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为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为科学是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探索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半个世纪以来 ,世界各国成立了许多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机构 ,对不同领域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当前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 ,向行为科学研究提出两个重要的前沿问题 ,即信息化条件下个体与组织的行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美国已正式宣布 2 0 0 0— 2 0 10年为“行为的 10年” ,我国也应加强行为科学的研究。最后展望了 2 1世纪行为科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试图从公司理财过程循环的两个重要过程——决策和预算中运用行为科学的有关原理,以提高公司理财的柔性为目的,对行为科学和公司理财柔性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8):114-119
基于行为决策理论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设置2个规模大小不同的集体和2种身份信息显示的决策情境,在"个体—小集体—大集体"多层级嵌套组织模式下考察身份识别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身份识别对当事人的合作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小集体中的识别效应强于大集体的,且部分挤出了大集体中的激励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组织层级在身份识别与合作行为之间存在调节效应;越是风险追求偏好的个体,身份识别对合作行为的促进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用户行为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用户行为的规律及需求特点。指出:用户行为激励的起点是得不到满足的情报需求,用户行为同时为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所影响,其中个体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作者将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管理理论与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对用户管理的途径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中个体行为的科学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对身临其境的受众个体行为决策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特征,分析了受众个体行为科学决策的心理机制,阐述了个体行为决策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受众个体科学决策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田锋社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3):57-58,56
行为科学的实践证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励行为;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是地方高校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科研激励机制是调动教职工从事科研积极性的必要手段。本文利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心理学原理。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途径,并结合我们的实践对地方高校科研激励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情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伟 《现代情报》2002,22(7):111-112
文章由个体情商引出企业情商的概念,既然有个体情商的存在,那么由个体组成的集体、组织也同样会有情感管理方面的问题,因而进一步提出了集体情商、组织情商。显而易见,在企业组织中同样存在着企业情商问题,企业情商有着不同于个体情商的丰富含义,企业情商管理对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行为科学是专门研究人的行为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人的行为及其因果关系,并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的理论来研究人的各种行为和这些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及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研究如何采取相应措施,调动积极性,以求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行为科学,也叫行为管理学、行为组织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它能够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探讨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以期对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14,(12)
以往对非营利组织社会资本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静态的分析,对非营利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网与社会行为规范研究的较为深入,但是近年随着动力学理论的兴起,从行动的角度去研究网络结构是怎样形成的,个人行为如何改变集体行为,集体行为又如何改变社会网的结构成为新话题。本文主要从关系强度、个人位置优势和互动经验三个微观层面来分析行动中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资本,也就是组织内部个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个人行为关系如何促成一定的集体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试论基于个体胜任力的组织胜任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资源的理论表明组织胜任力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又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个体胜任力和组织胜任力的特点及两者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开发个体胜任力的角度,探讨了提升组织胜任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有关人力资源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健康促进模式(health promotion model)由美国护理理论家Nola Pender于1982年创建,该模式整合护理及行为科学关于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观点,着重探讨激发个体采取行为增强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机制,主张个体的健康促进行为取决于认知-感知因素及修正因素。健康促进模式被广泛用于预测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特定行为,对于促进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A股市场较为独特的高校系上市公司为研究集体声誉如何作用于个体行为提供了一项准自然实验,从债务融资规模和期限结构等视角研究了集体声誉、产权性质与企业外部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集体声誉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具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当个体行为能较好地被市场观测时,集体声誉作用较弱,个体声誉作用较强,表现为与其他非高...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组织只有提高创造力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作为组织创造力的基础,个体创造力受知识隐藏的影响。根据知识联结理论,个体创造力产生于知识的联结与互动,知识的联结与互动又存在于信任的人际关系中。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了知识隐藏通过产生不信任环,使个体缺少了组织知识资源的网络联结,从而个体的联结知识形成受阻,进而导致创造力下降。这种知识隐藏的“回飞棒效应”降低了个体的创造力,最终影响组织整体的创造力。管理者应在工作氛围、组织文化、管理模式以及技术平台等方面加强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知识隐藏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三)相互作用个体的集体行为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与组织行为有关的新的科学和技术将成为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这一领域中,由大量的相互作用的个体所构成的分布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的组织和结构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并且已经在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自治智能体网络(如可移动机器人和静止探测装置)中得到了应  相似文献   

16.
针对鲜有研究将组织自尊视为知识型员工的一种个体特征资源并探讨该特征在传统上下级关系情境下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根据组织自尊概念捕捉知识型员工渴望尊重、追求自我价值等个性特征,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将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自尊与工作投入视为个体资源、集体主义视角下的传统上下级关系视为条件资源,通过对325份两阶段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传统上下级关系情境下组织自尊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自尊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且工作投入能够中介组织自尊对创新行为的积极影响;传统上下级关系正向调节组织自尊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且高质量上下级关系增强了中介效应,这意味着传统上下级关系有利于知识型员工更好地将其个体资源作用于创新过程,进而催生创新行为。为此,管理者应在工作设计、积极反馈和奖励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自尊感,并塑造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促使知识型员工积极主动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与心理学"环境刺激—有机体—反应"(S—O—R)模型,从个体延展性能力的视角揭示了双元互悖的工作要求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并验证了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在现场调研、访谈等质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理论模型,并通过对186套员工自我报告与主管报告的配对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工作要求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创新行为,阻碍性工作要求抑制了员工创新行为,组织支持感显著调节挑战性/阻碍性工作要求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在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下,技能延展力在挑战性工作要求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阻碍性工作要求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技能延展力的中介作用没有显示。由此证明,虽然技能延展力是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个体、乃至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匹配更为积极的工作要求情境与协同的组织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18.
诸彦含  范岚清  汤红  邹琳 《软科学》2023,(5):139-144
基于道德情绪的离散型特质,对内涵界定和类型划分的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将个体的趋近-回避动机嵌入组织中道德情绪的行为触发过程,基于组织视域构建道德情绪的“双刃剑”效应模型;解析不同类型道德情绪(赞赏他人型、他人不幸指向型、自我意识型、谴责他人型)对员工积极行为(如自我提升、补偿、帮助、合作等)和消极行为(如退缩、回避、排斥等)“双刃剑”效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行为科学在体育教学的工作中应用具体体现在"以生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志向爱好和发展愿望,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群体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等等。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行为科学的应用广泛,使学生激发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本文针对篮球教学中的行为科学分为几类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篮球教学中使用且重要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制度逻辑理论近年来成为管理学的主流理论,被广泛用于组织行为研究、公司管理与发展、文化与教育等领域。文章从制度逻辑的概念、制度逻辑影响组织行为、制度创业和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究位于多重制度逻辑下的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和决策是如何被制度所塑造。研究发现:在多重制度逻辑下,制度逻辑通过行为主体的集体认同、行为主体对权利和身份的追求、社会分层和分类、改变行为主体的注意力配置塑造组织和个体的行为,同时制度间的竞争会影响组织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