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荒田“闲话”式杂感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置身其中”的草根性,二是浓浓的闲适意趣。写“俗”、入“俗”、品“俗”的“世俗书写”,植根现实土壤深处而深刻剖示人情世态,处处见大雅,在人腥气、土腥气与烟火气之中,氤氲着书卷气。  相似文献   

2.
刘壎是宋元之际著名的文士,《隐居通议》选评历代文人的文章,以此来表达他的文学见解:提倡文法的应用,注重脉络条理、结构统一;将风骨、简严、自然视为文章风格的指归,并提出"揫敛"的方法;散文内容上,强调根据性理、祛腐趋新;重视散文史论的提炼和总结,首倡"江西(文派)体",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对《故事新编》的重读认为鲁迅在这部现代历史小说中,对中国传统的历史及文化的神圣性、崇高性进行了一次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消解。  相似文献   

5.
廖肇银 《江西教育》2003,(14):15-16
记者:教育是多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所谓“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最重要的还是思想。如果忽视了思想,忽视了创造,必然导致教育的萎缩。前不久,在教育部课程评估小组对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的一次评估中,有专家指出,现在教师最欠缺的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6.
叙事心理治疗通过对生命故事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完成了存在主义主张中对个体自我生存及价值探寻的关注.在治疗中,来访者受到治疗师的陪伴和接纳,并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情境中完成自己故事的叙说、意义赋予和检视,并且通过对自己现实生存意义探寻欲望的驱动,完成了回归"更好的自己"的故事重构.文章通过对来访者在叙事治疗中经历和体验"自觉""自省""自悟"历程的分析,探索了叙事治疗在存在主义取向影响下的实施以及来访者与治疗师在存在主义叙事观下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解构主义批评理论中意义不确定性论,对20世纪美国"非正式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诗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分析,指出诗歌中大量隐喻、提喻的使用彰显了诗歌语言意义的模糊性,从而使得诗歌主题在语言本身所产生的多义中得到解构。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的文化翻译是通过文化输入和文化建构,在目的语文化中再现源语所承载的文化功能的过程。不同的文化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心理图式、构建出不同的文化框架;这赋予了译者新的角色——文化协调者。传统的解码-编码方法已不能满足文化翻译的需求。本文从文化框架出发,认为文化翻译必须根植于文化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解构源文化框架,源文化与目的文化之间的框架转换,重构目的文化框架;其中框架转换是整个翻译过程的核心,主要通过归纳、删减、曲解这三种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过程可以说是文化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以"他者"视角重新审视自我文化,打破原有文化思维模式,对自我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构",同时逐渐消除排斥性认同,吸纳他文化中的新文化元素,对自我文化做系统性文化调整,以实现自我文化的"重构"。这是跨文化移情的过程,也是文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在8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的。她的“人生三部曲”系列作品(《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有的学者认为,池莉的创作在于解构,而我认为她的作品更多的在于一种建构。以这个系列作品为中心,池莉在这期间的创作,建构了一种不同于古典爱情的爱情模式。这种爱情模式的特点,是将现世生活的一切甜酸苦辣、喜怒哀乐,都看作是世俗人生爱情经历的一些无法回避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从中去体验爱情的意味,了悟爱情的真谛。从而达到其重新建构爱情的目的。这种建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显然是与现代性的建构联系在一起的,是以解构过去的爱情婚恋观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12.
寓言散文真正被重视,并臻于成熟是从柳宗元开始的,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寓言文学的形成。柳宗元的寓言散文丰富了古代散文的种类,为后代作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天地。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诗,寄寓世相悲苦和人生理想于山水意象中,诗歌语言具有很浓重的隐喻意味和象征色彩,从而营构了语言隐喻抒情方式,写意性画面构造,冷峭沉郁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4.
刘峻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其文数量不多,体裁较少,但文学价值颇高。具体来说,刘峻骈文较重文采及对仗、用事等形式技巧,言辞激切,说理透辟,抒情真挚而深刻。  相似文献   

15.
柳诒徵诗歌内容丰富,描写所及,或时代遭遇,或欢庆胜利,或歌吟山水,或赠答酬唱,或祝寿凭吊,或关爱图书,或对外交流,由此折射出时代变幻之风云。他的诗歌具有儒家诗学“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精神品格,蕴含“雄浑圆健,充实光辉”的艺术风貌,呈现出我国自乾嘉学派以来中国诗坛所形成的“学人之诗”的审美特征。此外,他的崇尚“诗言志”、倡导质实诗风、不因人废诗的诗学思想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散文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创作趋向体现在问对、十骚和游记中,具有共同的务奇趣味。问对体好虚拟构思,并在夸饰铺述中求奇;十骚体则充满突兀之气,在怪僻中作奇;山水游记则在自适山水中,表现出柳宗元的静心好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柳宗元散文句法的分析,明确柳宗元的古文实际上与骈文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古文句法具有骈散结合、质朴与华丽共存的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他的主张有一定的关系,这说明文体的演进是相互影响的。这种状况反映了中唐骈散相争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8.
唐代古文运动作为一场文学革新运动,指导并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作为与韩愈并驾齐驱的古文运动的领袖,柳宗元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开创了古文运动的新局面。柳宗元辞赋创作也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有了新的面目:首先是辞赋创作纳入"文以明道"的理论关照;其次是辞赋文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