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本节包括:(1)什么是减数分裂?(2)精子是怎样形成的?(3)卵细胞是怎样形成的?(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何异同?其中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是本节的重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辨析是本节的难点。由于本节知识基本概念多,理解难度大,需要前后花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教学》2016,(10):62-63
<正>1教学内容"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是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单元第1章第1节的内容。该内容既是有丝分裂的继续,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在知识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节内容非常重要。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能力目标: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3.
1教学背景分析本节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第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中的教学内容,考纲要求为Ⅱ级,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以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本节内容可以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相联系,知识综合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49-50
<正>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高中生物学重要的知识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即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物质基础,同时又与生物的变异密切相关。在复习过程中运用图表和曲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节教学以制作模型—分析、修正模型—完善模型为线索,突破什么是减数分裂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1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内容,表面上看本节是说明"基因在哪里"的问题,但其根本却是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本节内容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延续,也是学习伴性遗传的铺垫,与减数分裂更是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考虑。萨顿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由此引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相似文献   

7.
高师琴 《生物学教学》2011,36(10):22-23
本节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入、展示生物学史、回顾孟德尔的假设和减数分裂过程,从减数分裂的角度解释孟德尔定律的实质,揭示基因与染色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车亚莉 《中学生物学》2012,28(12):28-30
1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中第二个内容是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又有初中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伴性遗传这节内容既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又是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  相似文献   

9.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并且了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节内容还与本册教材第六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提到一些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一节,是在学生已学过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概念后来学习的,是为以后学习生物个体发育和遗传规律作基础的,是全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课本中,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来讲减数分裂,其中减数分裂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染色体和DNA的动态过程是本节的难点。二、教学过程1.复习利用录像放映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回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2.新课上面我们复习了有丝分裂的过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投影1:…  相似文献   

12.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课教学内容多,知识抽象,教学难度大。其中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与学过的有丝分裂知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且染色体的数目、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后面教学内容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生物变异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对全章知识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增加了课堂容量,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1选编录像,精心设计,引发思维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我从教学录像带中精选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60-61
<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内容。学生在学完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变化后,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本课利用两个经典实验逐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在前两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4.
本节知识目标: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精子的形成过程(应用)。自学设计一——减数分裂的概念(阅读课本P102,第1、2段,3min后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精子的形成作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两组容易混淆的概念1.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四  相似文献   

16.
1 教材分析 1.1 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题来源于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本课题为今后学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及必修2的减数分裂作铺垫.经过高一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作为高中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求知欲也较比初中强烈.高一前半个学期的学习,对本节只是有很强的铺垫作用,学生已经学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成分、关系和作用.但是认识还不深刻,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着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一核心理念,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尝试从细胞学水平去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动画、图片和实验观察来突破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形成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和DNA含量变化的正确认识,并为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奠定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一节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论证形成主张、补充证据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在论证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促成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0.
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的第四部分第四章讲述的是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基础性知识,本章内容的知识容量比较大,教学难度也比较大,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节从对大多数动物和植物以至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性生殖方式——细胞的减数分裂人手,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