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保华 《收藏》2006,(4):106-107
中国是最早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国家,尤其在宋代,白银的货币职能逐渐完备,在社会金融经济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宋代白银的使用是由于商业的发展和铜钱的缺乏,客观上需要一种较贵的货币单位。”  相似文献   

2.
欧元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该联盟各国的统一法定货币。欧元的发行与使用,使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为欧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大大提高了欧盟的国际金融地位,是欧盟进一步走向全面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欧元自1999年正式诞生以来,到现在已经走过整整十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戒畋松 《收藏》2006,(7):76-77
金饼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免征,具有天生的货币职能,早在先秦时期楚金牌就是最早的黄金货币,交易时可根据物品价值的多少来分割使用。秦统一中国后,将货币分为三等,据《史记·平准书》载:“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镒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20两(一说24两)。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  相似文献   

4.
澳门钱币     
澳门从1535年开埠至18世纪末,主要使用我国的银元和铜元。19世纪起,流通货币变得多样化,随着葡萄牙人的活动渐频,墨西哥银元大量流入,成为当地主要的汇兑货币。同时,民间广泛使用各银号发行的凭单,为变相的流通纸钞。1865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香港成立,港元迅速取代了墨银。1887年,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相似文献   

5.
王志荣 《收藏界》2011,(5):90-90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始货币逐步演进为铸币,即早期钱币。诸侯列国先后铸造钱币,各自为政,并不统一。列国钱币的形态、制式、名称、重量等等,各有特点,十分复杂,除了铸青铜钱币外,个别地区还使用贵金属称量货币,有些地区仍继续沿用原始货币,但主要流通货币是铜铸币。春秋战国青铜铸造的钱币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布币、刀币、圜钱、贝形钱四大类型。各大类型有多种多样的品种组成。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4~3世纪),  相似文献   

6.
戎畋松 《收藏》2021,(1):30-33
金饼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它具有天然的货币属性和职能。先秦时期的楚金版就是最早的贵金属流通货币,其交易时可根据物质的多少来分割使用。秦统一后,将货币分为二等,据《史记·平准书》载:"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  相似文献   

7.
Yuan Shuiqing 《收藏》2007,(7):136-137
中国货币已有40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反映了历代的货币制度。其间出现了货币史上的诸多之“最”。笔者参考出土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依据文博单位,同事和本人收藏的实物.按历史顺序,分原始货币及普通金属铸币.金币、银币.铜元、纸币、钱文书法、币制.信用机构、著作及收藏.拍卖十大类共200多个条目,编成《中国货币史之最》,现从中选出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唐晋源 《收藏》2013,(7):84-85
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早在商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青铜铸造业兴起,金属实物货币应运而生。黄河中游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使用不同形制的青铜农具铲作为商品交换的等价物,后又逐渐演变成最早的原始空首布。大约在春秋中期后,空首布的货币形式固定下来,主要流通于三晋和中原宗周地区。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中不乏商周时期青铜农具铲出土的报道,民间也时常有青铜农具  相似文献   

9.
古币三则     
天雨 《收藏界》2011,(6):79-80
先秦圜钱——"古"字币传世和出土的圜钱,按币上铭文约有二十余种。这种圜形铜钱,主要流通于战国中后期,是先秦货币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成为秦统一中国后流通货币的主要形式,对中国货币乃至周边诸国货币经济有过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徐金德 《上海集邮》2000,(3):32-32,40
邮票的面值单位,一般是发行国(或地区)当地流通使用的货币。但是,新赫布里底群岛(1980年独立时改称瓦努阿图Vanuatu)在1938年至1977年期间发行的邮票,其面值单位竟是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的货币——金法郎。  相似文献   

11.
张建功 《收藏》2007,(3):138-138
银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流通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中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收藏观念几乎都是重钱轻银,银锭的地位没有得到收藏者应有的重视。在当今各种收藏热兴起之际,银锭的历史价值已被有识之士所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戎畋松 《收藏》2006,(8):122-123
宋代银铤 自魏亚以来,白银的使用更为广泛,已不仅仅是作为器饰、宝藏、赏赐、进贡等用,开始在一定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参与流通。从唐代开始,白银的计量单位在衡制上也由“斤”“两”并行,过渡到以“两”为主要计量单位;这时的使用形制主要有圆饼状和长条笏状。  相似文献   

13.
刘开文 《中国集邮》2001,(11):41-41
日前,信息产业部指示中国电信用IC卡置换用户手中的田村卡。对于田村卡拥有和投资而言,这个消息虽然是迟到的“利好”,但毕竟比望眼欲穿的等待要强得多,不管最终的置换方法如何,他们又将重新看到田村卡上的面值成了可使用的货币符号。  相似文献   

14.
赵晓明 《收藏》2014,(4):101-103
用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的银锭,在中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赏赐、赋税、买卖等都缺不了它。银锭作为一种财富,是中国特有的货币形式之一,它始现于唐代,广泛流通于明清,于民国年间退出流通领域。存中国货币发展史中曾经起过非常重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柏光 《收藏界》2012,(10):80-81
元代货币史是中国古代货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典籍和资料的散佚和缺失,使得今天的人们无法从现存的元代典籍中窥见元代货币史的全貌。在《元史》中关于青铜货币铸造之事,仅涉猎了寥寥数语,却也透露出了元代青铜铸币的点滴情形,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元代青铜铸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董大勇 《收藏界》2010,(3):74-74
在人类发展进化史上.称量货币是一种较为普遍使用的形态.我国钱币史上对此探讨不多.前些年中国钱币研究所戴志强等专家写过此方面的论文.以考古实物为依据进行研究探讨。本期发表有关青铜块的文章也是这方面的试探。  相似文献   

17.
陈晓友 《收藏》2006,(12):105-105
鄂东工农银行铜币券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东南红色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发行的苏区货币。发行时间是1932年3月至1932年5月,仅3个月,此后恢复旧称鄂东南工农银行。(两币总计也只有一年有余的发行期)。  相似文献   

18.
贾晖  刘伟 《收藏》2013,(6):78-79
圜钱是战国中后期出现的一种货币,圆形圆孔,虽然流通时间较短,但在货币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上存世稀少,历来受到藏家的重视。圜钱是战国时期出现最晚的一种货币形式,最早铸造圜钱的应为战国中期的魏国,后广泛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  相似文献   

19.
袁水清 《收藏》2007,(8):136-137
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秦半两 半两钱在战国时期即已铸行于秦国。始铸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但与史载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一事或有关联。据近年考古资料,先秦半两大小错出,不尽重12铢(图11)。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以黄金(金饼)为上币,单位“镒”(合20两);  相似文献   

20.
吴伟忠 《收藏》2012,(11):78-79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其自身具有天然的货币职能。战国时期的楚国金版(亦称爰金)是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据考古资料介绍,金版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故地,金版上的印文也多与楚国有关,目前存世数量最多的郢爰就是在楚国都城所铸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