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0后"作家的青春写作以城市记忆作为写作资源。在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城市面貌,后现代文化和青年亚文化、大众传媒和文化工业等深深影响了"80后"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了文学生产机制。"80后"作家的城市青春书写体现出独特的城市经验,充满了青春的"呼愁"之伤,承载了他们对爱情的追寻和追寻不得的忧伤;由中国社会变迁、西方文化涌入带来的文化震惊与心灵失衡感带来的忧伤;无法实现理想生活,无法接近信仰、梦想的忧伤。"80后"作家的城市青春叙事中看得见的是城市中的物质细节,看不见的是"80后"作家对城市的思考与反思,以及对成长的宣泄与记忆。  相似文献   

2.
书香     
《新作文》2005,(4)
2004年的文坛是属于80后作家的文坛。《南方都市报》推出了"80后实力派5虎将"--孪傻傻、张佳玮、蒋峰、小饭、胡坚,与韩寒、春树、郭敬明、张悦然、孙睿等"偶像派"80后写手抗衡;紧跟着苹果树文学网站推出了"80后五才女"--张悦然、画上眉儿、颜歌、白雪、顾湘;稍后,"苹果树"及众多媒体力推的"80后5才子"--恭小兵、田禾、一草、水格、霍博又浮出水面。由此引发的关于80后的争论炒爆了整个文坛。老一辈的作家、评论家纷纷出来对80后作家进行或多或少的评论、指点,媒体纷纷对80后作家聚焦,而各个出版社也纷纷推出80后作家的作品集。本期我们就集中介绍各出版社推出的关于80后作家的作品集。  相似文献   

3.
对“8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后"这个概念最早用于称呼1980年~1989年出生的作家。近两年,人们对"80后"的关注,已经从最初的青年作家到整个80年代出生的群体。目前,高校在校大学生正是"80后"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4.
桑进林 《高中生》2009,(16):51-5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青年女作家步非烟宣称要"革掉金庸武侠的命"。18岁的桂石被冠以"作家"头衔后说:"‘80后’的我们并不是离经叛道者。"作家王朔接受杂志采访,对"80后作家"提出严厉批评……日前,有关"80后作家"的话题再次泛起。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作家,吸引力一度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固定读者群——中学生中间,但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管是被批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是"80后"大事件不断的一年。先是女作家春树登上大洋彼岸的《时代》周刊封面丰冠朝野,之后国内"实力派"和"偶像派"之争硝烟未歇,再之后"80后五才子"80后第一人"纷纷出笼,引领风骚。"80后"不容争议地占据着中国文坛的重要位置,甚至引领着文化消费市场的方向,鲜有人能沉静下来分析文本。本期"时文英华"选取的一组文字,是对几位成为媒体焦点的年轻作家的"批判"。所谓批判不是批斗,它只是"使虔诚的写作更加虔诚,使昏眯的写作从此清醒",虽有些偏激,但也使我们对"80后"少年作家们的追捧之外更有不同的认识。--编者  相似文献   

6.
"80后作家"——是一个名词概念,更是一种社会现象,诸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泽婴、周嘉宁、李子悦、小饭等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看起来很决绝,很残忍,带有"伤痕文学"的色彩,但是作品内容所透露出的那种单纯和稚嫩,对真爱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80年代孩子成长中存在的教育问题。"80后作家"广受关注,同时也备受争议:有的人认为不可忽视80后作家的影响力,他们的作品写出了这个时代文学所具有的新品质和感染力;有的人认为80后作家作品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不管怎样,"80后作家"尽心写作,用手中的笔率真地描绘出了当代部分青年的学习、生活状态,抒发了这一代人的心声,备受年轻读者朋友们的推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几位"80后作家",共同感受他们作品中的青春气息吧。  相似文献   

7.
刘强 《现代语文》2008,(5):54-55
年轻的"80后作家"用他们的文学创作热情和独特的创作模式,造就了"80后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然而,当下年轻的作家们纷纷选择转型,声称要向"80后"告别,成为当下"80后文学"的新的独特现象,如何客观理性看待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有其特定的原因、深刻的内在变化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日,由国内多家文学网站推选的"中国十大‘80后’作家主编"榜单出炉,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写而优则编"的文坛80后旗帜人物纷纷入榜,然而,独占榜首的却是一位来自陕西、此前名不见经传的"80后"作家主编——马慧聪。据悉,中国十大"80后"作家主编名单公布如下:马慧聪:《草原·绿色文学》(现为《延河·绿色文学》),春树:《缪斯超市》,张悦然:《鲤》,孙睿:《逗》,郭妮:  相似文献   

