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以人为本”的教育本体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为本”对教育提出了人本的哲学命题,教育哲学的人本就是“人之为人”。大众化、国际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本体研究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当前,教育向大众化转换,我国教育哲学本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值得反思。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确立“人之为人”的教育原则,抓住“人之为人”这个哲学的本,这对当前“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话题之一。要了解“以人为本”的真正哲学意义。我们应批判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三种人性模型(道德化的人性模型、理性化的认知化的人性模型和本能化的非理性化的人性模型)的基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从而给“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的建构,让“以人为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当代哲学的价值转向提供了新的视角,帮助我们从哲学层面深入领悟“以人为本”的内在吁求,理解教育领域内“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并思考现阶段教育如何创造性地践行“以人为本”,以提升教育“以人为本”理论与实践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思想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时代要求我们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学校管理实践中。文章从哲学视角入手,探究了“以人为本”的内涵,论述了其在当代初中学校管理中的意义,并论述了基于“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学校管理方法,希望可以为初中学校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群众体育实施“以人为本”的意义和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群众体育实施“以人为本”的途径,以期树立新的、科学的体育发展观,促进群众体育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从“以人为本’的哲学含义谈起,进而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含义,重点阐述了“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作者十几年来坚持对卡尔.马克思哲学给予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的解释,受到了诸多同仁的批评。该文综述了我国五十多年来哲学界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遭际,并答复了诸位同仁的批评,最后坦白了自己是怎样从“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体”的“实践心本论”,承认了自己犯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可能错误。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哲学理念,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意义重大。文章从管理学视野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不同层面出发,论述了“个人”角色在“全面发展”中的主体与主导地位。同时,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背景下,论述了社区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将有更大作为与贡献。  相似文献   

9.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渊源和内涵 “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专制和神权统治的产物。费尔巴哈在他的《哲学原理》中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核,第一次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哲学口号。费尔巴哈人本哲学与后来的人本主义思潮虽然有其差异,但基本内涵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也可寻见“以人为本”思想的痕迹,儒家的教育思想中.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散悟和漫谈的方式交待了作者的哲学心路历程,坦白了作者时下的哲学玄思断想。作者在卡尔.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启迪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人心为体”的“实践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对几十个当代哲学的重大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实践唯心主义”的理解和了悟。  相似文献   

11.
基于酒店“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阐述酒店“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分析了酒店“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酒店“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即从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满意体系,加大“以人为本”的培训力度,建立“以人为本”的酒店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终极关怀人的哲学。“以人为本”始终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以人为本”就是指人是现实世界之“本”、价值之“本”和历史之“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从提高执政党能力的角度提出的,但对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仍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方法论意义。“以人为本”是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发展”为其研究指明了 方向,“协调发展”是其研究必须树立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其是否具有科学性的关键所在,开放的发展现是 其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有着共同的思想渊源,哲学基础和价值目标,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与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不仅与“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而且是重要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西方哲学中有几次“转向”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几次“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使得一个系统的现代文化哲学得以建立起来。具体而言,维柯、赫尔德、卢梭试图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因而分别提出了哲学的“语义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民族学转向”,而恩斯特·卡西尔则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转向”,把符号思维确立为哲学的新原则,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哲学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哲学基础。文章针对我国现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忽略“以为人本”理念的表现,分析其成因,并对“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与完善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时代、经济、社会以及自身发展对创新的呼唤,“以人为本”的创新思路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教育哲学观,为教育创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教育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为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区别于旧哲学的人本主义思潮,因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同时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具有的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贴近”是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证,它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本文从理论到实践、社会化与主体化的双向互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育人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等层面分析论述了“三贴近”的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从其最本质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文章试从“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以及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等方面对“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