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潘英 《青海教育》2004,(3):43-43
传统作文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没有生活感受,作文就缺乏源头活水、材料不足,以至写起来思路狭窄,内容匮乏,久之,学生便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自然作文水平就难以提高。契诃夫说:“谁要想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作文材料单调“无米下锅”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缺少足够的感受,对许多有意义、有情趣的生活没有细细体味,或缺少体味的能力。改变“无米下锅”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一、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只有积极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一些学生往往感到作文写不出东西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周围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写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从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小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写成作文。 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的。   一、结合学…  相似文献   

4.
张爱民 《江西教育》2003,(20):25-25
体验是指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体会和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教育思想的生成,帮助学生摆脱了“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让学生作文进入了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一、开辟写作源泉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创造的源泉。1.家庭生活中体验。可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模拟体验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尽管各种辅导资料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尽管老师们苦口婆心耐心引导,可一提到“作文”二字,学生们望文生畏,唯恐避之不及。如何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实践证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情感基础;鼓励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是关键;从借鉴开始写自己的作文是方法;重视习作评价是重点。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作文的宝藏,宝藏藏在平凡之中。培养学生发掘生活的能力,深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写好作文,走出“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认为 ,教学中最难教的是作文。在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影响小学作文教学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生活要素。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离开了生活 ,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学生作文也是这样。目前我们的学生多数写的是“遵命作文” ,明明没有与作文题相关的生活 ,迫于无奈 ,却硬要去“挤”、去“榨”。难怪不少学生反映 :“头脑里空虚得很 ,没有什么可写。”如果以每学期练写十篇作文计算 ,在小学阶段 ,每个学生至少要练写六十篇作文 ,这需要多少生活积累啊 !因此 ,平时要多让学生收集素材 ,为孩子们创设必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龙梅 《江西教育》2003,(23):26-26
古人写文章,就强调“有物有序”。所谓“有物”,就是说要有可写的内容,作文是反映生活的,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有物”的保证。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新鲜感。要使作文写得有声有色,就要对凡人常事,对一切司空见惯的事物都充满新鲜的感觉,注入了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作文才会常写常新。我鼓励学生写生活札记,关注生活中的长幼之情,邻里关系,国事家事,校园风景,师生之谊,集会娱乐,演讲论辩,赛场拼搏,亲友纠纷等等都可诉诸笔端。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随手记下一些短小见闻,偶感随想,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积累多了,写作时就…  相似文献   

9.
一、写实情要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写“自己”,用自己的话写自己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因为作文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作文教学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己写,写自己的主动意识,养成他们“得诸自己”、“鸣出内心”的自觉习惯和表达能力。为什么一些报刊上发表的《父亲,那一副  相似文献   

10.
“作文要写好 ,创新很重要。”学生作文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的劳动。要想使学生作文写得好 ,除了要让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以外 ,还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一、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入门的向导。”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 :“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至关重要。我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创作激情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珍视小学生的独特感受”,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新理念、新思维、新空间。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对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使之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下面谈一谈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新鲜的成功的作文呢?一、扬长避短,写“我的”生活,“我的”心理感受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写“我的”生活,“我的”生活感受是作文出新,写出成功作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美丽 《山东教育》2002,(16):43-43
学生作文中存在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觉得没东西可写。其原因是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个性,感受得深刻,才能表达得深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呢?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我们可以结合著名作家热爱生活的事迹或体会,结合课文作者谈课文写作经过,让学生懂得,只有对生活满腔热情,充满兴趣,全身心感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启示,从而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引导学生善于体察生活。即引导学生对人、事、物设身处…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早就说过:作文教学“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就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攻方向。一、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1.作文围绕生活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和感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  相似文献   

15.
一、专题式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专题式评品作文训练:即由“品”而“评”,有感而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从自我的认识水平、生活体验与内心感受出发,去审视、评点、欣赏周围的事物与现实问题,这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说写训练,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旨在培养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弥补现行作文教学忽视议论性习作之缺憾。评品作文具有鲜明的主观个性色彩。“评品”的基础是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好眼力”;学会如何用心去体验生活,培养感受力;学会如何去“化平淡为神奇”,培养认识力;学会如何抓住瞬间即逝的现象,培养“捕捉力”。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观察生活、阅读作品和练笔。也就是说,从观察和阅读中获得作文的有关素材、知识和具体感受,通过反复练笔,将这些知识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说:要写好文章“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之,自工”。意思是说,提高写作能力,靠的是“多读多练”。一、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以前,我总是赶时令地给学生拟出作文题,也试过到处搜集统考和升学考试的摸拟文题,让学生练习。学生所写的作文,差不多都是为升学考试而写。因此造成学生写与读不配合而脱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产生的感受,常常…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感受能力延寿县教师进修学校计铁士儿童的生活可谓多姿多采。然而,要真正把现实生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却又很难做到。因为即使有了生活,而缺乏一定的感受能力,同样不会笔下生辉,写不出好的文章。感受能力对儿童作文能力的形成有直接...  相似文献   

18.
教学效率低及学生作文材料千篇一律,说明现行作文教学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写作教学重视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朱细琴 《考试周刊》2010,(22):61-62
21世纪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充分发挥学生作文中的主体性开辟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存作文巾写得好一些,写得愉快些,在写作中真正获得享受。  相似文献   

20.
作文的求真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贵在创新”,体现了新教材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 ,反映写作者的独有个性。独创是作文的生命。只要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文章也就具有了独特的鲜明个性。而要做到这一切 ,作文教学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作文教学设计】一、从生活中寻找话题 ,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初一学生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 ,就是为什么要作文和作文时写什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 :把自己“不吐不快”的感受写出来 ,变成一行行的文字 ,这就是作文。作文就是反映写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鲜明个性的精神产品。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