9.
寻根文学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思潮,其特点一是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自我,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从宏观上说,它表现为现实主义时期文学进程中一种必然的深化,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10.
正"80后"作家孙睿曾以《草样年华》(2004)而获得文坛关注。对这一代作家来说,书写青春的迷惑、痛苦、追寻、感情等体验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甚至是构成这代成名甚早的作家几乎唯一性的主题。数年过去后,当年的"80后"都已各有归处。有的泯然于众人,有的经营文化营生,有的成了资本运作者,有的依然在写作。《宝贝儿,带我飞》是孙睿近期发表的短篇小说,从名字即可看出,它与孩子相关。说到父亲与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返回传统、回归自然、回归生命个体为特征的"寻根文学"风靡文坛,从而出现"文化寻根"的文学现象."五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次大的断裂,于是一些作家希望以文学来弥补这一"文化断裂带".  相似文献   

12.
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作家在媒体的追捧簇拥下闪亮登场,也一直在大众读者的质疑和盛赞中踽踽前行。"80后"作家和文学在大众媒体的聚焦下利弊双收,喧闹繁华却难掩作为文学本质和接受的清寂了然。本文以韩寒和郭敬明为例,以此管窥大众舆论下"80后"文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代有一代的文学,而文学批评往往都是为了构建同时代的文学身份认同。当代文学批评和当代文学创作同步,因而文学身份认同又成为一个时代某种价值判断和共识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并非完美,都要在生活中经历挣扎、犹豫、痛苦,并在这一过程中思考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80后"文学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个符号,已经完成了自身的文学叙事。"80后"作家注重个体自我和城市个体经验的表达,这也代表着当下青年写作的一种方式。当"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回族文学新生力量的马金莲,她的小说创作一方面真实呈现了西海固生活的苦难而具有了苦难书写的同质化特征;另一方面,在现代性语境中,对民族心灵的变迁予以形象化记述而显示出诗性熔铸之艺韵,进而把民族文化和精神引向多元价值体系的坐标系中进行审视与考量,体现出一位民族作家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担当。因此,在"80后"作家中异质存在的马金莲,为回族乃至中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启示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80后"已成为风靡全国的名词,80后作家、80后歌手、80后影星等等风起云涌,其中,利用互联网出名的精英也不在少数,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大学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的热流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和审美形态是女性主义得以繁荣的根本原因;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生存状态是60后女性作家写作的基本内容;60后女性作家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也为女性文学兴起提供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自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新派武侠四大家之后,超越与突破、创新与求变成了新时期武侠小说创作的核心主题。令人欣喜的是,在经历了困惑和阵痛之后,一大批"70后"乃至"80后"的新武侠作家及其作品成功地破茧而出。他们的创作既给武侠小说带来了种种新变,也从历史、文化、审美、精神等层面彰显了自身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20世纪的一次文化转型,即由文字纸媒文化转变为视觉文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也日益加快了这一文化转型,由此导致了当代作家们的创作生成方式的改变,大批作家纷纷结缘影视,影视稿酬成为作家合法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影视传媒成为作家出名的重要工具。但这种文化工业式的操作方式又使作家们陷入一种新的彷徨与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9.
据《文汇报》消息,在上海作协新锐作家专题研讨会上,评论家葛红兵一反上海评论话语温情脉脉、一团和气的作风,毫不留情地向"80后"新锐作家们泼上一盆冷水:"今天我想说一点实话,我必须承认在看一些新锐作家写的作品时常常感到胆寒、焦虑和担心,原因之一是我们大多数作者并不尊重读者的阅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0日,在大赛的启动仪式上,气势正盛的"80后"作家把一场"对话‘90后’"的论坛主题转变成关于青春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对话。对话的两派分别是:青春文学的代表是"70后"的夏烈和肖向云,"80后"的南派三叔、恭小兵、小饭,"90后"的两名学生代表;传统文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