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常在我们耳边响起,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其实不然,有时“授之以渔”倒不如“授之以鱼”。 先说说我女儿说话的事吧。她刚学说话时,发音不准,我就给她纠正,告诉她要翘舌,要撮口。结果她不是把音发准了,而是搞不清楚怎样翘舌,怎样撮口,哪些该翘舌,哪些该撮口,  相似文献   

2.
“学法”五题郭建停记得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言下之意,“学法”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显然,教师只把学生看作简单的知识容器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3.
传授方法给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去背熟这个方法而不是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知识应用能力较差。所以,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只授渔而不授鱼,除了要教会学生方法外还要教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渔亦要授之以鱼”。尤其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授鱼与否是他们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广生 《师道》2003,(5):40-40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享用不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似已成为至理名言,频繁出现于各种报刊和教育论著中。许多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在轰轰烈烈、大谈特谈“授之以渔”的今天,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渔”究竟为何物?“渔”可以“授”吗?“渔”究竟为何物?有人说“渔”是方法,即捕鱼的方法。姑且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既然“渔”是一种方法,“渔”可以“授”。此处之“授”为“传授”;“学渔者”也可以“受”,此处之“受”为“接受”。这样的话,“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5.
张娟 《学苑教育》2012,(17):21-21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鱼”、“渔”同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教师要先授“鱼”,后授“渔”,并且授“适宜”的“渔”,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方法,质疑能...  相似文献   

6.
吕武联  吕捷 《学语文》2003,(6):17-17
古人云 :“授人一鱼 ,中解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要求教师“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由此看来 ,教师是否高明 ,不是看他送给了学生多少“鱼” ,而是看他是否给学生以“网” ,是否教给了学生“捕鱼”的方法 ,现以语文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一、“教人以渔”的现状“教人以渔”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教授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要转变一个教育观念,那就是变教法指导为学法指导。 教法指导是以“我怎样教授学生”为中心,而学法指导则以“我怎样指导学生学”为中心;前者是以教师怎么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而后者是以学生怎样学为主导,教师怎样引导为主轴;前者大体上是“授之以鱼”,而后者则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富尔在《学习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光要“授之以鱼”,更关键的是要“授之以渔”,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本文将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方面来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说法道出了教学工作的真谛,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自学,正如古语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0.
我非常认同“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理念,并一直作为我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因为,这句话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怎样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呢?这就要求给学生传授终生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语文教学离不开文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王继承 《教书育人》2007,(5):112-112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怎样把“渔”授给学生呢?捷径只有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持久发挥,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因此,教师“授之以渔”,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3.
陈强维 《小学生》2011,(4):57-58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努力,还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好学,还要会学、乐学,才能把学习搞好。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分三步来进行,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能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就要从孩子的内心入手。然后,在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袁建 《天津教育》2003,(6):13-15
如果有教师问,我们应“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或许有人会笑他教育观念的落伍,因为“授之以渔”早已成为教师们大力推崇的教学理念。的确,两相比较,教师授学生以捕鱼之法,学生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鱼了。然而,从解决问题的最优化角度出发,笔者不禁要发问:一问:“授”对学生学习获得“渔”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渔”即捕鱼的方法,这里指学习方法;“授”即传授。“授之以渔”亦即“向学生传授捕鱼的方法”。毫无疑问,学习方法中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基本方法,诸如“三种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已…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的课堂就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以往“授之以鱼”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授之以渔”和“悟其渔识”。课堂最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关注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教师应不断启发、点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习能力提高。生成的课堂应使课堂由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变成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由师教生学的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人的最大宝藏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智慧之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能“授之以鱼”,且要“授之以渔”。但学生如果不能将学到的方法真正融化为自己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那“授之以渔”又有何用?   学生建立自己的认识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然而教师的指导不能离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它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去认识、去体验,去经过脑部的加工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两句话蕴含的道理与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体验、行动、获得方法性知识等不谋而合,但“授渔”与“授鱼”是不是一定要分开呢无“鱼”是否能“渔”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视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  相似文献   

19.
还是刚当小学数学教师那会儿,就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授之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之以渔”则解一生之需,与一生相比,一时显然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的境地。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数学教育和教学.就知道数学中具体的学习内容、习。题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怎样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受益终身。在这种意义上讲,教师的任务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授之以渔”上。下面笔者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