了审美风尚的转变。在它的影响下 ,生活的“审美化”图景 ,已经非常鲜明地体现了 90年代社会审美风尚转变的总体面貌。而世俗性、娱乐性、形象性、体验的视觉化则构成转变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畅销书”(Best Seller)一词是舶来品。在我国,畅销书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新生事物。本文试图从界定畅销书的概念入手,浅析畅销书随大众文化而产生的时代背景、畅销书的多元化以及如何理性看待畅销书阅读。  相似文献   

13.
建党九十年来,根据执政主体不同,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权关系的历史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北洋政府时期的反叛与革命,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对抗、合作与替代,新中国成立后的执掌国家政权。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可以得出的重要启示是: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有能力担当领导国家政权这一重任是准确把握党与国家政权关系的重要前提,而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是完善党的领导和促进国家政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与工业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工业文明过渡到信息时代,大众文化出现了新的特征。它先是印证了福柯所说的"规训"社会设想,同时又以抵抗的方式颠覆了规训;在信息时代,数字影像和"虚拟现实"使得大众文化成为多种力量"角力"的场所。文章以数字影像时代的大众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大众文化的霸权与整合、现实与虚拟、宰制与抵抗,以期对大众文化作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已发展成为大众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向国家意识形态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探寻国家意识形态向大众文化转化的更为有效的途径和应对挑战的策略。大众文化中客观存在的民族心理和大众快乐政治学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化及其社会整合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研究史上一直存在两个还原主义思路: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者鲍德利亚等持悲观主义论断,把大众文化当作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控制和欺骗,把大众文化还原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异端瓦尔特·本雅明、文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约翰·菲斯克等持乐观主义的态度,把大众文化还原为大众的文化,是大众对统治阶级的反叛和颠覆,这些理论家把大众文化当成下层反对上层的武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实现了大众文化研究的转向,这种理论把大众文化当成意义斗争的场域,不能把大众文化简单还原为统治阶级的文化也不能简单还原为被统治者的文化;厄尼托斯·拉克劳和斯图亚特·霍尔的“连接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还原主义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进一步实现了大众文化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的一种工具,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行动者是在其自主性与文化的强制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向,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转变。这一文化的转向有助于消解之前一直存在的文化隔阂,使一般行动者能更好地达成主体实现。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的组织化是一个同全球化互为因果彼此促进的历史进程,其标志为国际组织的繁衍并活跃于国际事务的所有方面。根据国际组织的基本理论,对“超国家”国际组织的提法及对其成立标准的界定,应着眼于当代宪法确认的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权力积极让渡与接替关系这一明显发展趋势。据此,所谓“超国家”的国际组织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物背后的精英文化蕴藏着先人的思想精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精妙绝伦的国家宝物中寻求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借助大众传播手段,《国家宝藏》转变了受众参与方式、拓宽了受众收看渠道并赋予了受众收视自主权,使得文博领域的精英文化一改往日高深、肃穆的姿态。节目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和技术性的特点与优势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与支持,成功实现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演变与整合。  相似文献   

20.
“西北问题”是指制约西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如何破解“西北问题”这一难题,加快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决策层、理论界乃至普通民众关心的问题。而政治学视野中的“西北问题”,首当其冲的一是国家政权系统对西北治理的状况;二是西北地区治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