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上《草原》这一课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时,我故意讲了这么一句错话: “读了《草原》全文后,我想,既然课题是‘草原’,课文的中心就该是课文的第一节,因为这一节是描写草原景色的。同学们同意我的想法吗?”稍停,一个优等生站起来发言了:“应该先确定中心思想,后确定重点,不能根据课文题目来确定重点段。”我佯作争辩:“那好,我先确定中心思想:本文  相似文献   

2.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3.
这是全国优秀青年教师陈建先在广西南宁市上的一节苏教版阅读教学课。本节课在处理理解内容与语言实践的关系,淡化分段、概括中心和必要的理解文章结构,领会中心思想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教师的积极引导的关系等方面将会给我们以诸多的启示。教师由当天在礼堂舞台上课这一“课堂”的特殊性入手引入课文《特殊的葬礼》的学习。读课题。学生正欲对课题质疑,教师提示学生先不急于质疑,而是读课文,从课文中自行释疑。师:读了一遍课文后,原先想质疑的问题解决了吗?生1:我原先想问《特殊的葬礼》为什么是“特殊”的,读课文后,我已经知道了是…  相似文献   

4.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草原》,(边说边板书课题,接着出示草原、羊群的彩图。然后边指彩图边对学生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了解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 2.全班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 (1)草原的景色怎样?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听了一节语文课,课题叫《桂花雨》,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一位教师讲《美丽的草原》。草草读了一遍课文,教师问:美丽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学生异口同声:是美丽的!再问:草原上有什么?答:草、鲜花、羊群……几分钟就把课文讲完了。接下来,教师问:谁能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于是,有学生上黑板画画;又问谁能用歌声把它表现出来?于是,有学生到讲台前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最后问:能用舞蹈表现吗?于是,几个孩子跳起了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  相似文献   

7.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如何将这篇说明文讲得生动活泼,成为我研讨的课题。在专家的引领下,我对课文进行反复研读,在一遍遍的细读后,终于发现了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执教了一节研究课——《我喜欢小动物》。 该文选自著名作家秦牧的《童年二忆》之一《小动物》,编人课文时,课题改为《我喜欢小动物》,并对原文的最后两节做了些改动。课文结构层次清楚,紧紧围绕“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一些有趣的事。也做过一些蠢事”来展开叙述。课文的重点是介绍蠢事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记得前年刚刚进入广州外国语学校的时候,教科室安排我讲一节校级公开课。一位同事建议我讲《长亭送别》,但我觉得自己好像讲不出什么东西来,于是选择了《等待戈多》。当时学生和老师都很费解:为什么选择那么难又那么长的一篇课文来讲公开课。孙绍振  相似文献   

10.
万玉莲 《宁夏教育》2000,(10):33-34
小学语文五年制第九册第五组课文由导读、课例(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组成。本组课文是围绕景物描写选材的:《古诗两首》描写江上的美丽景色,《鸟的天堂》写大榕树的美丽及奇特,《草原》描写了草原的美丽和民族风情,《镜泊湖奇观》讲的是镜泊湖景色的奇美、壮观。这四篇课文都是围绕“  相似文献   

11.
深圳名师石景章先生曾给我们上了一节颇有启示的公开课。这节课的课题是《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一篇讲爱国主义的经典课文。很多教师都认为这是一篇很难讲的课文,因为这篇文章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偏长,并且如果紧扣爱国主义这一主题来讲的话,很容易陷入"语文课变成德育课"的困境。为此,我们特别恳请石景章老师为我们示范如何教学这一课。这节课上得可谓精彩纷呈,教学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是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无论在遣词造句,还是在思想内涵等方面,都超出了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理解能力。教学这类课文,如果一味追求讲细讲全,挖掘微言大义,结果只能是教师口舌干燥,学生知之甚少,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我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注意尝试和运用模糊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模糊化手段解释词语的含义 《草原》是老舍的名篇,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草原上行车十分洒  相似文献   

14.
像无数次走进课堂前一样,我对怎样上好《草原》一课作了认真的准备,因而走上讲台的我充满了自信。然而,课堂上学生的状况却与我的预期相反……其实,开始对课文的导入还不错。为了勾起他们对草原的向往之情,我是很费了一番脑筋的。听了他们对草原的想法后,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特意从家里带来的腾格尔的MT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所有的同学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有的嘴里还轻轻地哼着,一副心驰神往的样子。MTV一看完,我又再次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许多同学神情激动地发出感叹,连班上那个最胆小的男生都举手发言道:“我真想马上到草原上去骑马。”群情激昂之际,我趁热打铁,请大家欣赏老舍笔下的《草原》,导入了课文。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记叙了作者初访内蒙草原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族兄弟热情接待的情况。这篇课文的教学必须根据教材要求,抓住重点训练项目“初步理解课文中所讲的事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读和训练。 《草原》一课描写的环境有两个,一个是草原的  相似文献   

16.
理线索析重点明道理──《争吵》教学设想杨红雨一、理清线索,掌握主要内容课文篇幅较长,首先可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带着有利于抓住主要内容的问题自读课文:“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争吵?(1一4节)争吵后两人各有什么表现?(5一8节)争吵怎么解除的?(9一13节...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节公开课,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一位教师执教《祝福》,讲一段课文,放一段电影《祥林嫂》,讲述和放电影交互进行,学生很感兴趣,听课的教师中也不乏称赞者,认为多媒体教学代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对此我  相似文献   

18.
曲英霞 《成才之路》2010,(23):50-51
一、出现问题 一位老师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师:你们到过草原吗?生:没有。师:我也没有到过草原。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主题与背景接到区教研员的任务,要我和同组备课的王老师一起讲一节区级公开课,指定上课篇目是《老王》,并且还要体现初高中衔接的主题。我一时诚惶诚恐,更多的是不安和忐忑。从未教过初中语文,更不知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区别在哪。更要命的是《老王》这篇课文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我再上一遍学生是否再有兴趣听呢?我教这篇课文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20.
第五组本组教材包括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其中,讲读课文《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教学的重点是分清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静态,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动态,分别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学时可凭借思考·练习一至三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讲读课文《草原》,讲作者初到草原,侧重描写草原景物的静态;讲快到公社和主客会面,侧重描写草原上景物和人物的动态。本课教学,一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这样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