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通过对专业化分工理论的回顾,认为如果从分工角度考察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交易网络的扩展。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化分工视角进一步分析了市场中介组织的演进机理。市场中介组织正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人们为降低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交易成本和获取由专业化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4.
专业化分工机制的缺失是导致福建省产业集群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壮大我省产业集群,首先应该构建一个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因此,必须重视分工协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劳动分工看作为一种获得收益递增的内生增长机制.在这里,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和艾林·杨的产业分工思想对我们今天在思考产业集群中专业化分工的问题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空间集聚是微观主体在区位选择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微观主体间的分工是促使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借助分工视角的分析框架来探寻从区位选择到空间集聚的逻辑路径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研究得出,微观主体选择集聚是为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相互之间的分工,而集聚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关键在于集聚所在地的硬、软环境是否有利于微观主体之间形成协调的分工网络。 相似文献
6.
创业投资的发展在区域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即区域集聚特性。国内外创业投资的发展都具有区域集聚性,通过对国内外创业投资集聚现状的分析,借助共生理论中的互惠共生理论,对创业投资集聚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创业投资弱集聚地区发展创业投资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密切相关.基于行业和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表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在整体上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但对本土企业的R&D投入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体现为R&D资源从创新系统中的一种“漏出”.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对低层次的外围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高层次的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国代工企业须注重提高吸收能力,强化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政府应营造相应的政策环境,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强FDI与本地经济之间的深层次联系,逐步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对进口中间品的替代. 相似文献
8.
分工专业化与模块化效率分析--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模块化的本质是从复杂性系统中分解出标准部分,就一个产业系统或产品系统而言,产业模块化乃至所谓的新产业模式“大规模定制”,都是专业化分工的演进结果,同时也是以专业化分工为理论本质、以专业化分工演进为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加工贸易的关系及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所面临的问题,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提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实证研究——生产要素集中的规模收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内涵的界定,本研究引入带有科技进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生产要素的地理集中及其规模收益递增入手,通过构建产业集聚判定的模型框架,对其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已具雏形,但部分高新区产业集聚质量不高的问题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新区产业集聚实证研究:生产要素集中与规模收益递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5):106-112
基于对我国高新区产业集聚内涵与实质的界定,引入带有科技进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生产要素的地理集中及其规模收益递增入手,通过构建产业集聚判定的模型框架,对我国部分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已具雏形并呈不断加强的趋势,但部分高新区产业集聚质量不高的问题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集群机制的民营科技园成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民营科技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简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论述了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机制、交易费用机制、知识溢出性机制和资源吸纳机制对民营科技园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产业集群机制理论解释了民营科技园的成长机理,从而为政府制定促进民营科技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将具有空间报酬递增属性的产业集群现象纳入复杂性分析框架之内,发现包含集群的产业经济系统的空间网络拓扑结构具有动态无标度特性,产业族群通过具有增长性与择优连接性的空间行为形成分工性产业集群,而产业生态系统的进化是有效资源丰富性逐渐得到提高以及由此引致的分工逐渐深化的功能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在特化分工模式下,产业族群的组织设计遵循最大功率的理性路径择优原则、以地理集聚的空间组织行为达到提高有效资源利用率的效果。在产业经济系统从无序的热力学分支进入到有序分工的耗散结构分支以及产业族群空间择优的过程中,包含有历史的、制度的等偶然性因素的存在。报酬递增经济系统中的集散作用意味着主动权。掌握主动权的国家或区域经济是相对安全的,不掌握主动权的国家或区域经济中存在着隐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产业群的基本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许多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域地理、气候、资源等余件的制约,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许多有竞争力的产业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形成某种形式的产业群。本文将各种产业群划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两种,并揭示了产业群的成因,从行业规模经济外部效应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群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19.
论文使用USPTO1976年至2006年的专利引文数据库,以波士顿生物技术产业集群为背景研究了集群技术结构.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密度、中心度、中介度、派系等指标研究集群技术结构.研究发现大学、医院和企业皆为集群主要技术源;企业有很强的技术中介作用;次级群体之间存在着较频繁的技术交流并形成小团体,小团体中医院拥有最多的专利,医疗设备企业则起着关键的技术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促进创新的边界条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知识交换是集群知识创造能力的核心点这一观点,系统分析了产业集群内知识交换的前因、使能和效率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集群知识创造能力的生成机制的框架,认为集群并不必然导致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分析了集群知识创造失败的几种类型,结合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实际,认为集群产品知识宽度过窄、过度模块化、缺乏基于通用核心技术的关联产业、缺少合作导向的领导企业及相应的制度化规则,以及由此引发的同质化竞争与合作的限制效应等,是抑制我国制造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