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澜教授指出:今后教学改革所有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将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围绕学生的发展,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初步感受。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是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可以说.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走向和谐.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3.
生成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力。[1]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捕捉有价值“错误”、抓住意外的“契机”、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以及有效追问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促进数学课堂生成,因势利导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该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首先,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精神和智慧潜能,焕发了课堂的互动气氛和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教师若能俯下身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想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在课堂中关注他们求知的渴望,生成对学生有效的体验,那么必定能打磨出一堂又一堂的"好"课。  相似文献   

6.
一年来,我一直在深思一个现象:上课我示范时,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活动开始时,学生们跃跃欲试;下课时,孩子恋恋不舍的眼神……是什么促使我拥有如此欣慰的课堂教学效果呢?一年后,我结合教学实践,发现若干发生在课堂的心情故事正熠熠闪光:“开放性的教学使得小学英语教学思路必须立足于生成和创新,不应拘泥于呆板的模式。”我们教师不应只沉浸在“辛勤的园丁”、“燃烧的红烛”的赞誉声中,默默地做苏格拉底笔下的“助产婆”。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吴兵 《新疆教育》2012,(2):64-65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基本的要求是每一位学生都得以充分发挥潜能,在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由于传统教学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数学课堂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叶澜)。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观念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诸如:教室是实验室、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家长是教育伙伴,等等。  相似文献   

9.
动态生成已成为课改课堂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多变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精心预设、积极互动、巧妙引导都是促进课堂有效生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表现”自己,人们会说教师在“做秀”。如果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呢,大家会赞赏课堂的活跃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就是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针对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尊严,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提出了表现教育的课题研究,进行了表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鼓励学生表现”和“让学生创造性地表现”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准则。课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小嘴常开、小手高举、身体常动”使课堂焕发着学生生命的活力。一、表现教学法的内涵(一)“表现教育”基本理念1.…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历史课堂教学不是知识机械传授灌输的过程,而是活力与智慧融合生成的过程。对“活力历史”课堂的理解和把握,关键要死去“活”来。要紧紧围绕历史课堂,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采取灵活生动的教与学方式,从课堂教学的基本因素,如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基本功等角度让已经消逝的历史“活”来,让课堂充满智慧和灵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推动历史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充满生机焕发“活力”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理念: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一个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目前的课堂教学常常既缺乏开放性,又缺乏民主精神,教师的话似乎代表了真理,具有不可动摇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是在教师的安排和指令下,读书、提问、思考、讨论、作业等。课堂上,完成教案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理想过程,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否则,就千方百计地引导,直至与教案设计要求相符,课堂成为师生按剧本——预设教案演出的舞台。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而“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教学思想,则是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如何使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的课堂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些特征需要教师对学情辨析判断,对教材创造性处理,对教学预案随机应变。因此,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智慧的课堂。数学教学中的智慧主要体现在驾驭动态生成的课堂艺术上,因此我们认为数学智慧课堂有以下四个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数学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下形成了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喑的局面,课堂缺少活力,一位专家曾说:“课堂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部分。”“要增强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潜力  相似文献   

17.
“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数学课应该是充盈着智慧的,需要智慧的老师与智慧的学生,生成智慧的对话。这样才能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亲和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现在的课堂大都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因此,有远见的教育家发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呐喊。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巨大的活力,只有师生们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只有构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已超越了普遍的规范,达到了自由创造的境界;学生真正能体验到理智探险的愉悦。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在这样的课堂上要求教师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创造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用爱心激励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