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闽西客家地区龙狮运动是客家武术的精华,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制约,龙狮运动的发展进入到了瓶颈阶段。文章通过研究应结合龙狮运动自身价值及闽西客家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以自然旅游为依托、以民俗活动为载体、以龙狮运动进高校为契机,加强龙狮运动与客家民俗活动、闽西文化旅游建设及教育的结合度,从而促进龙狮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肥胖学生减肥健身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生群体中的肥胖学生的减肥健身活动作了初步探索,从为应通过运动、营养及行为改变三种方式来进行,并制定运动处方,估算出每日应活动的强度、耗热及摄入热量标准,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减肥健身办法,并以此作为肥胖学生体育课是否合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业余高山滑雪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松  王兵 《冰雪运动》2005,(4):29-30
通过对业余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赛前观察与赛后访问调查的分析,论述了准备活动 的作用和赛前准备活动过程中应用科学系统.准备活动方法的重要性.在高山滑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做准备活动时要依据运动项目及技术特点、运动能力、生力和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练习,决不可以盲目模仿他人的准备活动.应通过比赛和训练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准备活动,以适合比赛的需要,为比赛的发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运动员运动技能的自我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主体,运动训练过程必须以运动员为中心展开。在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运动员运动技能的自我改造活动,教练员应充分尊重、鼓励并合理引导运动员的运动技能的自我改造活动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大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运动场所不足、运动器材短缺和运动兴趣不足。同时提出云南省高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加大对体育场所及器材的投入,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运动项目、活动内容的选择 运动项目、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根据锻炼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个人爱好及客观条件而定,其中长跑是冬季较好的锻炼项目之一。进行长跑运动能使人的吸氧量增加,使人体内糖和脂肪等物质得到消耗,进而转化成生命所需的热能,同时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体内的毒素随汗液及其他排泄物排出体外,从而增强人体各器官的机能。 二、运动着装 冬季气温较低,为了预防冻伤,要穿柔软、轻便、保温性强的运动服装,鞋的大小应合适,以免引起足部疾患。在不影响运动的情况下,可戴帽子和手套。运动后注意保暖,及时…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中引入毽球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毽球运动是一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证了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中开展毽球运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结果显示,毽球运动是十分适合于青少年运动的体育项目,在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孙晖 《体育师友》2015,(1):33-34
冬季是大好的锻炼时光,但寒冷天气给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学生变成了"冻"人,运动积极性不高、缩手缩脚、易受伤、运动效果较差。就这种客观存在的现状,文章认为有效开展冬季校园体育活动应遵循其独特的季节性,主要体现在运动项目甄选要应时而定,组织形式要应需而变、学生的兴趣态度要应情而升、活动安全的保障要应项而别。只有这一切都能贴合冬季的实际天气情况,才能让学生从"冻"人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我国的冰雪运动将迎来宝贵的发展契机,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冰雪运动进校园将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良好的举措,冰雪项目的普及应注重冰雪文化的营造,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营造校园冰雪文化的积极作用及国外发达国家校园冰雪文化营造进行分析,整理国外发达国家的营造方式并分析其营造特点。提出以下对我国校园冰雪文化营造的启示:(1)我国应积极探索冰雪运动文化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学习,努力搭建冰雪文化成长平台。(2)我国应结合自身情况创建必要的冰雪运动教材供学生学习、使用。(3)在学校中适当开展冰雪运动的相关集体活动、冰雪运动竞赛,丰富校园冰雪活动、烘托校园冰雪文化,起到引导、促进作用。(4)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积极设立冰雪运动校队、社团,给爱好冰雪运动的学生提供成长的环境,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利于冰雪文化的传播及冰雪运动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论证分析等方法,对近年日本在促进少年儿童校外体育活动方面的措施进行研究.其发展少儿校外体育措施包括:利用社区运动俱乐部开展少儿体育、开设社区儿童教室、组建运动少年团、拓宽运动健康知识普及渠道、充实少年儿童户外体验活动、针对少年儿童开展的家庭体育等.在借鉴日本相关举措的基础上,对我国少年儿童校外体育发展提出了建议:社区应成为少儿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应建立具有广泛接纳性的少年体育团体;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户外体育活动机会;拓宽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发挥父母的启蒙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邵瑞奇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4):35-36,38
蛋白尿具有肾毒性,会刺激多种炎症介质、免疫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蛋白尿属中医“尿浊”之范畴,过度运动所致的肾虚、湿热、血瘀是运动性蛋白尿产生的中医病机。蛋白尿与湿、热、瘀是运动性疲劳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疲劳中导致肾气亏损的发生途径。提示疲劳恢复要补清并重,防治湿、热、瘀等实邪,并注意用微观指标弥补宏观辩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侯捷  曹扬  宋牟晟 《体育科研》2021,42(4):75-84
