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芷清  董玮 《大众科技》2006,(6):159-160
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用晦涩难懂而又诗意的语言反思了技术的本质,对技术及其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层的探究,分析了现代技术时代无所不在的危险,但又孕育着解救的可能性,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克服技术的异化并通达本真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面临技术的困扰,反思技术非常紧迫。海德格尔在解释学现象学的视域内对技术现象进行了深刻思考,重新界定了技术的本质。他认为,技术是一种显现和解蔽事物的方式;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它束缚着人和事物,同时它也是存在的天道的显露;现代技术的思想根源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克服现代技术统治的道路是思和诗(艺术)。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中包含着深刻的技术伦理思想。技术的本质不是工具,现代技术的本质是一种展现,是展现世界的基本方式。技术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负载价值的,技术的价值就存在于座架中。栖居作为人的向世生存的方式,内在地包含技术伦理的实践维度、审美维度及环境维度。  相似文献   

4.
黎明 《科技风》2012,(15):231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海德格尔对技术进行了一些列的追问,既阐释了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结束问题的方法途径.本文将以海德格尔的技术观为中心,深入探讨其发生和发展原因,从真理发生方式及其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22)
本文通过解读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中论述的技术观,从技术本质的角度反思整形美容技术,以期更好地认识人与技术的关系。现代技术的整形美容是一种在促逼支配下的解蔽。这种解蔽将容貌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要求其能够在社会交往中发挥最大作用,但是却遮蔽了本身的存在。集置的命运可能是我们人力所无法抗拒的,但最危险的是陷在其中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6.
来自技术的危险——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社会问题等技术的负面影响人们已多有关注,然而这些却并非海德格尔所认为的来自技术的真正危险。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占统治地位才是人类最高意义上的危险,人类应通过“思”来克服这种危险。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追问是与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赋予技术以存在论上的根本性地位,这使得他对技术的探讨比别种解释更显深刻。在人类被技术深深困扰的今天,我们无疑应该像海德格尔一样先想想技术到底是什么?真正的危险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哲学终结,这是海德格尔的叙述,在海德格尔的叙述里边直接衔接哲学终结的就是思的任务,思的任务就是接应技术摆置的格局,就是人类已经卷入了一种技术摆置的格式塔.  相似文献   

8.
文化本质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斯芬克斯之谜,学术界做了多种有益的探索,但都难以形成定论。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丰富了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文化本质的探寻的路径。解读《文化模式》,从社会群体、个体以及生活实践与文化模式的关系探索文化本质,文化是社会群体精神、人的生活样式、人的现实生活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对近代形而上学之数学筹划本质的揭示是围绕物的问题也就是近代自然科学或形而上学对物之物性的本质规定来展开和探讨的.在他看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是数学的东西或数学筹划,它由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所奠定,并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之基本思想的决定性推动下,成为近代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由此使得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如此追问物之物性的方式得以可能和成为必然,真正的绝对的知识就是纯粹出自“我思”亦即理性的先天知识,它是物之物性乃至一切存在规定的引线和尺度.数学筹划不仅是近代思想的核心,而且直到今天还支配着实证科学的研究,海德格尔质疑数学筹划的自足性基础并试图从源始的生存论存在论角度重新揭示之,我们在今天仍然没有足够严肃地回应海德格尔的这一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的本质作出了生存论的现象学解释。他认为,各种现代科学都是此在(人)筹划、控制和统治存在者整体领域的生存方式;然而,正是人类的这种生存方式使人类自身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就是使艺术作品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的那种东西,即艺术本身。他对艺术作品本源的探讨,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诠释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也不是画家的主观表现,而是真理的自行显现。艺术的本性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只有艺术作品才能让真理自行显现,艺术作品敞开了一个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2.
试图以世界现象学的观点来看待建筑的含义,并根据部分建筑师诠释建筑的思想,提出今后建筑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雷达 《百科知识》2001,(5):57-58
在近期的图书中,若要挑出一部对精神价值的追问最执著,对精神哲学的思索最缠绕莫解的小说,毫无疑问当推张炜的《外省书》。  相似文献   

14.
邓海云 《科教文汇》2008,(8):165-166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性著作。多数论者往往从作者的特殊的民族身份和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得出《边城》的悲剧是由于一种民族隐痛或文化冲突之类的结论。这种研究忽略了《边城》文本自身具有的意义。细读文本,其实可以发现《边城》表现出一种对人存在本身的哀伤。  相似文献   

15.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性著作。多数论者往往从作者的特殊的民族身份和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得出《边城》的悲剧是由于一种民族隐痛或文化冲突之类的结论。这种研究忽略了《边城》文本自身具有的意义。细读文本,其实可以发现《边城》表现出一种对人存在本身的哀伤。  相似文献   

16.
马玲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223-224
在这个社会需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尚的时代,这本书站在较为客观的角度分析了美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将园林美学与美学就行了比较和剖析,通过对园林美及园林美的表现形式详细介绍,引导人们创造园林美、鉴赏园林美、管理园林美,通过对古今中外园林美学的比较分析,提出"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园林美学继承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园林美学",从而对中国园林的未来发展指引了较为精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以信念、真和辩护为三要素对知识作出了定义,此传统知识定义不能涵括各种类型的技术知识,且"柏拉图定义"的"葛梯尔问题"也存在技术知识之中。考察技术知识分类的历史演进,其演进过程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且效用性为技术知识的主要特征。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以有效、信念和辩护为要素的三元技术知识定义,使各类型的技术知识都统一在这定义之下,其中"技术知识是有效的"为该定义的核心部分,技术知识在人的实践下成功制成技术人工物为其有效性作出辩护。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技术知识作进一步探讨,有助于解析技术本身并呼应技术知识本体论。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读者的社会阅历、艺术修养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部作品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和认识,确认不同的主题。但是只要从作品出发,言之有理,就应当予以肯定。学会欣赏别人,脚踏实地,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并在通往人生之旅终点的路上,悠然地欣赏沿途的风景,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少些遗憾,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者,特殊之处在于它在自己的生存中生成了自己的本质(存在);而且此在的自我生成,是在神秘的情绪体验——畏、烦、死中,由于人领悟到自己是被抛进自己的多种可能性的筹划之中,从而克服"共在"这种异在,才出离沉沦,直面此畏,向死而生的。海德格尔的这种自我生成观,实质上不过是唯心主义先验自我本身的神秘内省或主观反思而已,它既非现实的社会生成,亦非真正的实践生成。这一点,与我国传统哲学力主人的社会生成或社会认同有别,更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生成相距甚远。明乎此,才能走出当代人学研讨中因偏离实践、社会关系来把握人的生成的"准存在主义"误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学的文学,自进入新时期以来,创作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一代新人,不仅涌现在当代文坛上,也涌现在文学作品中。风云际会,龙腾虎跃,谱写出时代的主旋律。刘心武的长篇杰作《钟鼓楼》,以其深邃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打动了成千上万读者的心,荣获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凌云妙笔意纵横”,作家通过北京钟鼓楼地区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里一家人办婚宴为主线,把社会上不同地位,不同职业的人物,都一一展示出来,构成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人物画廊。我认为其中所创造的技术情报站站长庞其杉的形象,尤其引人注目。因为他是第一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情报战线上的有血有肉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