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足球技术的教学特点,总是要涉及足球技术的特征,在教学中,将熟悉球性的练习贯穿始终.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并以此带动其它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这应是提高足球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足球技战术的教学是体院足球专选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水平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以熟悉球性练习贯穿足球基本技术教学的全过程,在不同学期有不同的侧重;从防守技、战术入手,加强战术练习的对抗性,提高学生在对抗条件下合理运用足球技战术能力,从而使足球专选课教学水平得以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运动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角度对技术的特征进行分析;阐明了竞技运动技术的本质;并对足球有球技术的内涵与概念进行探究;希望揭示足球有球技术的本质特征,掌握其发展趋势,从而明确有球技术训练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足球90~120分钟比赛是一个以球为中心的有氧供能为主的过程,通过对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比赛运动员活动负荷数据分析,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对足球专项耐力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重点应放在有氧耐力、力量耐力和爆发力与速度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室内五人制足球和沙滩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处理球这一环节的研究,比较守门员在室内五人制足球和沙滩足球比赛中的作用,旨在解析五人制足球与沙滩足球的比赛特点,为观赏、训练、比赛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从而推动五人制足球运动与沙滩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足球运动员有目的地运用规则允许的身体某一部位,对球做连续向上的轻击,使其始终保持在自己所能控制的空间中,这样的控球方法叫颠球。颠球是一种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的有球技术练习。足球运动员进行各式各样的颠球练习,有助于很快地掌握控制球的技术,而完美娴熟的控球,又是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的技能。球王贝利曾说过:“对正在努力掌握各种技术的年轻选手来说,没有比颠球更好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足球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该国职业联赛的成功举办,足球文化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日本联赛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J联盟的成立为日本联赛的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超强的学习能力为日本联赛吸收世界足球精华提供了坚实的文化保障。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在足球文化方面与之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建议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应明晰中国职业联赛所有权,保护俱乐部权益;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俱乐部发展;坚持依法治球与以德治球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对“球感”的理解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足球“球感”概念,定义其内涵与外延,分析“球感”的产生及发展的生理机制,指出人体条件反射原理即为“球感”的生理基础,并通过分析这一特殊条件反射的全过程,提出培养球感所必须处理好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1.前言无球专项速度是足球运动员很重要的专项身体素质之一,在当今足球朝着比赛更加快速,对抗性更加激烈发展的时代,足球运动员的无球专项速度越来越显得重要。所以广大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足球守门员接扑球动作速度特点的定量测试和分析讨论,得出守门员防守不同高度球的难易度,探索球门各区域的客观计分值和较优分画法,用以补充教材的不足,改进现有场馆设备,这可促进足球教学训练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提高射门技术和命中率,以及守门员接扑球的成功率,供大家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足球无球队员进攻跑位技术教学与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足球无球进攻队员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跑动的方法和特点,指出了无球进攻队员运用进攻技术的时机,以及教学训练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2005世青赛看足球抢断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比赛是由攻防的转换构成的。现代足球正朝着速度更快、争抢更激烈、组织配合高度默契的方向发展,以2005年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中的部分比赛为研究对象,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对当今世界足球比赛中抢断球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拼抢、抢断球的成功率是争取比赛的主动权和赢得比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足球俱乐部官方网站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医药与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官方网站为分析对象,将Webby Awards网站设计评价指标导入我国足球俱乐部网站的研究.研究指出:两个俱乐部官方网站新闻同质化倾向严重,没有形成良好的新闻议程设置,没有更好的彰显俱乐部足球文化个性;两大足球俱乐部官网导览栏目均构建不良,影响球迷对俱乐部的文化亲近;两大足球俱乐部官网均有若干功能紊乱或链接失效;两大足球俱乐部官网缺乏与受众,特别是球迷的即时互动设计,难以聚集人气;广州医药足球俱乐部网站首页视觉设计编排良好,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网站则视觉未达平衡.  相似文献   

14.
