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奥林匹克运动是全世界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象征。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能具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其中所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宣扬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已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深入发展的巨大动力,并有益于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指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变革。在中国历史上,正是由于不断的改革,以及劳动人民的革命战争、发明创造,才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历史的结论是;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为了帮助小学生认识这个问题,讲述《商鞅变法》一课,应让学生明确,我国自公元前  相似文献   

3.
浅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职工教育孙玉玲历史已雄辩的证明: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要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在人类社会进步和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必须要有与此相适应的也就是能够掌握科学技术或者叫做能够驾驭科学技术的劳...  相似文献   

4.
<正> 历史是人的社会生活过程。与无机自然和有机界的其它生物不同,作为一个整体和类,人的本质在于人类精神,在于人的全部现实。所以,历史,在其本质意义上说是人的自我实现过程。历史发展则是人类精神本质的辩证进展,这种进展,往往表现为一系列的辩证否定,表现为标志着和体现着人类精神本质的文化对人类自身的肯定和与这种肯定相伴而行的文化对人类自身的否定这样一种二律背反。然而,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包括人类自身价值的不断被肯定)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那么,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是什么呢?如何理解历史发展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指导,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人才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各国明的多样性也是人类明进步的动力。这一系统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发展动力观,使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获得了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通过回归黑格尔的历史观,试图以"为获得认可而斗争"代替"历史发展机制"为主线的历史动力观,极力贬低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基础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事实上,自由民主体制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手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结构就是其中最富影响力的两个因素,这既有经典文献的根据,也有当今世界发展的现实为证。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当前我国理论界正在深入讨论。有的同志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也有的同志认为,只有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我认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应该是社会基本矛盾。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  相似文献   

8.
创新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之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所谓创新力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完成一项新设计或新方法或是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创新的始因是出于对事物的追求。这种神奇的力量推动着人类从愚昧走向开化;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弱小走向强盛。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发展到今天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从宏观上…  相似文献   

9.
张泽 《教书育人》2003,(9):21-23
技术的进步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之一,同时也是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的历史,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历史,也是科学精神逐步形成、不断发展和取得成功的历史,三者是融合发展、共同前进的。因而,科学精神也从最初只注重在认破上探索和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扩展到关注价值层面上科学应用和服务于人类的“臻善”精神。实现“求真”和“臻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经历着不断发展的演进过程。最初,马克思恩格斯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由此提出“二形态”说,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后来,又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三形态”说,使社会形态划分理论逐渐成为科学。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五形态”说,但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包含有“五形态”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经历着不断发展的演进过程。最初,马克思恩格斯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由此提出“二形态”说,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后来,又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三形态”说,使社会形态划分理论逐渐成为科学。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五形态”说,但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包含有“五形态”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主席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努力按照"三个代表"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4.
与其他《三国史》著作相比较,张大可先生的《三国史》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通俗断代史专著。在历史评价方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强调“人谋”在三国历史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从体例来看,书中附有大量插图,大约平均4页便有一幅插图,这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断代史专著中是少有的,构成该书的第二大特色。该书称得上是三国史研究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5.
中日黄海海战百年来一直处于雾裹云封之中。日本史学著作说“追击逃敌的第一游击队是在击沉经远号之后继续追击‘残敌’时收到‘与主队会合’命令的”。于是问题便产生了 :这个“残敌”是谁 ?终战时 ,第一游击队在什么地方 ?戚其章先生提出大鹿岛作战说 ,力图说明海战后期第一游击队在大鹿岛海域作战 ,对“残敌”是谁则避而不谈。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更改了攻击和击沉经远号的时间 ,力图使人相信第一游击队是在击沉经远号后正要北上大鹿岛追击靖远号、来远号时收到“与主队会合”命令的。本文揭开这些人为遮蔽后证明 :第一游击队击沉经远号后直至终战 ,合队环攻、追击的是济远号  相似文献   

16.
75年来,丁玲以《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创作,而震惊了30年代的坛,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获奖而驰誉国际苑。可是在“反右’,风暴的浪涛里.丁玲竟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变为令人齿寒的“复仇女神”,从而湮没了24年。新时期丁玲复出后,丁玲研究才从恶梦中惊醒过来.将丁玲研究由“拨乱反正”而逐步走向深入;1986年丁玲逝世后,研究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聚焦点上,去告别死去的丁玲,同时又去寻觅还活着的丁玲,让丁玲创作的“生命力”要在“承受过去.向着未来”的时代浪涛里,闪烁艺术美的火花。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石,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上,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倡社会和谐”的主张进行了扬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武器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和谐社会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最高境界是“自由人联合体”,要达到社会和谐必须以高度的社会生产力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存在一种规律性现象,就是通过"人文化成"的民族融合之路,吸纳多元文化,予以和合创新,从而产生推动中华"诗书礼乐"文明与时俱进的巨大能量。汉族客家民系在赣闽粤边区的化育成型,适逢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且又获得"有为之地"、"有为之机"和"有为之才",故而经由太平天国运动崛起于历史舞台,振兴了中华民族及其汉族的始原精神与优良传统,揭开了近代以来中华"诗书礼乐"文明创造性转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每当兵器发生一次重大革命,就预示着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到来,青铜兵器的出现为漫长的原始社会划上了句号;钢铁兵器则人类带进了封建社会;火炮轰塌了封建城堡,打开了资本主义大门,兵器革命之所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必由之路,它的反映的是生产力的革命。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阶级,在现代高科技兵器革命时代,应自觉地争取主动、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