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务院2005年5月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航海日是由中国政府主导,全民参加的法定纪念日活动。中国设立此纪念日的初衷在于:纪念郑和下西洋;宣传、发扬海事工作:加快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相似文献   

2.
从<明实录>中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夕有关造海船的记载、历史上福船在远洋航行和海战威力方面所居优势地位以及明初福建海防和造船业格局等诸方面分析,福船应是第一次下西洋的主要船型.而与郑和同时为中官、且在洪熙、宣德中曾四次奉敕出使琉球的柴山亦称自己所乘福船型册封舟为"宝船".由此可以认为,同为福船的宝船与册封舟只是一物二名而已.因此,我们将较可信的静海寺残碑和<前闻记>下西洋题本摘要中有关郑和船只的记载,与明朝后期册封琉球使臣们所撰<使琉球录>中关于册封舟形制的详细描述相结合并加以研究,相信有助于人们对郑和宝船获得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这三位伟大的旅行家、航海家、政治家的事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所做出的贡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着重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入手,分析他们之间航海的动因、目的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从而指出了他们对后世及各自不同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的悬殊,并论证了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不仅是中外交通史上浓重的一笔,而且对明代海洋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一是中华民族“云帆高张,涉彼狂澜”的时代精神与“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的宏伟气度在海洋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其二是与海洋有关的作品成批地出现,《西游记》有着浓重的海洋情结,《三保太监西洋记演义》专写郑和下西洋之事,水傀儡戏、《下西洋》、《八仙过海》、《五龙朝圣》等演出了海洋故事题材的戏剧:其三是展示了海洋交通所带来的异国文化和风俗民情,开拓了海洋文学题材。  相似文献   

5.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壮举。通过这一壮举所反映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民族心理和对外政策上的结合,即外向型民族心理与对外开放的结合。而这一壮举的产生与完成则是二者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学者对于其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存在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直到30年代初新的文物资料的发现,人们才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一问题的真相。在当时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文章中,金云铭先生的《郑和七下西洋年月考证》一文最具代表性,该文考证的各次时间点,至今依旧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本文根据当年金先生的思路,论述郑和七次下西洋时间的考证过程,并对金先生这篇文章的学术地位和获得这一地位的原因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娄丽芝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13-17,34
15世纪全球有过三次大的航海活动,即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的航海,比较而言,郑和航海较后者时间早、规模大、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是友谊和进步,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航海则是进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同时,由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不同原因,中西航海活动的目的、性质及后果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研究郑和下西洋,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的重要课题,具有鼓舞当今中国人走向海洋的现实意义.在近百年的研究中,学者们不时提到一个问题:指言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在明代中期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烧毁了.本文考证,史实大有出入.刘大夏藏匿一时的是永乐年问征讨安南的档案,并非郑和档案.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对福建人的海外迁移活动来说,郑和下西洋不仅加深了福建人对海外的了解和认识,并为他们向东南亚一带迁移创造良好的海外环境,为当时和之后的福建人进行海外迁移建立了必要的海外联系。  相似文献   

10.
11.
王雨小说创作中的故事曲折婉转,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长篇小说《飞越太平洋》最可贵的是塑造了夏坤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2.
代价付出是社会进步的手段和中介,它既带有客观必然性,又有主观人为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也同样面临着客观必然性与主观人为性代价的付出;我们的目的在于建构正确的代价意识,理顺西部大开发与代价付出的辩证关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西部地区最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飞越太平洋》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情节引人入胜,故事编织巧妙,叙述有层次写法散化,借鉴了通俗学的技巧,思想上最突出的是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代名词。目前农民工是个特殊、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还普遍较弱、权利现状也不太乐观。其原因既有农民工自身因素,也有社会、文化等层面的因素。提高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对策:一是农民工应提高自身素质,自立、自强,走自我发展之路,全面发展之路;二是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加强法制与政策对农民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西部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招给西部高校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教师问题是核心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要解决教师问题,需要做到四“好”:即引进好人才;留住好人才;使用好人才;培养好人才。  相似文献   

16.
浅谈财务管理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高教论坛》2005,(5):102-104
针对财务管理教学的现状,本文从教学管理、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下文化诗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要形成自己的理论大厦,在对待中西文化诗学的态度上,应坚持互补、互识、互征的原则,积极寻求多元文化的互涵互动,在中西汇通的视镜中将本土诗学话语积极参与到世界文化的建构中。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国家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而法律意识是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的基础要求,对当前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阶段,大学生被侵权事件频发,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被侵权后的“敢怒不敢言”成为诸多大学生的选择。在校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及法律意识,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方面难以掌控,导致个人权益受到多方面危害,这一现状更揭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紧迫性。基于当前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趋势下,掌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有助于加强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据此,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结果,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的目的在于藉此维护美国的利益,缔造该地区“美国治下的和平”。在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的整个过程中,美国一直希望缔结一个单一多边军事条约同盟,使该地区对共产主义力量的遏制形成一个整体。但是由于体系内部的矛盾性,最终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以多个双边和多边条约同盟的形式表现出来。整体性和矛盾性是研究美国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分别从社会体育官方组织机构、半官方性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和民间体育社团三方面对我国社会体育组织机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体育行政部门逐步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单项协会实体化改革;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鼓励社会兴办各种体育经营组织;进一步增强体育事业单位的活力。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社会体育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