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存在,一直是理论界争议的热点之一。根据我国审判实践中的实际情况及理论上的分析可以确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而且,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应包括三类情况,每一类情况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节约时间,增加效率,同时为解决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所带来的困境,在我国应该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同时必须厘清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3.
以往,附带民事诉讼专指刑事而言。现在则不然,随着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又有了新的附带民事诉讼——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尽管行政诉讼法不象刑事诉讼法那样直接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但是,其关于侵权赔偿责任的明文规定不可避免地在行政诉讼实践中产生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通过十年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实践证明,附带民事诉讼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简化诉讼程序,节省人力、物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能不为行政诉讼所借鉴。置于这一认识角度,笔者试图将这两种附带民事诉讼加以粗略的比较,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在行政诉讼中附带提起民事诉讼,是行政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我国《行政诉讼法》未作出明确规定,在行政审判实践中的认识不一致。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应包括:不服行政处罚的行政诉讼当事人就民事侵权赔偿问题提起的诉讼;不服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权属确认并就民事侵权赔偿提起民事诉讼;不服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强制性补偿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同时就第三方的补偿纠纷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5.
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相关联的案件在理论上可以分为以行政争议为主、民事争议附带解决的案件,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并重的案件和以民事争议为主、行政争议作为先决条件附带解决的案件。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应该成为质疑作为诉抗辩理由的行政行为的途径之一,民事诉讼程序可以一并解决作为先决条件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6.
以关联性为理论依托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由于自身特点的制约和具体规范的缺失,在立案审查问题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存在许多争议。在对立案审查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时引入现有成熟司法制度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弥补形式关联性审查存在的漏洞,化解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在管辖权问题上的冲突,平衡民事诉权与行政行为公定力之间的矛盾,也将是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长远发展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裁决行为是否可以提起诉讼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从性质上而言,其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理应允许对其提起诉讼;从对其进行司法审查的两种方式的效果上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更具有形式和实质的合理性。所以对行政裁决行为,应当改变立法上的模糊规定,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提起对其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8.
行政裁决作为救济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本身也需要救济,特别是诉讼救济的保障。我国关于行政裁决诉讼救济经历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三条不同的诉讼路径,但不同路径仍然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借鉴日本当事人诉讼的思路,也存在理论上和观念上的障碍。因而,从有利于行政裁决制度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诉讼救济路径,即民事附带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9.
在认同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必要性的前提下,就它们之间所产生的司法冲突与法律协调问题提出见解:两种不同性质诉讼关系的理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范围和条件的界定;在诉讼法律原则上的冲突与协调;在诉讼程序上的冲突与协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三个问题入手,重点论述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和判决的规定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重塑行政诉讼观念文化已经成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现代化的关键点之一。行政诉讼观念文化的重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培育其观念基础之上,实现行政审判的独立与公正,这就需要重新审视中西方诉讼文化,并进一步健全行政诉讼制度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行政诉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建立时间较短,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高度概括的行政诉讼类型化格局。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日本等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行政诉讼实践,确定科学、合理的行政诉讼分类标准。并使行政诉讼类型化,以实现行政诉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的类型化是20世纪以来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之一。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基本模式包括:主观之诉与客观之诉,事后补救之诉与事前预防之诉,形成之诉、给付之诉与确认之诉,有名之诉与无名之诉。我国行政诉讼应采取“明文主义”模式。  相似文献   

14.
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有其法理基础,国外普遍建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法律应该赋予公民、公益组织和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益诉讼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国家行政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我国在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这既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也直接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在立足我国法律传统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借鉴域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加快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步伐。  相似文献   

16.
重构我国行政诉讼类型是行政法学的热点问题。文章对行政诉讼类型之一的当事人诉讼的基础理论、适用范围、借鉴意义做深入研究,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指导纲要(2004-2008)>的公布,有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正式提上司法改革的日程.在行政诉讼领域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分析行政诉讼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和缺陷,有利于针对行政诉讼的特点,建立健全行政诉讼案例指导制度,完善行政诉讼立法.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类型是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借鉴国外行政诉讼类型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诉讼的实践,我国的行政诉讼可以依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和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内容不同为标准来进行分类。根据提起诉讼的当事人不同,行政诉讼分为行政相对人诉讼、其他利害关系人诉讼、公益诉讼和机关诉讼。根据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内容不同,行政诉讼分为形成诉讼、给付诉讼和确认诉讼,其中形成诉讼包括撤销诉讼和变更诉讼,给付诉讼包括课予义务诉讼和一般给付诉讼,确认诉讼包括积极的确认诉讼和消极的确认诉讼。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创建行政诉讼制度以来,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总体上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但随着民主政治和法治的进步,要求我们突破原有的范围做出实质性的扩大。为此,有必要借鉴世界上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成熟做法,完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推进我国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立行政和解制度已具有了现实和理论的基础,但行政诉讼中的和解不可能是毫无限制的,不能实行民事诉讼中那种完全调解制度,也不能像民事诉讼一样把调解制度作为基本原则来认识,行政诉讼中的和解只应适用几类特殊行政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