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卫民 《历史教学(高校版)》1986,(5)
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四太子拖雷正妻唆鲁和帖尼的第二子,生于公元1215年9月23日,1260年4月28日即蒙古大汗位,同年6月29日,建元中统;1264年9月7日,改年号为至元,1271年12月18日改国号为“大元”,1294年2月15日病逝,终年80岁,在位35年。蒙古语尊称为薛禅(贤)皇帝。忽必烈为蒙古藩王时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热心学习汉文化。至蒙哥汗(元宪宗,1251—1259年在位)时,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即金莲川,地处滦河上游),着手任用汉人儒士,改变“汉地不治”的情况,并 相似文献
2.
苏忠 《历史教学(高校版)》1963,(9)
一蒙古统治者,以其所向无敌的铁骑踏进了中原,消灭了女真族的金王朝,占有了大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之后,继续南渡灭宋,统一全中国。在蒙古贵族看来,为了巩固统治秩序,建立一套适应中原地区高度发展的封建政治经济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这个历史使命落在蒙古族杰出的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的身上。忽必烈在位期间,在中原士大夫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改革与建树,为元代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初入中原时的蒙古族所处的社会比汉族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要落后得多,由军事长 相似文献
3.
李凤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多年间,“祖述变通”,改行汉法,实施文治变革的路线,实现了大一统国家,结束了迁延好几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史学家称“为一代之制者”;而这是和他“洞识事机”,善于驾驭情势,因势利导,以顺应社会历史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在文治变革的“马下治天下”的方略中,以“至诚”思想来治己、治人、治世,发展经济、减轻赋役,与民实惠,创建了“天下独称富庶”的元王朝。在“信用儒术”的同时,崇奉释教,以佛治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对元代以及后世,尤其是对蒙古族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夏 《语文世界(高中版)》1998,(10)
一到冬季,人们非常愿意吃火锅涮羊肉,但人们不一定都知道涮羊肉的起源。相传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在率军北征途中,忽然想起家乡蒙古草原的美味——清炖羊肉。厨师急忙杀羊剥皮,剔骨割肉,准备御膳。正在这时,探马来报:“敌军铺天盖地而来,离此不远,正安营下寨,准备厮杀。”兵贵神速。得马上迎战,眼看清炖羊肉吃不上了。聪明的厨师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他在羊肉上拣了个好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煮沸的水中,用饭勺草草搅和了一下,便急急忙忙捞在碗里,加了点盐,送到忽必烈面前。忽必烈饥不择食,饱唤了一顿,感到这肉片格… 相似文献
5.
6.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9,(2)
不同经济条件会产生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观,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人才观的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取向,对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自然经济人才观,是一种重继承、重内省,追求修身养性,贵德贱艺、重道轻器的所(?)道德型人才观。它倡“静”而不主“动”,本能地约束和扼制人才的创新才能和开拓进取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守成型人才观。 相似文献
7.
8.
金元之际 ,北方经历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蒙金战争。战争初期 ,蒙古军队推行了残酷的抄掠政策 ,“所过无不残灭 ,两河山东数千里 ,人民杀戮几尽”① 。窝阔台时期虽然稍有改变 ,但杀伤劳动力的现象仍很严重。在灭金过程中 ,蒙古军在钧州 (今河南禹县 )、许州 (今河南许昌 )、考城 (今河南兰考境 )、蔡州 (今河南汝南 )、归德 (今河南商丘 )、凤翔 (今属陕西 )等地 ,都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开封被围后 ,疾疫流行 ,加之饥馑 ,五十日内死亡人数多至 90万人。激烈的战争和残酷的杀掠 ,造成土地荒芜 ,人口锐减 ,“屋庐焚毁 ,城郭丘墟” ,社会经济遭到… 相似文献
9.
舒顺林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历史上活跃在我国北方的兄弟民族,尽管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经历与历史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趋向,即一旦兴起之后,总是由北向南,不断汲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华文化传统,表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向心运动。忽必烈以前的北方各民族包括北狄、内迁的匈奴人、拓跋、鲜卑、羯、氐、羌、沙陀、女真、契丹等族都是如此,忽必烈则是一位承先启后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0.
11.
舒文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
在对南宋的包抄、平定中,忽必烈采用水陆并进、恩成合用,尤以攻心为上的方略,量终摧毁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从而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剧以来的长期分裂混乱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南北之问经济、文化之交流、各族人民的往来以及社会生产的恢复、发晨,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所以,仅此而言,忽必烈及其元朝的历史地位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人事部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1,(2):28-29
建设一支适应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具备一个超前开放、引领时代的人才观念.在这方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继承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企业的发展转换中逐步形成并完善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理念和人才观点.…… 相似文献
13.
14.
陈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4)
<正>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他为民主革命奋斗几十年,对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就蔡元培有关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面的思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我国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有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性和普通型等。家长的人才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教养重点,即家长在教育当中,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投入。如有的家长,他们往往把教养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或技能技巧的训练上,而对孩子自理能力、个性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不够重视。与其他家长相比,他们在子女教育上显得比较紧张和有压力,总要抽出大量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或花钱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生怕孩子学得太少,会落在别的孩子后面。这类属于知识型或技能型人才观的家长,他们的人才标准是,要么知识渊博, 相似文献
17.
王卫国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4)
邓小平的人才观王卫国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客观实际和要求出发,深刻地论证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人才问题的正确立场,澄清了长期以来在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他的论述,为党制定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1.实...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