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道德成长是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未来工程,也是基础工程。社会造就合格的公民主要不是在成人阶段实现的,而是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养成并造就的。而在未成年人道德成长中,德育环境及其道德传递是一个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多种,但其中网络的负面影响是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媒体,网络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要兴利除弊,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首先,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坐标系”,为未成年人成长筑起思想大堤;其次,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建立防范机制;再次,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的素质,增强网络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等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影响着我国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性格的养成都造成了影响,给传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考验。为了让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做出一些改革创新。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做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关乎国家人才培养成效和民族未来。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目前,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理念、方式,以及社会环境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互脱节。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从优化教育理念和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在学校教育方面,通过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充分发挥“五老”教育队伍的优势、大力开展军警校共建等方式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在社会环境方面,唤起全社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责任感,争取多方支持,拓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渠道。三方合力的形成,将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为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确立优先原则 未成年人被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环境却不容乐观.为此,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等,力求以此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缺失、享乐主义滋长、诚信丢失等问题受制于社会文化环境、传统的成才观、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健全校园德育网络,深化德育,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尤华 《文教资料》2009,(33):222-225
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前,基于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家庭环境、转型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混乱和网络文化本身的先天性不足等原因,“90后”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价值观念模糊、网络道德人格异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其的道德自律;普及信息知识教育.增强网络辨别能力和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加大制度保障力度.从而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被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环境却不容乐观。为此,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等,力求以此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作用更为深刻.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利弊影响,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充分的社会支持,是学校德育变革成效不彰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是学生道德发展最真实的场域,是一切学校德育变革的逻辑前提。社会发展的道德需求与道德期待是学校德育变革的重要动力支撑。学校德育变革必须置身并充分考量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社会资源之于学生道德发展及学校德育的深刻影响,深入理解并认真对待社会发展对学校德育变革的时代要求与动力支撑,积极拓展社会资源的德育价值及其支持路径,充分考虑并合理利用社会生活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滋养,从其赖以依存的社会系统中寻找资源、方案、路径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邢怀亮 《考试周刊》2009,(49):199-201
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周口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同时在家庭教育、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立社会教育网络,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积极营造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胡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在工作中要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形成尊重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成长。如何营造当代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充分遵循未成年人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学生在虚拟网络社会环境中出现个人言行、社交、学术、消费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深刻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原则,为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方面提供好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家庭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石。家庭道德责任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责任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最基本的内容。社会发展对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责任的形成造成冲击;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孩子道德责任的形成受到影响;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使得人们有必要探讨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责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在信息社会中,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未成年人在这样一个新媒体的环境下,容易遭受伤害,诸如网络沉迷、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污染。如何防范未成年人受到不良网络侵害,如何建立一个安全、健康、便捷的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网络暴力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网络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未成年人缺乏纪律精神、消极集体氛围导致未成年人对网暴群体依赖性更强、身处特殊发展时期未成年人自律能力薄弱,从而使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表现出了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偏差.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中蕴含的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赖以及行为自律性的培养"三要素"能够对网络暴力未成年实施者所具有的三点道德误差矫治提供治理依据.具体来讲,需要加强网络环境规范性,培育未成年人纪律精神;发挥群体效应积极作用,提升未成年人公共责任感;提高网络道德自律性,培养未成年人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网络暴力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网络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未成年人缺乏纪律精神、消极集体氛围导致未成年人对网暴群体依赖性更强、身处特殊发展时期未成年人自律能力薄弱,从而使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表现出了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偏差.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中蕴含的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赖以及行为自律性的培养"三要素"能够对网络暴力未成年实施者所具有的三点道德误差矫治提供治理依据.具体来讲,需要加强网络环境规范性,培育未成年人纪律精神;发挥群体效应积极作用,提升未成年人公共责任感;提高网络道德自律性,培养未成年人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说,儿童是社会人,是成长发展中的未成年人。新课程背景下的道德教育,理应教给成长中的未成年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发展。近年来,我们以学生道德养成与成长发展记录为载体,让学生在社会生活的田园里,捧着沉甸甸的记录健康成长。看似平凡的记录中体现出教育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环境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受教育者不仅是环境的受体,更是环境的主体。未成年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主动地适应、选择、创生环境的过程中完成的。当前,学校需要建设更合理、更人性化、更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环境,通过价值干预和价值引领,促进学生自觉地掌握具有公共契约价值的道德标准,具备道德当事人的基本素养,在现在和未来的公共生活中有所信、有所敬、有所执、有所守。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同时也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临这样一个没有国界、充满诱惑力的网络"虚拟世界",如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未成年人出现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这对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