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礼法自然,是贯穿于《礼记》中的重要礼学思想。儒家在阐释古代礼仪时认为,礼是人对自然领悟与效仿的产物;施礼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制;礼法自然,故礼以自然质扑为美。礼法自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亦有宝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投壶礼是古代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燕饮之后娱乐宾客的一种重要的礼乐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投壶礼历经增损变迁至今仍被人们传承。本文从《礼记》和《大戴礼记》的《投壶》篇入手,探讨投壶礼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礼记》一书也就是区别于《大戴札记》一书的《小戴礼记》.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共有四十九篇,其内容基本上是围绕孔子及其后学论述先秦至秦汉年间儒家的礼仪制度等,但是仍很驳杂.据统计,《礼记》一书中出现的人物有一百余人,但其中出现次数最多、最为重要的人物非孔子莫属.  相似文献   

4.
"报本反始"观念至少在殷商时期已经生发于人们心中,至《礼记》则正式拈出了"报本反始"这个词,分别见于《礼记·乐记》《礼记·祭义》《礼记·礼器》和《礼记·郊特牲》中。其中,《祭义》《礼器》《郊特牲》重点阐释了"礼"的"报本反始"内涵,《乐记》在礼之外,则突出阐释了"乐"的"报本反始"精神。它从人体、他人和集体、天地自然三个维度,深入阐释礼乐的"报本反始"意义,给后世以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邱亮 《文教资料》2013,(31):85-87
自东汉郑玄遍注《三礼》后,《三礼》实为“郑学”,而江永常常搜罗百家之说而立以己意,忠于经文而颇有见道,或从或否,择善而从,择疵而否,于深奥芜杂处阐发旷世之说。今以江永晚年所成《礼记训义择言》一书,探求江永治礼之道与清初《礼记》学渊源。  相似文献   

6.
清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是研究《礼记》的重要书籍。文章考察了该书的成书、整理与刊刻及版本情况,为对该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8.
《礼记》所载禁止食用的物品、实施禁忌的行为以及遵守禁忌的时间,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大传统禁忌领域的部分要素。这些禁忌具有调节人与神灵关系的宗教功能、调控人与集体关系的社会功能以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功能,反映了古代先民以物及人的类比思维、主客交融的互渗思维以及调和阴阳的二元思维,对于建构中华礼制文明和延续民间文化小传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澔《礼记集说》是明代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课本,并垄断长达三百余年,直至清乾隆元年《礼记义疏》颁行。该书作为元代《礼记》学的重要著作,是连接宋清礼学的重要纽带。并且,从陈澔《礼记集说》与朱彬《礼记训纂》的比较中,作者发现《集说》对后学,尤其是乾嘉之学多有助益,其经学价值亦当予以认可。  相似文献   

10.
《礼记》对于全面准确把握战国至秦汉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儒家诗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礼记》诗学研究日渐受到学界的重视。人们对于《礼记》的研究要么采取一种纯粹的伦理视域,要么进行的是片断性的诗学分析,而很少有人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对之加以全面把握。要想全面准确把握《札记》所体现的战国至秦汉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儒家思想,就应该援引一种文化诗学的视域,把《礼记》作为一个系统文本予以整体探究,以一种宏观的诗性视角敞开《礼记》所包蕴的儒家早期伦理世界,而非断章取义,纠缠于单一的伦理或者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傣族人民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例,论述了傣族宗教信仰对傣族地名命名的影响。并通过佛教地名蕴涵的意义变化得出佛教是从勐海县传入西双版纳,然后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的,这一结论也与傣族历史和傣族文献有关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边患重重,危机四伏,边疆领土一直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戴季陶虽然不曾直接主持边政,但是对于边疆的情势却非常的熟悉,也时刻关切着边疆同胞的福祉。他按照孙中山的平等、团结、扶植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治边政策与思想,并付诸实践,为边疆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中国边疆问题的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探讨历来存在两方面的争议:一为学界部分研究者认为戴望舒创作后期对音乐性持反对态度;二为学界部分研究者用"内在韵律"的模糊字眼概括戴望舒诗的音乐性,但对这是一种"怎样的韵律"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将在具体分析以上争论的基础上,结合戴望舒诗作与诗论,探索其对新诗音乐性的真实态度及其具体实践,并呈现戴望舒对新诗"非格律韵律"美学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清代傣族地区的移民开发及对傣族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傣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汉族等民族的移居密切相关.清代是内地人民大量移民云南沿边傣族地区最多的朝代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李定国抗清所形成的向傣族地区的移民、由矿业开发所形成的移民以及由改土归流所带来的各民族交往的增加.内地汉族等民族的大量移居,促进了傣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引起了傣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戴型舒是新诗坛的名将,是中国现代派诗人的领军人物。他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虽然作品不太多,但出手不凡,均是精品。他的诗风几经变化,对中西诗艺作了适度选择,今天研究他的诗。对于总结新诗的创作经验,推动新诗艺术发展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傣族村寨中充盈着生机和绿意,这正是傣族村寨生态文化的表现形式。从傣族村寨的结构和布局、竹楼等方面可以探析其间蕴涵的生态文化,挖掘其生态智慧,总结傣族村寨生态文化的显著特征,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的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戴复古在饱尝种种人生况味之后,以其独特的审美发现展开对乡关之思的艺术叙写,凸显出诗人细微的生活体验和审美心理感受,表现出极强的审美意义。戴复古诗歌中的乡关之思主要呈现为以下几种审美范式:对节感怀、遇物思归、寄情山水、直抒襟怀。  相似文献   

18.
戴震兼擅义理与考据。在乾嘉学术史上独树一帜。乾嘉以来,学者对戴震学术思想定位不同,对其学术思想分期也持论不一。梁启超、胡适、钱穆、余英时等近现代学者都对戴震的学术思想有过不同阶段的划分。文章在学术主体视界下探讨戴震的学术思想分期,并分析戴震各阶段的学术思想特点及其各阶段学术思想嬗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滇西傣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了朴素的生态伦理观.这种朴素的生态伦理观融入现实生活,沉淀为一种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又面临着新技术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晚明文人张岱以其在文学、史学、艺术等诸方面的卓越成就不断引起人们探究的兴趣。此前,人们多将目光投注在张岱的小品文上,对张岱涉足并有建树的其他领域如戏曲、音乐、书法、绘画、美食、建筑等方面则鲜有论述,单独研究张岱的绘画美学思想,更是没有展开。本文梳理张岱的各类作品,发现其绘画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绘画创作、风格修养以及对“诗中有画”理论的继承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