为了迅速反映市民体育消费领域关注点、及时预测体育消费趋势,采用文献资料法、组合评价法,系统梳理和归纳体育消费热点的相关研究,设计了预测市民体育消费趋势的通用工具与方法。从网络舆情视角通过细分热流、定义热度、发现热点、追溯热源4个步骤对热点进行逐层推演,并以上海市某月的舆情大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发掘热点的基础上使用猎酷法总结热点特征、预测体育消费趋势,探讨了体育消费热点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热能消耗的特点,结合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的功能和特点,就如何在体育运动中科学、合理补充营养做了系统分析,并提出正确补充营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其热环境直接影响到运动人体的舒适健康和运动效果。为了获得运动人体热舒适,需维持人体与环境热交换之间产热和散热的动态传热平衡。夏季舒适的体育场馆热环境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空调能耗制冷,由此可见,体育场馆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以1200名在西安某高校体育场馆内进行羽毛球活动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监测大学生经过羽毛球训练后的生理参数以及对热舒适、疲劳感觉的评价,利用SPSS 23.0和ORIGIN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客观和主观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不同环境温度工况对运动人体热舒适的定量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学生的舒适感受、疲劳感觉认知以及生理参数存在交互作用,形成热感觉满意率、疲劳感觉满意率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同时,以运动人体平均皮肤温度、血压、心率三类评价因子表征生理参数,进而反映体育场馆环境温度对其的显著性差异。通过兼顾运动人体热舒适和疲劳感觉满意率的综合影响,提出舒适的环境温度参数推荐范围,较国家标准中的室内空调环境温度的低限制值提高了2℃,有效降低了体育建筑夏季空调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伴随北京承办2022年冬奥会,对冰雪体育旅游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国内有关冰雪体育旅游的核心期刊29篇、冰雪运动期刊21篇与硕博论文33篇,从概念界定、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四方面进行归纳和评述,旨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概念界定未能在学术界达成共识,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研究视角维度与深度不够,重复研究过多,结论观点缺乏创新。围绕奥申委提出的3亿人上冰雪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势必掀起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热浪,会触动冰雪体育旅游的科学研究更加深入、全面。  相似文献   

17.
Science and the major racket sports: a review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major racket sports include badminton, squash, table tennis and tennis. The growth of sports science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acket sports in recent years have focused attention on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this has led to a more detailed study and understanding of all aspects of racket sports. The aim here, therefore, is to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to racket sports. The scientific disciplines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nutrition, notational analysis, sports biomechanics, sports medicine, sports engineering, sports psychology and motor skills are briefly considered in turn. It is evident from these reviews that a great deal of scientific endeavour has been applied to racket sports, but this is variable across both the racket sports and the scientific disciplines. A scientific approach has helped to: implement training programmes to improve players' fitness; guide players in nutri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play; inform players of the strategy and tactics used by themselves and their opponent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skills;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equipment on play;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from racket-arm injuries. Racket sports have also posed a unique challenge to scientists and have provided vehicles for developing scientific methodology. Racket sports provide a good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aerobic and anaerobic metabolism and the effect of nutrition, heat and fatigue on performance. They have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solutions for multi-segment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racket arm d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shots, which have contribut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both performance and injury. They have provided a unique challenge to sports engineers in relation to equipment performance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player. Racket sports have encouraged developments in notational analysis both in terms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ategy and tactics. Racket sports have provided a vehicle for investigating fast interceptive actions, hand-eye coordination and perception-action coupling in the field of motor control. In conclusion, science has contributed considerably to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racket sports, and racket sports have contributed to science by providing unique challenges to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8.
孙昭君 《精武》2012,(24):92-93
针对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选项课这一热点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山东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选项课选课动机与依据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体育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加快我国高校选项课进程,优化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热及运动条件下应激反应激素变化与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有关热条件下应激反应激素变化与免疫反应、热环境下运动身体激素变化及免疫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与综述  相似文献   

20.
淮北市体校"中国式"摔跤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参加2000年全国体育大会山东预选赛的淮北市体校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调查、访问;对当今淮北市体校中国式摔跤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项目在淮北市体校存在与发展的特点.探索淮北市体校中国式摔跤发展对策.以达到推动淮北市体校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力求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