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0年新闻作品浩如烟海,50年通讯佳作成千上万。由穆青、李庄任顾问,冯健、李峰任主编,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上下两册),从万千佳作中优中选优汇集名篇辑录成册,展现了全国新闻从业人员50年来孜孜取得的丰硕成果。捧读这一套被称作“重大事件集成,通讯名篇荟萃”的选集,眼前呈现出一幅新中国50年光辉绚烂的历史画卷,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飒爽英姿蕴含着催人向上的精神营养,在几个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题材重大,内容丰富,表现民族精神,记录时代变迁。展示广阔的时代、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Xi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3.
4.
潘梓介  邹婕 《新闻知识》2023,(2):75-81+96
申报馆作为抗战以来新闻职业化进程的鲜明成果,1946年后的新闻作品与其保守主义职业理念形成了鲜明“反差”。本文从阅读史的视角出发,以申报馆的企业内刊《申报馆内通讯》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报刊阅读”以何种方式加快了新闻职业化的进程。通过对阅读者、阅读内容等方面的探讨可以发现,阅读报刊已经作为一种组织化的力量,嵌入申报馆的经营和运作中,这不仅有利于重新审视“阅读”这一行为的社会属性,也为理解近代报刊如何书写社会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当时当世,它还是历史进程的写照,优秀的新闻作品,其震撼力也必将是持久的。 由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通讯名作100篇》,辑录了新中国50年的通讯名作,作者包括老、中、青180多人,是由资深记者冯健、李峰担任主编,从万千佳作中择  相似文献   

6.
李普:(在《调整经济的来龙去脉》一文的附语中,回忆了50年前他的记者生涯中一段特殊的经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只火凤凰,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连年烈火中新生的。这篇通讯讲的是开国六七个月之内一件安邦定国的大事,讲的是当时全国的经济形势。那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重要关头。我今年81岁,觉得很荣幸记载了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谭旭东 《出版参考》2009,(12):52-52
儿童文学作家必须是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怎么能把一个充满着活力、希望、好奇、梦幻、巧妙的文字世界献给读者呢?我觉得杨鹏就是这么一位作家,他笔下的童心世界是一个能够得到少儿读者和成人读者共同喜爱的幽默的、奇幻的、想象力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在报业竞争愈演愈烈、加上网络的冲击,报纸越发艰难的情况下,纸质平面媒体如何运用形式新颖、读者喜闻乐见的手法写新闻,怎样把新闻写得引人人胜,吸引读者的眼球和阅读欲望,第2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载《辽宁日报》2012年12月15日)一文,为我们提供了用讲故事的手法把新闻写活,以赢得读者青睐的好方法。记者为什么要讲故事?是因为故事能吸引人,故事有离奇曲折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感人,加之有令人难忘的细节,既有连贯性,又富于吸引力和  相似文献   

9.
10.
杨芝全 《大观周刊》2012,(30):29-29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及思考的水平。刘扬烈先生几易其稿,认真思考撰写的《诗魂永驻.公刘诗歌创作论稿》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诗歌桃花源敞亮而幽美的豁口。驰入这个豁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著名诗人公刘拥抱生活,拥抱时代而流淌出来的诗歌运河.宽广而浩瀚,精美而深邃。  相似文献   

11.
《西游·降魔篇》背后的媒介影响涉及作者和读者两个层面。从作者层面看,数字化媒介为其创作塑造了新的创作空间:数字化媒介丰富了作者创作的表达方式,数字化媒介影响了作者的创作风格,网络热点为作者提供了创作素材。从受众层面看,数字化媒介对受众影像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影响了受众的信息接收行为,而且也影响了受众对媒介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田野 《出版广角》2013,(7):86-87
小人物之所以伟大,就是在其别无选择之时,勇敢而智慧地对命运的嘲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魔戒》如此,《建安年》亦如此。"小人物创造历史,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在翻开这本《建安年》,看到作者的自序后,跳入脑海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托尔金的名言。在奇幻史诗《魔戒》三部曲中,托尔金创造的不仅有宏大的中土世界、魔幻瑰丽的种族、绚烂的魔法和残酷的战斗、复杂的人性和美好的结局,不仅有甘道夫以身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媒体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作为传统的媒体——报纸,如何吸引读者,怎样让读者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呢?编辑必须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稿件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黑镜》是英国电视四台的一档迷你剧,每季分三季,目前已播出到第二季。《黑镜》的编剧查理布鲁克在卫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谈到,他创作这部剧的初衷是要反思被科技改变的生活。他在文中提到五年前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正在迅速被人们接受,比如使用siri的人们会在公开场合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高考过后不久,各地落榜考生时常收到诸多陌生的大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上面有各种美好的承诺,同时收取高额费用.就在家长们疑惑之际,新华日报发表的通讯<十四万考生名单被出卖之后>,及时揭示了这些非正规学校招生背后的黑幕,轰动全国,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化的环境中,一张报纸从吸引读者注意,到吸引更多的读者阅读和购买,需要怎样的跨越?笔者曾负责《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下称《军事特刊》)4年多,在社、部领导的带领下,和编辑们一道进行了一些探索。《军事特刊》发行量每年增幅都保持在10%左右,到2011年3月,发行量达23万份。  相似文献   

17.
向敏 《编辑之友》2006,(6):77-79
绪言 《大公报》以"四不"方针和"文人论政"而著名,它的"社评"、"通讯"、"星期论文"和"副刊"深受时人的好评,被誉为"四绝".而吴宓主编的《大公报·文学副刊》(以下简称《文副》)作为《大公报》副刊的一种,被研究者认为是《大公报》诸副刊中学院气最浓的一个,"多为文学界大师们的宏论"[1],萧乾先生也曾说《文副》"登过不少精品"[2],创立初始就吸引了一批读者.《文副》存在了6年,共计出版了313期,在短命报刊泛滥一时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可谓得享天年者.作为出版史和编辑史的一个案例,其盛衰兴亡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媒体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作为传统的媒体——报纸,如何吸引读者,怎样让读者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呢?编辑必须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稿件和切入点。不要让人们追逐新闻,应让新闻追随民心。下面,笔者从编辑《安庆晚报》的《今日理财》版实践,谈谈自己选稿的一些肤浅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刘雯 《图书馆界》2010,(3):85-87
黄昕(1943-),湖南长沙人,曾任广东外经贸大学图书馆馆长,被誉为广东图书馆界“女中三杰”之一,是我国女性图书馆员队伍中的佼佼者。她的自选文集《樱花·霜叶·红棉——一个图书馆员的精神生活》一书已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本文对书中作者自述的从业经历、学术成果、家庭生活等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该书作为目前极为少见的反映图书馆员精神生活的图书,处处洋溢着以“智慧与服务”为核心的图书馆精神,对于当代图书馆员敬业、奉献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将地区特色文化与《古代汉语》教学结合起来,是西南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周及徐教授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新编》),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系统传授古代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古籍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提高语言文化修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