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毕飞宇小说《上海往事》的女性小金宝的艺术形象,阐释作家文学想象中的都市与乡村关系。毕飞宇在90年代初的都市书写中所流露的怀旧风格有着个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探索,这使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上海怀旧的女性想象。  相似文献   

2.
毕飞宇在“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其小说植根生活,透视人性,描摹世态,关注当下,既具有深刻现实性,又蕴藉哲学思考。毕飞宇07年新作《相爱的日子》抒写失业大学生充满艰辛与苦涩、孤寂与屈辱的生存境遇,笔端饱含深情,行文充溢悲悯.充分体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浓重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他的小说植根现实,关注当下。毕飞宇的小说语言轻盈而凝重,以自己个性化的语风实现了他的小说理想,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精神。采用儿童视角和"第二"人称叙事手法,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道关怀与人性关怀,这源自作家对命运、性格、人性等的深刻思考,更源自作家的人文关怀、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4.
面孔     
毕飞宇2011年8月20日,第8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毕飞宇凭借长篇小说《推拿》,成为首位荣获该奖项的江苏作家。一直以来,毕飞宇留给大家的印象似乎就是酷:留着光头,目光凌厉,桀骜不驯,不用手机。但同时他又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美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不是一个专断的作家,他是经验的书写者与诉说者,他的小说始终弥散着一种开放的气韵.在发散开来的艺术空间里,表达着一个主题——认知的阻隔与生命的局限.甚至可以说,这是毕飞宇小说创作始终如一的母题.  相似文献   

6.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在当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毕飞宇深谙张力因素在文学文本中的特殊作用,在《推拿》中完满地呈现出三组显著的艺术张力:盲人的自食其力与健全人的企图不劳而获形成巨大张力,体现作家对盲人真诚的讴歌赞美以及对健全人的批判;叙事结构上日常现实与虚幻想象形成的张力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故事的发展;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同情与残疾人对自身尊严的极力维护形成的艺术张力体现作家深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从《孤岛》到《推拿》,创作近二十余年的毕飞宇,已成功地迈向一个成熟的作家。在多年的写作生涯里,毕飞宇一直秉持着"时时创新,时时突破"的写作态度,力求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丰富当下文学。在他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狂热的历史情结"、"王家庄的世态人情"以及"女性的疼痛书写"都是在遵循着一种循序渐进的生命探索,它们之间有其内在的写作规律,展现了作家奇特创作个性和独有的魅力写作。毕飞宇在贯穿"疼痛"主题的过程中,站在人的立场上对现实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不仅体现了作家深厚的人性关怀,也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宽度。  相似文献   

8.
“冰”与“火”这两个意象指代的是毕飞宇创作的两面性形式的技术化和灵动性、主题的寓言性和多元化、创作立场的残忍和温情。由此揭示出正是这种冷静与激情的二元创作模式的对立与互补构成了毕飞宇既不断自我重复又生机勃勃的艺术世界,也展现了作家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小说对乡土的书写从描写乡土悲剧、表现不尽意的人生,对底层人生、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关注和描写以及淡化背景、凸显权力的文革时间和背景的处理等三个方面表现出毕飞宇作为当代作家独特的面对乡土、想象乡土和描写乡土的方法.分析毕飞宇乡土书写方式,展示作家蕴含在作品之中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是当代能够很好地书写女性形象的男性作家之一,在他的力作《推拿》中,以崭新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一群可亲可爱的盲人,并塑造了一批女盲人的崭新形象。这对于盲人书写是一个巨大突破,可以说是毕飞宇边缘化写作的又一次成功,对于毕飞宇的女性书写既是延续又是创新,也为女性话题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作家毕飞宇推出了首部音频节目《毕飞宇和你一起读经典》。节目中,毕飞宇将从小说家视角出发,对13部中外经典小说等进行解读。在该节目上线发布会上,毕飞宇对媒体表示,最原始的学习方式或求知方式是"听","印刷术是人类历史很晚的事情,整个人类的历史相当长时间段里面,艺术也好、知识也好,都是口口相传的"。提到阅读经典的体会,毕飞宇举例:"我们在中学或者大学中文系,有个重要环节是提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是对“历史”有着深厚兴趣的作家,创作了一系列的历史寓言小说。在这些小说中,毕飞宇对“历史”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对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意识进行了解构,用小说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个人化理解。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文集     
作家毕飞宇在创作风格上呈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多面性。继小说《玉米》之后,由作者亲手编定的四卷本《毕飞宇文集》,收录了包括《上海往事》、《青衣》在内的作者所有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关注的多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来自农村的毕业就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些人身上,毕飞宇寄予了悲悯、理解、同情,写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疼痛”。《家事》与《相爱的日子》是毕飞宇2007年的新作,解读这两部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杨世宇 《文教资料》2008,(22):18-19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他的小说植根现实,关注当下,采用儿童视角和"第二"人称叙事手法,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道关怀与人性关怀,这源自作家对命运、性格、人性等的深刻思考,更源自作家的人文关怀、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6.
图览世界     
毕飞宇凭小说《玉米》荣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中国作家毕飞宇凭《玉米》击败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荣获2010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据了解,英仕曼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创立于2007年,与英国"布克奖"一样受到英仕曼集团资助。早期奖项颁发给未以英语出版过的亚洲小说,2010年以后改为颁给当年度首次以英文发表的亚洲小说。此前,中国作家中已有姜戎的《狼图腾》和苏童的《河岸》获此奖项。  相似文献   

17.
“冰”与“火”这两个意象指代的是毕飞宇创作的两面性:形式的技术化和灵动性、主题的寓言性和多元化、创作立场的残忍和温情。由此揭示出:正是这种冷静与激情的二元创作模式的对立与互补构成了毕飞宇既不断自我重复又生机勃勃的艺术世界,也展现了作家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关注的多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来自农村的毕业就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些人身上,毕飞宇寄予了悲悯、理解、同情,写  相似文献   

19.
毕飞宇是一个善于思索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前到后有很大的变化。他近几年发表的《玉米》《玉秀》《玉秧》三部系列中篇小说,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其中,他对中国“鬼文化”的世俗性描绘与形而上思考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尖锐性、深刻性与现实冲击力。从中可看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飞跃及令人欣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黄思思:樊教授,您好!很荣幸能跟您探讨一些文学热点问题。最近,随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出炉,我省作家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最终与莫言、张炜、刘震云以及毕飞宇的作品共同获得了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