早期中国球迷出现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属于中产阶级球迷群。这一时期的足球属于自然足球,观众为城市富有阶层,观球风气大致与观剧类似。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足球大体隶属于苏联的体育体制,球员温文尔雅,观众和和气气。这一阶段足球大体属于道德时代的足球。1994年至当下属于普世性的商业足球时代,观众群体的表现也有多维度的特性。苏联体制时代的足球属于善的足球,观球是一种社会福利,而非商业需求。1994年以后的中国足球属于一种恶的足球,高度的商业化使得球迷的心智时常抵达极限临界点。中国的文化觉醒始发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球迷的心理大体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足球从此告别了道德时代,步入一种法制足球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5.
足球世界杯有超越球戏乃至体育的诸多理由,它已演化为全球性的新型节日,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新风俗。世界杯有超强的聚会功能。中国人的世界杯情结具有独立性。融入世界的心态让中国人萌生了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的信念,类似的信念超越了世俗性的利益唯上范畴,演进至信仰体系。中国一直有踢球者少看球者多的现象,评球人呈现出集群模式。中国的评球人更像是有共同信仰的群体,其评球的共同目的是期盼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而世界杯为中国观众带来的是狂欢世界的另类理想。足球在中国的传播也遇到了异化的风险。世界杯在中国很难成为一种完全的世俗文化,这也是足球在中国这样的道德至上国家发展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第18届世界杯和2006年中超联赛部分比赛中运用抢断球技术的次数、成功率以及犯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找我国足球在抢断球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考察法研究法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模式。指出其训练模式包括小场地条件比赛、协调性训练、情境训练、技术训练、小场地比赛5部分内容,可分为直接式和情境式2类。 直接式训练模式根植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技术为中心;情境式训练模式则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比赛为中心。用2种学习理论分析法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模式,认为法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模式的顶层设计是 “以比赛为中心”的情境式训练,提倡青少年球员主动建构比赛情境,以此发展球员的足球技能和比赛理解能力。实证研究发现,与直接式训练相比,情境式训练可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球员的战术意识、决策和创造性思维。提出,我们要做好足球教练员培训顶层设计工作,教练员群体也要扬弃传统足球训练思维,更新训练理念,重视情境式训练。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前,我国青年足球队中的有氧训练过于简单化,以无球跑圈居多,缺乏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把握足球项目的专项特点,并且对如何控制结合球有氧训练的要素知之甚少。为了给实践训练指导工作的教练员们提供有益的、科学的足球有氧训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北京国安俱乐部U-19梯队队员为测试对象,利用Polar Team2团队心率测试表,对所设计的几种结合球有氧训练方法进行负荷监测和验证,并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出设计的方法及调控的手段能够达到提高足球专项有氧能力的目的,希望能对青年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训练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时空争霸越演越烈 ,不仅空间狭小且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 ,攻守转换的速度已达 12秒 1次。这样的比赛需要运动员在对时空的判断和合理运用方面有很高的水准。理智足球不允许拖池带水贻误战机 ,更不允许因个人玩弄而失掉时空优势。可以说 ,比赛场上谁赢得了时空 ,谁就赢得了主动。对于足球的认识 ,我们大部分的教科书定义为 :“足球运动主要是用脚来支配球活动的一项运动”。足球强国荷兰人对足球的认识则是 :真正的足球要包括 8个因素 ,即球、同伴、对手、空间、压力、规则(裁判法 )、时间、方向…  相似文献   

20.
足球所缔造的奇观是一种感性化的客观存在,足球由此创造出一种新型表演市场。足球具有 塑造集团或国家形象的功能,它也因此成为各国相关集团寻求自身利益的工具。足球在中国具有特殊 性。中国人理解的足球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可视性艺术,,而非参与性的体育项目。中国人所理解的球员 仅仅是另外一种演员,中国人充当的角色也仅仅是看客,专门观看足球人的各式表演。球员的演员化 现象和观球人的看客化现象构成了中国人所理解的足球文化。中国文化对来自西方的足球文化的反制 能量由此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