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已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最大项目之一。项目管理成熟度是表征一个组织项目管理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项目实施成功率持续提高的过程,它是组织通过管理单个项目或组合项目来实施自己战略目标能力的一种方法。因此,对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将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尽快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有利于突破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8,(1):38-44
怎样选择和采纳适当的技术并应用于教育领域,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亟需梳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技术成熟度曲线的解读,分析了技术成熟度曲线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发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五个阶段与技术成熟度曲线的五个发展时期具有较高的契合度。随后,文章基于近七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的检索、评测与综合分析,得出了教育信息化的短期发展热点和长期发展热点。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分析研究,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理解每一种新兴技术可能带来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热点,促进教育与技术之间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思路,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给出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甘肃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又互相关联;从功能和语义的视角上看,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是两个现象、两类活动、两种文化;从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层面来看,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形成的机理来看,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三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综合评价是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与发展战略的依据,本文介绍了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与原则.构建了教育信息化三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对教育信息化进行评价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日益成为协同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设计一套科学、动态、可持续的评估方法来对高校协同创新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估成为创新实践活动越来越急切的需要。结合这一现实需求,将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用于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评估工作中,提出了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成熟度概念,构建了其能力成熟度评估框架,提炼和筛选了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关键领域,建立了以关键子域/关键过程域目标实现程度为基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评估程序,并结合西安某高校协同创新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评价,不仅可以衡量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而且从中可以发现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持续、动态地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成熟度模型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和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成熟度模型,构建了电子政务建设过程成熟度的5个层级:网络基础级、信息服务级、信息交互级、信息共享级和综合集成级.然后,构建了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电子政务成熟度层级评价方法,该方法能给决策者提供清晰、详细、高效的决策信息及电子政务投资方向.电子政务成熟度模型及其成熟度评价方法有助于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成熟度模型,构建了供应链柔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角模糊数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实例介绍评价体系的使用方法,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为实施供应链柔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综合评价是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与发展战略的依据,本文介绍了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与原则,构建了教育信息化三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对教育信息化进行评价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目前学校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中仅有理论研究成果、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模型和实际应用案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入产出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设计了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74个三级指标并给出了各级指标分值的计算方法,通过将这些指标分别设置为投入或产出,可以计算出学校的信息化绩效水平,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该模型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师生座谈、技能测试等手段来考察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绩效各个指标,避免了单一方法所产生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该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评价佛山地区60余所中小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被评价学校的重视和认可.  相似文献   

11.
课程教学与改革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工作。长期以来,由于影响课程与教学质量的一些关键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高校课程与教学为核心,通过对信息化教学及绩效的内涵分析,借助成熟度理论把信息化教学绩效的成熟程度分成五个阶段,并通过定义关键过程域和关键实践给出了每个阶段的达成条件,构建了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成熟度模型。它为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和循序渐进的进阶指引,有利于丰富高等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理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信息化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先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基于绩效技术构建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和科学过程,然后简要分析了指标体系的内涵,最后指明了指标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和革新因素,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的评估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实践的要点之一。成熟度模型为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评估难题提供新方法,有助于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落地。本研究基于成熟度模型理论及基本结构,从国际比较视角分析现有数字化成熟度模型,通过政策分析提炼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构成要素;借鉴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级别划分和行为特征,结合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特点,构建了包含5个关键过程域、18个子关键域和5个成熟度等级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框架;基于“宏观—中观—微观”系统性推进数字化创变的思路,从国家、区域和学校三个层面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框架的关键应用场景,以期为探寻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的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文章从大学生创业在创业者、创业项目、创业环境等多方面存在的制约性因素出发,对大学生创业成熟度开展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客观评价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准确把握后续工作重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及其对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的明确要求,旨在提出一套宏观通用的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靠、切实可行的评价依据。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提炼重要指标,分析政策动态新增发展指标,经过多轮专家调查反馈,形成了包含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教与学应用、管理信息化、保障体制五大维度的核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转型需要评估当前的教育数字化成熟度,以明确需要转型的起点和目标,推动高校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竞争力。基于此,文章首先参考行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和高校数字化发展的框架,初步构建了包含3个总体维度、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的高校教育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1.0版本。接着,文章采用德尔菲法,根据专家反馈建议逐步修改各项指标,形成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的高校教育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2.0版本。然后,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各项指标按照重要程度呈现,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最后,依据成熟度评估分数,文章将高校教育数字化成熟度的发展划分为怀疑和犹豫、尝试和采纳、探索和合作、变革和创新四个阶段,以助力高校明确自身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方向。文章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理解数字化成熟度的概念和框架,并可为高校制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提供一个参考基准。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完整的指标体系,造成教育信息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本文对我省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一套云南省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希望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
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构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已逐步成为当前中国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尝试提出一种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力图从全新视角去考察教育信息化区域层面的效益高低。  相似文献   

20.
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建模思想的分析,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成熟度的评价模型,基于成熟度模型及评分结果,高职院校可以识别其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